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锁涛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944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热交换器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新型热交换器,用于蒸汽机内部,包括壳体、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第一换热管设置在壳体内,第一换热管的外部设置有翅片,第一换热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第二换热管为圆管,第二换热管设置在壳体内,第二换热管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换热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汽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热能力弱,抗疲劳能力差的问题。

A new type of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热交换器
本技术属于热交换器
,涉及一种新型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热交换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设施,它的发展前景广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此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同时,对热交换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竟争激烈的市场,各热水器和热交换器厂家不断推陈出新,提高自己的竟争能力,这就要求生产厂家要不断地对它注入更多的技术含量。降低成本、提高工效、减少损失、提高质量是必然的趋势,目前国内的热水器和热交换器厂家无数,但所使用的技术均较为传统,吸热能力弱,抗疲劳能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热交换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热能力弱,抗疲劳能力差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热交换器,用于蒸汽机内部,包括壳体,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换热管为翅片管,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为非翅片管,所述第二换热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汽口。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换热管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一弯头,所述第一管道为依次排列的若干个,相邻所述第一管道的端头通过所述第一弯头连通,若干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一弯头共同形成弯曲设置的所述第一换热管。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换热管包括第二管道和第二弯头,所述第二管道为依次排列的若干个,相邻所述第二管道的端头通过所述第二弯头连通,若干所述第二管道、所述第二弯头共同形成弯曲设置的所述第二换热管。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一端通过第三弯头连通。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包括件一,所述件一包括首尾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换热管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换热管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三侧板的一侧,所述壳体还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五侧板和第六侧板,所述第五侧板设置在所述件一的一端,所述第六侧板设置在所述件一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五侧板和第六侧板形成密闭的空间。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弯头、所述第二弯头和所述第三弯头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外。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汽口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外。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距离为10mm-20mm。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为用于蒸汽机内部,通过热交换将水转化为蒸汽的装置,工作时,燃烧器在壳体外为热交换器提供热量,使第二换热管与燃烧器的燃烧部靠近设置,此时水从第一换热管一端的进水口进入,第一换热管外设置有翅片,能够增大吸热面积,促进吸热效果,使水在不断吸热的状态下通过在第一换热管内流动,逐渐转变为蒸汽,并流经第二换热管,最终通过第二换热管一端的出汽口排出。本技术设计为带有翅片的第一换热管和没有翅片的第二换热管两层相连通的形式,非翅片管本身的物理性能可以缓解与火苗直接接触时产生的热应力,不会像翅片一样吸收很高的温度,能够将大部分的热量留给带翅片第一换热管,使第一换热管充分吸收热量,同时第二换热管的抗疲劳能力强,能够接受燃烧器的长期加热,使用寿命长。2、本技术中第一换热管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一弯头,第一管道为依次排列的若干个,相邻第一管道的端头通过第一弯头连通,若干第一管道、第一弯头共同形成弯曲设置的第一换热管,有利于增加水在第一换热管内的流动时间,从而增加水的吸热时间,提高水汽化的效率,设计简单,节约空间。3、本技术中第二换热管包括第二管道和第二弯头,第二管道为依次排列的若干个,相邻第二管道的端头通过第二弯头连通,若干第二管道、第二弯头共同形成弯曲设置的第二换热管,有利于增加水在第二换热管内的流动时间,从而增加水的吸热时间,提高水汽化的效率,减少蒸汽中水的含量,设计简单,节约空间。4、本技术中第一换热管的一端与第二换热管的一端通过第三弯头连通,节约空间,操作简单方便,可靠性强。5、本技术中壳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五侧板和第六侧板,能够对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五侧板和第六侧板形成密闭的空间,能够有效减少热量损失,增加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对热量的吸收,从而增加蒸汽转换的效率和质量。6、本技术中第一弯头、第二弯头和第三弯头均设置在壳体外,便于安装和拆卸,节省空间,设计简单,省时省力。7、本技术中进水口和出汽口均设置在壳体外,方便进水口与输水管道连接、出汽口与输汽管道连接,设计简单,省时省力,实用性强。8、本技术中第一换热管与第二换热管的距离为10mm-20mm,能够有效实现热交换,增加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的吸热效果,同时增加第一换热管的使用寿命,节省空间,提高蒸汽的转换效率和质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换热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换热管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六侧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五侧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4-第四侧板,15-第五侧板,16-第六侧板,2-第一换热管,21-第一管道,22-第一弯头,3-第二换热管,31-第二管道,32-第二弯头,4-进水口,5-出汽口,6-第三弯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热交换器,用于蒸汽机内部,包括壳体1,第一换热管2,第一换热管2设置在壳体1内,第一换热管2为翅片管,第一换热管2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4,第二换热管3,第二换热管3为非翅片管,第二换热管3设置在壳体1内,第二换热管3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管2的另一端连通,第二换热管3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汽口5。本实施例为用于蒸汽机内部,通过热交换将水转化为蒸汽的装置,工作时,燃烧器在壳体1外为热交换器提供热量,使第二换热管3与燃烧器的燃烧部靠近设置,此时水从第一换热管2一端的进水口4进入,第一换热管2外设置有翅片,能够增大吸热面积,促进吸热效果,使水在不断吸热的状态下通过在第一换热管2内流动,逐渐转变为蒸汽,并流经第二换热管3,最终通过第二换热管3一端的出汽口5排出。本技术设计为带有翅片的第一换热管2和没有翅片的第二换热管3两层相连通的形式,圆管本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热交换器,用于蒸汽机内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n第一换热管(2),所述第一换热管(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第一换热管(2)为翅片管,所述第一换热管(2)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4),/n第二换热管(3),所述第二换热管(3)为非翅片管,所述第二换热管(3)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第二换热管(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管(2)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3)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汽口(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热交换器,用于蒸汽机内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
第一换热管(2),所述第一换热管(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第一换热管(2)为翅片管,所述第一换热管(2)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4),
第二换热管(3),所述第二换热管(3)为非翅片管,所述第二换热管(3)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第二换热管(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管(2)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3)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汽口(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2)包括第一管道(21)和第一弯头(22),所述第一管道(21)为依次排列的若干个,相邻所述第一管道(21)的端头通过所述第一弯头(22)连通,若干所述第一管道(21)、所述第一弯头(22)共同形成弯曲设置的所述第一换热管(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管(3)包括第二管道(31)和第二弯头(32),所述第二管道(31)为依次排列的若干个,相邻所述第二管道(31)的端头通过所述第二弯头(32)连通,若干所述第二管道(31)、所述第二弯头(32)共同形成弯曲设置的所述第二换热管(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热交换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锁涛
申请(专利权)人:王锁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