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冲击位置稳定的落锤式多角度冲击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717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冲击位置稳定的落锤式多角度冲击夹具,所述转动架的两侧板均呈半圆盘状且所述两侧板均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两侧板的外侧均竖直设置有壁板,所述壁板的上部内侧设有与所述侧板相适配的转槽,所述转槽在与所述侧板的相同的圆周位置处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配合的第二固定孔,所述侧板嵌设于所述转槽内并能在转槽内自由转动,且当所述转动架转动至所需的冲击角度时,所述壁板的外侧选择至少两组相连通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并于该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处插设紧固件以固定所述转动架。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多角度调节,保证冲击角度的稳定性,而且避免了夹紧操作对试件的破坏。

A drop hammer multi angle impact fixture with stable impact 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击位置稳定的落锤式多角度冲击夹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落锤式冲击夹具
,具体涉及一种冲击位置稳定的落锤式多角度冲击夹具。
技术介绍
随着复合材料技术的提高,各种由复合材料制成的结构件大幅增加。然而,由复合材料制成的相关板材,如复合材料层合板,纤维金属层合板,以及由复合材料作为面板而构成的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等,特别容易受到低速冲击载荷的影响。为了对复合材料制成的相关板材的抗冲击性能进行评价,大量与之相关的落锤冲击试验机应运而生。然而,经过调查发现,目前的各种落锤冲击试验机的夹具只能够对试件进行竖直正向冲击的夹紧,不能够配合落锤冲击试验机实现不同冲击角度的夹紧。而在现实情况下,外物对于复合材料相关板材的冲击通常带有一定角度,即绝大多数复合材料相关板材经受的冲击均为斜冲击。复合材料相关板材在抗低速斜冲击的力学性能究竟如何,必须通过大量相关的斜冲击试验来揭示。目前,已有研究人员针对传统落锤冲击试验机无法进行不同角度冲击的问题提供了一些技术方案,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6940275A公开了一种落锤冲击试验用板材夹具平台及冲击速度测量方法,其提供了一种能完成不同角度和不同位置冲击的夹具平台以及冲击速度的测量方法,但是该夹具平台采用丝杠来实现平台的上下移动以实现冲头始终冲击在中心位置,其缺陷是通用性不好,制造加工成本高;尤其该专利采用中心对称的四分之一圆弧来实现冲击角度的改变,其缺陷是壁板螺栓直接放入圆弧中间夹紧,容易出现在冲击能量较大时壁板螺栓出现松动使得角度发生改变的情况;而且该专利直接采用夹板夹紧试件的结构,试件在倾斜冲击下,若夹紧力不够,可能会出现滑移,冲击位置不稳定,而若夹紧力过大,容易造成蜂窝夹芯板这类试件损伤过大,对试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落锤式多角度冲击夹具,虽然能够调节冲击角度,但无法保证冲击角度的稳定性等问题,提供一种冲击位置稳定的落锤式多角度冲击夹具,其不仅能够多角度调节,保证冲击角度的稳定性,而且避免了夹紧操作对试件的破坏。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冲击位置稳定的落锤式多角度冲击夹具,包括转动架,所述转动架包括顶板以及关于所述顶板呈左右对称且竖直设置的两侧板,所述顶板的上方平行设有压板,所述顶板和压板通过若干高度可调节的第一连接件相连接且所述顶板和压板之间形成一高度可调节且用于夹持试件的空间,且所述压板和顶板的中部区域分别设有用于裸露试件测试部位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两侧板均呈圆弧状且所述两侧板均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两侧板的外侧均竖直设置有壁板,所述壁板的上部内侧设有与所述侧板相适配的转槽,所述转槽在与所述侧板的相同的圆周位置处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配合的第二固定孔,且所述第二固定孔贯穿所述壁板设置,所述侧板嵌设于所述转槽内并能在转槽内自由转动,且当所述转动架转动至所需的冲击角度时,所述壁板的外侧选择至少两组相连通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并于该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处插设紧固件以固定所述转动架。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孔呈单层分布,位于所述侧板前半部的第一固定孔由0°开始自上向下间隔10°依次分布,位于所述侧板后半部的第一固定孔由5°开始自上向下间隔10°依次分布。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孔呈多层分布,位于外层且位于所述侧板前半部的第一固定孔由0°开始自上向下间隔10°依次分布,位于外层且位于所述侧板后半部的第一固定孔由5°开始自上向下间隔10°依次分布;位于内层的第一固定孔与位于外层的第一固定孔呈交叉错排分布。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侧板顶板或壁板顶端的边缘沿水平方向时,记为0°,所涉及角度均以此为基准。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螺栓螺母件,所述压板和顶板均沿周向均匀分布设有若干用于装配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螺纹孔。优选地,所述压板的底端面相对于所述第一通孔前后对称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沿垂直于所述压板的方向向下延伸,所述顶板对应于所述限位块的位置处设有穿孔,所述限位块能够在所述穿孔内自由穿梭。