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浪涌电路和天线电调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5544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浪涌电路和天线电调控制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浪涌电路包括电子开关模块、储能模块、可变电阻模块和开关电源模块,可变电阻模块和电子开关模块的输入端与外接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储能模块的一端与所述开关电源模块连接且其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子开关模块和可变电阻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储能模块连接,所述储能模块用于使所述开关电源模块延时上电,所述可变电阻模块用于输出恒流充电电流。通过设置可变电阻模块,使上电浪涌电流不受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及储能模块的影响,上电时间稳定,实现上电电流稳定的效果。

A surge circuit and antenna contro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浪涌电路和天线电调控制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浪涌电路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浪涌电路和天线电调控制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标准天线接口3.0协议电调控制器在开关电源上电的过程中存在上电浪涌电流的问题,上电电流不稳定,导致上电时间不稳定且上电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上电电流稳定的浪涌电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浪涌电路的天线电调控制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浪涌电路,包括电子开关模块、储能模块、可变电阻模块和开关电源模块,可变电阻模块和电子开关模块的输入端与外接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储能模块的一端与所述开关电源模块连接且其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子开关模块和可变电阻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储能模块连接,所述储能模块用于使所述开关电源模块延时上电,所述可变电阻模块用于输出恒流充电电流。进一步设置:所述浪涌电路还包括延时模块,所述延时模块连接于所述外接电压输入端和所述电子开关模块之间,所述延时模块用于延迟使电子开关模块导通。进一步设置:所述浪涌电路还包括稳压模块,所述稳压模块连接于所述外接电压输入端和所述延时模块之间,所述稳压模块用于为延时模块提供基准电压。进一步设置: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稳压二极管,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一电阻两端分别与外接电压输入端和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稳压二极管和所述第一电阻之间。进一步设置:所述延时模块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接地,其另一端与第二电阻连接,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之间。进一步设置:所述可变电阻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可变电阻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第四电阻远离第一三极管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四电阻之间,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三电阻之间,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所述可变电阻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进一步设置:所述电子开关模块包括MOS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和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其集电极与第六电阻连接且其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五电阻连接于外接电压输入端和所述第六电阻之间,所述MOS管的源极连接于第五电阻和外接电压输入端之间,其漏极连接于可变电阻模块和储能模块之间,其栅极连接于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之间,所述MOS管为P沟道MOS管,所述第三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进一步设置:所述开关电源模块包括稳压芯片,还包括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接地,其另一端与所述稳压芯片的使能端电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入端与所述可变电阻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天线电调控制器,包括上述的浪涌电路。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浪涌电路中,通过设置可变电阻模块,使上电浪涌电流不受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及储能模块的影响,上电时间稳定,实现上电电流稳定的效果。2.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天线电调控制器中,通过采用上述的浪涌电路,使天线电调控制器在上电过程中能够满足AISG3.0上电浪涌电流要求,上电电流稳定,提高工作稳定性。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实施例的浪涌电路的框架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实施例的浪涌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实施例的浪涌电路的工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天线电调控制器,包括浪涌电路,所述浪涌电路包括电子开关模块1、延时模块2、稳压模块3、储能模块4、可变电阻模块5和开关电源模块6,所述稳压模块3、可变电阻模块5和电子开关模块1的输入端与外接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储能模块4的一端与所述开关电源模块6连接且其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子开关模块1和可变电阻模块5的输出端分别与储能模块4连接,所述稳压模块3与外接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延时模块2连接于所述稳压模块3和所述电子开关模块1之间。所述储能模块4用于使所述电子开关模块1延时上电,所述可变电阻模块5用于输出恒流充电电流,所述延时模块2用于延迟使电子开关模块1导通,所述稳压模块3用于为延时模块2提供基准电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稳压模块3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电阻R1和稳压二极管D1,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两端分别与外接电压输入端和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稳压模块3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稳压二极管D1和所述第一电阻R1之间。所述延时模块2包括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三电容C3与所述稳压模块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接地,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连接,所述延时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阻R2和所述第一电容C1之间。延时模块2起到了延时的作用,上电延时一段时间之后,电子开关模块1才导通。所述可变电阻模块5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可变电阻模块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四电阻R4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远离第一三极管Q1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四电阻R4之间,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所述第三电阻R3之间,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于所述可变电阻模块5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电子开关模块1包括MOS管Q3、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和第三三极管Q4,所述第三三极管Q4的基极与所述延时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其集电极与第六电阻R6连接且第三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五电阻R5连接于外界电压输入端和第六电阻R6之间,所述MOS管Q3的源极连接于第五电阻R5和外接电压输入端之间,MOS管Q3的漏极连接于可变电阻模块5和储能模块4之间,MOS管Q3的栅极连接于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MOS管Q3为P沟道MOS管Q3,所述第三三极管Q4为NPN型三极管。...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浪涌电路,其特征是:包括电子开关模块、储能模块、可变电阻模块和开关电源模块,可变电阻模块和电子开关模块的输入端与外接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储能模块的一端与所述开关电源模块连接且其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子开关模块和可变电阻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储能模块连接,所述储能模块用于使所述开关电源模块延时上电,所述可变电阻模块用于输出恒流充电电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浪涌电路,其特征是:包括电子开关模块、储能模块、可变电阻模块和开关电源模块,可变电阻模块和电子开关模块的输入端与外接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储能模块的一端与所述开关电源模块连接且其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子开关模块和可变电阻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储能模块连接,所述储能模块用于使所述开关电源模块延时上电,所述可变电阻模块用于输出恒流充电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电路,其特征是:还包括延时模块,所述延时模块连接于所述外接电压输入端和所述电子开关模块之间,所述延时模块用于延迟使电子开关模块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浪涌电路,其特征是:还包括稳压模块,所述稳压模块连接于所述外接电压输入端和所述延时模块之间,所述稳压模块用于为延时模块提供基准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浪涌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稳压二极管,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一电阻两端分别与外接电压输入端和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稳压二极管和所述第一电阻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浪涌电路,其特征是:所述延时模块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接地,其另一端与第二电阻连接,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浪涌电路,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军茂马泽峰潘培峰胡邦
申请(专利权)人: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