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698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减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减速器,包括减速箱、输出轴、蜗轮、蜗杆及第二端盖,输出轴设置有输出孔及自输出孔的内壁凹设而成的内键槽,输出孔贯穿输出轴并与输出轴的中心轴平行。本减速器的结构简单,拆装和维护方便,传动精度高,输出轴的两端均能够与外部转轴连接,能够单头或双头输出,且通过蜗杆设置双螺旋齿,提高了传动的效率,又通过双螺旋齿的曲率半径大于蜗轮的啮齿的曲率半径,从而使得双螺旋齿与蜗轮的啮齿之间的齿面接触区呈椭圆形,接近于一个点,且该齿面接触区靠近双螺旋齿的中部位置,从而改善了蜗杆与蜗轮之间的接触面的质量,提高了传动的效率和精度。

A reduc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速器
本技术涉及减速器
,尤其是指一种减速器。
技术介绍
减速器是一种由封闭在刚性壳体内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齿轮-蜗杆传动所组成的独立部件,常用作原动件与工作机之间的减速传动装置,其主要作用是降低转速,增加转矩。减速器的种类繁多,按照传动类型可分为齿轮减速器、蜗轮蜗杆减速器和行星齿轮减速器。现有的蜗轮蜗杆减速器中,蜗杆与蜗轮都是选用参数基本完全一致的,即蜗轮都是采用模数、节圆直径、齿形、齿形叫和螺旋升角均与蜗杆完全一致的滚刀加工形成的,由于不同的设备制造产生误差、以及滚刀刃磨余量等因素,导致切出的齿形不可能与蜗杆的齿形精确啮合,蜗杆上的啮齿会与蜗轮上齿槽的两侧发生碰撞,蜗轮与蜗杆的接触面会出现不合格的现象,导致传动的效率和精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速器,其结构简单,拆装和维护方便,传动精度高,输出轴的两端均能够与外部转轴连接,能够单头或双头输出,且通过蜗杆设置双螺旋齿,提高了传动的效率,又通过双螺旋齿的曲率半径大于蜗轮的啮齿的曲率半径,从而使得双螺旋齿与蜗轮的啮齿之间的齿面接触区呈椭圆形,接近于一个点,且该齿面接触区靠近双螺旋齿的中部位置,从而改善了蜗杆与蜗轮之间的接触面的质量,提高了传动的效率和精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速器,其包括减速箱、输出轴、蜗轮、蜗杆及第二端盖,所述减速箱的两侧均装设有第一端盖,所述输出轴转动设置于第一端盖并位于减速箱内,所述输出轴经由第一轴承与第一端盖转动连接,所述输出轴与第一端盖之间的间隙经由第一油封环密封,所述蜗轮经由连接键套装于输出轴的外侧,所述蜗杆转动设置于减速箱并与蜗轮啮合,所述蜗杆经由第二轴承与减速箱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端盖用于将蜗杆限位于减速箱,所述第二端盖与减速箱之间的间隙经由第二油封环密封,所述蜗杆的一端突伸出第二端盖,所述输出轴设置有输出孔及自输出孔的内壁凹设而成的内键槽,所述输出孔沿着输出轴的中心轴线贯穿输出轴,所述蜗杆设置有与蜗轮啮合的双螺旋齿,所述双螺旋齿的曲率半径大于蜗轮的啮齿的曲率半径。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的外侧壁的环形阵列设置有多个第一圆弧槽,所述蜗轮的内侧壁设置有环形阵列的多个第二圆弧槽,所述第一圆弧槽与第二圆弧槽配合以形成键孔,所述连接键装设于键孔内。进一步地,所述蜗杆突伸出第二端盖的一端设置有外键槽及沿着蜗杆的中心轴线方向的连接孔。进一步地,所述减速箱设置有用于观察减速箱内的润滑油的容量的观察口,所述观察口装设有透镜。进一步地,所述减速箱装设有用于对减速箱泄压的泄压器。进一步地,所述蜗杆设置有多个径向通孔、多个散热孔及轴向盲孔,所述轴向盲孔自蜗杆的另一端凹设而成,所述轴向盲孔、多个径向通孔及多个散热孔相通,多个散热孔沿着双螺旋齿所形成的螺旋槽的长度方向分布。进一步地,所述减速箱设置有用于向蜗轮或/和蜗杆供应润滑油的加油孔及用于打开或关闭加油孔的密封塞。进一步地,所述加油孔包括圆锥孔及与圆锥孔连通的圆柱孔,所述密封塞包括与减速箱转动连接的连接带、连接于连接带的自由端的圆锥部及连接于圆锥部的圆柱部,所述圆锥孔用于容设圆锥部,所述圆柱孔用于容设圆柱部。进一步地,所述减速箱的内壁装设有散热片。进一步地,所述双螺旋齿的曲率半径与蜗轮的啮齿的曲率半径的比值为1:1.1至1:1.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减速器,其包括减速箱、输出轴、蜗轮、蜗杆及第二端盖,所述减速箱的两侧均装设有第一端盖,所述输出轴转动设置于第一端盖并位于减速箱内,所述输出轴经由第一轴承与第一端盖转动连接,所述输出轴与第一端盖之间的间隙经由第一油封环密封,所述蜗轮经由连接键套装于输出轴的外侧,所述蜗杆转动设置于减速箱并与蜗轮啮合,所述蜗杆经由第二轴承与减速箱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端盖用于将蜗杆限位于减速箱,所述第二端盖与减速箱之间的间隙经由第二油封环密封,所述蜗杆的一端突伸出第二端盖,所述输出轴设置有输出孔及自输出孔的内壁凹设而成的内键槽,所述输出孔沿着输出轴的中心轴线贯穿输出轴,所述蜗杆设置有与蜗轮啮合的双螺旋齿,所述双螺旋齿的曲率半径大于蜗轮的啮齿的曲率半径。