优选地,还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水平设置的底座和基座,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壁板的底部,且两壁板左右对称固定于所述底座的顶端,所述底座上左右对称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条形孔,所述基座对应于所述条形孔的位置处设有连接孔,所述基座和底座通过第二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连接孔和条形孔设置,所述底座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前后移动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移动后的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为螺栓螺母件,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连接孔和条形孔设置,所述螺母位于所述条形孔的顶端并于所述螺栓配合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压板和顶板,两者通过第一连接件紧固连接实现夹持试件的作用,第一连接件可以调节高度,适用于不同厚度的试件,而且压板和顶板的平面夹持方式避免了夹紧力对试件的损坏。进一步地,为了避免试件在冲击过程中滑移,本专利技术在压板的底端面的前后对称设置了限位块,可以固定试件位置,避免滑移。(2)本专利技术通过转动架和壁板的配合,可以进行不同角度的倾斜,转动架包括侧板,侧板为圆弧状,壁板开有转槽,侧板嵌设于壁板所开的转槽中,侧板和壁板在圆弧的相同半径方向,按照左半圆弧和右半圆弧以不同的起始角度和不同的间隔角度进行开孔,并可在不同径向尺寸处多层次开孔,以此通过侧板上的第一固定孔和壁板上的第二固定孔的不同排列组合来实现冲击角度的变换,最后通过紧固件来实现侧板和壁板的连接,固定所设置的冲击角度。而为了避免在冲击力的作用下,转动架发生转动,本专利技术在同一侧的侧板和壁板处所设置的紧固件至少为两组,以阻碍转动架受力转动,防止冲击过程中角度发生改变。(3)平移调节模块包括基座和底座,基座上开有两个连接孔,底座上开有两个条形孔,第二螺栓与连接孔以及底座条形孔配合,利用底座沿着条形孔平移来实现落锤始终冲击试件中心位置的作用,最后拧紧第二螺母实现夹紧作用。本专利技术结构精简合理,制造加工容易,大大降低成本,可靠性高,操作方便,能够完成不同角度冲击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装配示意图;图2是转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壁板和底座的装配示意图;图4是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有:1.基座;1-1连接孔;2.底座;2-1.条形孔;3.壁板;3-1.第二固定孔;3-2.转槽;4.紧固螺栓;5.紧固螺母;6.侧板;6-1.第一固定孔;7.顶板;7-1.顶板螺纹孔;7-2.第二通孔;7-3.穿孔;9.压板;9-1.压板螺纹孔;9-2.第一通孔;10.第一螺栓;11.限位块;12.第一螺母;13.第二螺栓;14.第二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5所示,一种冲击位置稳定的落锤式多角度冲击夹具,包括转动架,所述转动架包括呈长方体的顶板7以及关于所述顶板7呈左右对称且竖直设置的两侧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击位置稳定的落锤式多角度冲击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架,所述转动架包括顶板以及关于所述顶板呈左右对称且竖直设置的两侧板,所述顶板的上方平行设有压板,所述顶板和压板通过若干高度可调节的第一连接件相连接且所述顶板和压板之间形成一高度可调节且用于夹持试件的空间,且所述压板和顶板的中部区域分别设有用于裸露试件测试部位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n所述两侧板均呈圆弧状且所述两侧板均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两侧板的外侧均竖直设置有壁板,所述壁板的上部内侧设有与所述侧板相适配的转槽,所述转槽在与所述侧板的相同的圆周位置处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配合的第二固定孔,且所述第二固定孔贯穿所述壁板设置,所述侧板嵌设于所述转槽内并能在转槽内自由转动,且当所述转动架转动至所需的冲击角度时,所述壁板的外侧选择至少两组相连通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并于该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处插设紧固件以固定所述转动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位置稳定的落锤式多角度冲击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架,所述转动架包括顶板以及关于所述顶板呈左右对称且竖直设置的两侧板,所述顶板的上方平行设有压板,所述顶板和压板通过若干高度可调节的第一连接件相连接且所述顶板和压板之间形成一高度可调节且用于夹持试件的空间,且所述压板和顶板的中部区域分别设有用于裸露试件测试部位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所述两侧板均呈圆弧状且所述两侧板均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两侧板的外侧均竖直设置有壁板,所述壁板的上部内侧设有与所述侧板相适配的转槽,所述转槽在与所述侧板的相同的圆周位置处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配合的第二固定孔,且所述第二固定孔贯穿所述壁板设置,所述侧板嵌设于所述转槽内并能在转槽内自由转动,且当所述转动架转动至所需的冲击角度时,所述壁板的外侧选择至少两组相连通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并于该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处插设紧固件以固定所述转动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位置稳定的落锤式多角度冲击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呈单层分布,位于所述侧板前半部的第一固定孔由0°开始自上向下间隔10°依次分布,位于所述侧板后半部的第一固定孔由5°开始自上向下间隔10°依次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位置稳定的落锤式多角度冲击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呈多层分布,位于外层且位于所述侧板前半部的第一固定孔由0°开始自上向下间隔10°依次分布,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玥晨李成谢鑫齐佳旗铁瑛郑艳萍赵华东侯玉亮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