散热型大功率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电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5560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公开了散热型大功率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电路板,其技术方案:包括底座、底座外的散热装置、九片铜片和大功率三极管,九片铜片放入注塑模具内,注塑成一个塑料骨架,塑料骨架安装于底座内,所述九片铜片包括第一铜片、第二铜片、第三铜片、第四铜片、第五铜片、第六铜片、第七铜片、第八铜片和第九铜片,大功率三极管的管脚与对应的铜片通过点焊连接,铜片的厚度大于传统铜箔的厚度,不容易烧坏,并且在大功率三极管的底部垫上一层绝缘胶布后,放入用铸造铝合金制成的底座里。该底座的周围设置铝散热片,起到了大功率电路散热的作用。

Cooling type high power BLDCM drive circuit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型大功率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电路板
本技术涉及电机
,特别是散热型大功率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电路板。
技术介绍
在汽车发动机的散热系统中,有一个重要部件,那就是给发动机散热的电子风扇。它由一个有刷直流电机驱动扇叶,给与发动机相连接的水箱散热。当发动机不停地运转的时候,这个电子风扇也将随之不停的运转。而有刷直流电机里面,存在碳刷和换向器的摩擦,使碳刷和换向器较快地磨损,从而使电机寿命缩短。因此某些高档汽车上,便使用了一种新型的无刷直流电机,来代替有刷直流电机,因为无刷直流电机没有碳刷和换向器的磨损,其寿命相对较长。而无刷直流电机又是由电机本体和一个驱动电路组成,特别是在驱动电路上有几个大功率三极管,在驱动电机绕组时,会产生几十安培的大电流,该大电流会使普通电路板上的铜箔发热而烧断,致使整个无刷直流电机损坏,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散热型大功率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电路板,具有散热功能以及不易烧坏的优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散热型大功率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电路板,包括底座、底座外的散热装置、九片铜片和大功率三极管,九片铜片放入注塑模具内,注塑成一个塑料骨架,塑料骨架安装于底座内,所述九片铜片包括第一铜片、第二铜片、第三铜片、第四铜片、第五铜片、第六铜片、第七铜片、第八铜片和第九铜片,所述大功率三极管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和三极管Q6,三极管Q1漏极与第一铜片第一端连接,三极管Q1源极与第二铜片第一端连接;三极管Q2漏极与第七铜片第二端连接,三极管Q2源极与第四铜片第一端连接;三级管Q3漏极与第二铜片第二端连接,三级管Q3源极与第八铜片第一端连接;三级管Q4漏极与第八铜片第二端连接,三级管Q4源极与第四铜片第二端连接;三级管Q5漏极与第二铜片第三端连接,三级管Q5源极与第九铜片第一端连接;三级管Q6漏极与第九铜片第二端连接,三级管Q6源极与第四铜片第三端连接。本技术进一步:所述散热装置采用多个铝散热片,多个散热片按均匀间隔安装于底座外侧上。本技术进一步:大功率三极管的管脚与对应的铜片通过点焊连接。本技术进一步:大功率三极管的底部设有绝缘胶布。本技术进一步:底座采用铝合金材质。本技术具有有益效果为:九片铜片放入注塑模具内,注塑成一个塑料骨架,方便将塑料骨架安装于底座内,铜片整体的布置与连接方式与传统的不一样,大功率三极管的管脚与对应的铜片通过点焊连接,铜片的厚度大于传统铜箔的厚度,不容易烧坏,并且在大功率三极管的底部垫上一层绝缘胶布后,放入用铸造铝合金制成的底座里。该底座的周围设置铝散热片,起到了大功率电路散热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驱动电路板结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底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铜片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功率驱动电路。附图标记:1、底座;2、铝散热片;3、第一铜片;4、第二铜片;5、第三铜片;6、第四铜片;7、第五铜片;8、第六铜片;9、第七铜片;10、第八铜片;11、第九铜片;12、塑料骨架;13、绝缘胶布。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4所述的一种散热型大功率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电路板,包括底座1、底座1外的散热装置、九片铜片和大功率三极管,所述散热装置采用多个铝散热片2,多个散热片按均匀间隔安装于底座1外侧上,底座1采用铝合金材质;九片铜片放入注塑模具内,注塑成一个塑料骨架12,方便将塑料骨架12安装于底座1内,铜片整体的布置与连接方式与传统的不一样,大功率三极管的管脚与对应的铜片通过点焊连接,铜片的厚度大于传统铜箔的厚度,一般铜箔厚度只有几十微米,而铜片有1毫米,铜片不容易烧坏。所述九片铜片包括第一铜片3、第二铜片4、第三铜片5、第四铜片6、第五铜片7、第六铜片8、第七铜片9、第八铜片10和第九铜片11,所述大功率三极管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和三极管Q6,三极管Q1漏极与第一铜片3第一端连接,三极管Q1源极与第二铜片4第一端连接;三极管Q2漏极与第七铜片9第二端连接,三极管Q2源极与第四铜片6第一端连接;三级管Q3漏极与第二铜片4第二端连接,三级管Q3源极与第八铜片10第一端连接;三级管Q4漏极与第八铜片10第二端连接,三级管Q4源极与第四铜片6第二端连接;三级管Q5漏极与第二铜片4第三端连接,三级管Q5源极与第九铜片11第一端连接;三级管Q6漏极与第九铜片11第二端连接,三级管Q6源极与第四铜片6第三端连接。而第一铜片3、第三铜片5、第五铜片7和第六铜片8与其他功能电路连接,本技术不做具体描述。在大功率三极管的底部垫上一层绝缘胶布13后,放入用铸造铝合金制成的底座1里。该底座1的周围设置铝散热片2,起到了大功率电路散热的作用。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而非对本技术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散热型大功率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座外的散热装置、九片铜片和大功率三极管,九片铜片放入注塑模具内,注塑成一个塑料骨架,塑料骨架安装于底座内,所述九片铜片包括第一铜片、第二铜片、第三铜片、第四铜片、第五铜片、第六铜片、第七铜片、第八铜片和第九铜片,所述大功率三极管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和三极管Q6 ,三极管Q1漏极与第一铜片第一端连接 ,三极管Q1源极与第二铜片第一端连接;三极管Q2漏极与第七铜片第二端连接,三极管Q2源极与第四铜片第一端连接;三级管Q3漏极与第二铜片第二端连接 ,三级管Q3源极与第八铜片第一端连接;三级管Q4漏极与第八铜片第二端连接,三级管Q4源极与第四铜片第二端连接;三级管Q5漏极与第二铜片第三端连接,三级管Q5源极与第九铜片第一端连接;三级管Q6漏极与第九铜片第二端连接,三级管Q6源极与第四铜片第三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散热型大功率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座外的散热装置、九片铜片和大功率三极管,九片铜片放入注塑模具内,注塑成一个塑料骨架,塑料骨架安装于底座内,所述九片铜片包括第一铜片、第二铜片、第三铜片、第四铜片、第五铜片、第六铜片、第七铜片、第八铜片和第九铜片,所述大功率三极管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和三极管Q6,三极管Q1漏极与第一铜片第一端连接,三极管Q1源极与第二铜片第一端连接;三极管Q2漏极与第七铜片第二端连接,三极管Q2源极与第四铜片第一端连接;三级管Q3漏极与第二铜片第二端连接,三级管Q3源极与第八铜片第一端连接;三级管Q4漏极与第八铜片第二端连接,三级管Q4源极与第四铜片第二端连接;三级管Q5漏极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山周庆胜计传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千佳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