本减速器的结构简单,拆装和维护方便,传动精度高,输出轴的两端均能够与外部转轴连接,能够单头或双头输出,且通过蜗杆设置双螺旋齿,提高了传动的效率,又通过双螺旋齿的曲率半径大于蜗轮的啮齿的曲率半径,从而使得双螺旋齿与蜗轮的啮齿之间的齿面接触区呈椭圆形,接近于一个点,且该齿面接触区靠近双螺旋齿的中部位置,从而改善了蜗杆与蜗轮之间的接触面的质量,提高了传动的效率和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蜗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密封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减速箱和密封塞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减速箱;11、加油孔;111、圆锥孔;112、圆柱孔;12、密封塞;121、连接带;122、圆锥部;123、圆柱部;13、散热片;14、观察口;141、透镜;15、出油口;2、输出轴;21、输出孔;22、内键槽;23、第一圆弧槽;3、蜗轮;31、第二圆弧槽;32、外键槽;33、连接孔;4、蜗杆;41、双螺旋齿;42、径向通孔;43、散热孔;44、轴向盲孔;5、第二端盖;6、第一端盖;7、第一轴承;71、第二轴承;8、第一油封环;81、第二油封环;9、连接键;10、泄压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减速器,其包括减速箱1、输出轴2、蜗轮3、蜗杆4及第二端盖5,所述减速箱1的两侧均装设有第一端盖6,所述输出轴2转动设置于第一端盖6并位于减速箱1内,所述输出轴2经由第一轴承7与第一端盖6转动连接,所述输出轴2与第一端盖6之间的间隙经由第一油封环8密封,所述蜗轮3经由连接键9套装于输出轴2的外侧,所述蜗杆4转动设置于减速箱1并与蜗轮3啮合,所述蜗杆4经由第二轴承71与减速箱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端盖5用于将蜗杆4限位于减速箱1,所述第二端盖5与减速箱1之间的间隙经由第二油封环81密封,所述蜗杆4的一端突伸出第二端盖5,所述输出轴2设置有输出孔21及自输出孔21的内壁凹设而成的内键槽22,所述输出孔21沿输出轴2的中心轴线贯穿输出轴2,所述蜗杆4设置有与蜗轮3啮合的双螺旋齿41,所述双螺旋齿41的曲率半径大于蜗轮3的啮齿的曲率半径。本减速器的结构简单,拆装和维护方便,传动精度高,输出轴2的两端均能够与外部转轴连接,能够单头或双头输出,且通过蜗杆4设置双螺旋齿41,提高了传动的效率,又通过双螺旋齿41的曲率半径大于蜗轮3的啮齿的曲率半径,从而使得双螺旋齿41与蜗轮3的啮齿之间的齿面接触区呈椭圆形,接近于一个点,且该齿面接触区靠近双螺旋齿4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速箱、输出轴、蜗轮、蜗杆及第二端盖,所述减速箱的两侧均装设有第一端盖,所述输出轴转动设置于第一端盖并位于减速箱内,所述输出轴经由第一轴承与第一端盖转动连接,所述输出轴与第一端盖之间的间隙经由第一油封环密封,所述蜗轮经由连接键套装于输出轴的外侧,所述蜗杆转动设置于减速箱并与蜗轮啮合,所述蜗杆经由第二轴承与减速箱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端盖用于将蜗杆限位于减速箱,所述第二端盖与减速箱之间的间隙经由第二油封环密封,所述蜗杆的一端突伸出第二端盖,所述输出轴设置有输出孔及自输出孔的内壁凹设而成的内键槽,所述输出孔沿着输出轴的中心轴线贯穿输出轴,所述蜗杆设置有与蜗轮啮合的双螺旋齿,所述双螺旋齿的曲率半径大于蜗轮的啮齿的曲率半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速箱、输出轴、蜗轮、蜗杆及第二端盖,所述减速箱的两侧均装设有第一端盖,所述输出轴转动设置于第一端盖并位于减速箱内,所述输出轴经由第一轴承与第一端盖转动连接,所述输出轴与第一端盖之间的间隙经由第一油封环密封,所述蜗轮经由连接键套装于输出轴的外侧,所述蜗杆转动设置于减速箱并与蜗轮啮合,所述蜗杆经由第二轴承与减速箱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端盖用于将蜗杆限位于减速箱,所述第二端盖与减速箱之间的间隙经由第二油封环密封,所述蜗杆的一端突伸出第二端盖,所述输出轴设置有输出孔及自输出孔的内壁凹设而成的内键槽,所述输出孔沿着输出轴的中心轴线贯穿输出轴,所述蜗杆设置有与蜗轮啮合的双螺旋齿,所述双螺旋齿的曲率半径大于蜗轮的啮齿的曲率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的外侧壁的环形阵列设置有多个第一圆弧槽,所述蜗轮的内侧壁设置有环形阵列的多个第二圆弧槽,所述第一圆弧槽与第二圆弧槽配合以形成键孔,所述连接键装设于键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突伸出第二端盖的一端设置有外键槽及沿着蜗杆的中心轴线方向的连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岩田智慧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