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承载大扭矩输出动力转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582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承载大扭矩输出动力转盘,转盘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中心部位通过承载轴承组件支撑安装有芯轴,所述芯轴的上部外壁通过长螺栓固定安装有外齿圈,所述外齿圈与用于驱动其转动的主动齿轮啮合传动,所述主动齿轮与液压马达装置相连,所述主动齿轮和液压马达装置共有多组,并绕着芯轴的轴线均布;所述外齿圈的外部设置有齿轮箱体,所述芯轴的顶部支撑有转盘顶盖。此动力转盘采用均布的多个液压马达同步驱动,保证了芯轴转动过程中受力的平稳性,大大的提高了其承载力,而且采用液压马达直接驱动,无需中间传动机构,提高了传动效率。

A kind of two-way load-bearing high torque output power turn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承载大扭矩输出动力转盘
本技术涉及石油钻井及修井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向承载大扭矩输出动力转盘。
技术介绍
目前,在油井钻井或者带压作业过程中,需要用到动力转盘。现有的申请中例如CN205858173U中公开了一种液压转盘,其通过液压马达驱动变速箱,再由变速箱来驱动转筒,上述结构的转盘,其动力输入端只有一个,在实际作业过程中,转筒可能会受力不均匀,转筒的转动不平稳,也容易造成其转盘的加剧磨损,而且,转盘和机壳之间的支撑采用普通的推力球轴承,其承受的轴向力比较大,长时间的重载作业,容易造成轴承的磨损失效。在CN205605111U中也公开了一种带压作业用皮带式动力转盘,此动力转盘采用皮带式的传动机构,皮带式的传动机构,其传递的扭矩有限,而且传动效率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承载大扭矩输出动力转盘,此动力转盘采用均布的多个液压马达同步驱动,保证了芯轴转动过程中受力的平稳性,大大的提高了其承载力,而且采用液压马达直接驱动,无需中间传动机构,提高了传动效率;此外,此动力转盘承载部位采用推力调心滚子轴承,进而增大了其承载力。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向承载大扭矩输出动力转盘,它包括转盘底座,所述转盘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中心部位通过承载轴承组件支撑安装有芯轴,所述芯轴的上部外壁通过长螺栓固定安装有外齿圈,所述外齿圈与用于驱动其转动的主动齿轮啮合传动,所述主动齿轮与液压马达装置相连,所述主动齿轮和液压马达装置共有多组,并绕着芯轴的轴线均布;所述外齿圈的外部设置有齿轮箱体,所述芯轴的顶部支撑有转盘顶盖。所述承载轴承组件包括固定在转盘底座底部端面的底端盖,所述底端盖上通过底部轴承座支撑安装有第一推力调心滚子轴承,所述第一推力调心滚子轴承的顶部通过第一中间轴承座支撑安装有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的顶部通过第二中间轴承座支撑安装有第二推力调心滚子轴承,所述第一推力调心滚子轴承和第二推力调心滚子轴承都设置在外壳体的内部。所述齿轮箱体包括固定在外壳体顶部的箱体底板,所述箱体底板的顶部固定有箱体围板,所述箱体围板的顶部固定有箱体顶板;所述箱体顶板和芯轴的顶部凸缘之间设置有骨架密封。所述液压马达装置包括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固定安装在齿轮箱体的箱体底板上,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轴通过花键与主动齿轮的中心孔相配合,并传递扭矩;所述主动齿轮的底端通过第一轴承支撑在箱体底板上,所述主动齿轮的顶端通过第二轴承支撑在箱体顶板上。所述第二轴承的顶部安装有轴承端盖,所述轴承端盖的中心位置安装有呼吸器。所述转盘顶盖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吊耳。所述液压马达通过液压油管与修井机的液压泵站相连。本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采用上述动力转盘,能够用于油井的修井使用,其通过液压马达装置来驱动主动齿轮,再由主动齿轮来驱动芯轴在承载轴承组件的支撑作用下转动;而且其通过多组均布的液压马达装置保证了其传动的稳定,保证了转动的稳定输出,同时其采用承载轴承组件,能够承重较大的轴向力,而且起到很好的对中,保证了其支撑的可靠性,有效克服了过渡磨损的问题。2、通过上述的承载轴承组件,能够对芯轴进行有效的支撑,而且其支撑采用第一推力调心滚子轴承和第二推力调心滚子轴承保证了能够很好的对心,进而保证了支撑的稳定性,保证了转动平稳性。而且其采用推力调心滚子轴承能够承受较大的轴向力。3、通过上述的液压马达装置,工作过程中,通过液压马达能够驱动输出轴,再由输出轴驱动主动齿轮,进而通过主动齿轮驱动外齿圈,最终通过外齿圈驱动整个芯轴转动,芯轴带动连接盘输出扭矩。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图3中的A-A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视图。图中:芯轴1、长螺栓2、骨架密封3、外齿圈4、箱体顶板5、箱体围板6、箱体底板7、第二推力调心滚子轴承8、第二中间轴承座9、外壳体10、定位套筒11、第一中间轴承座12、第一推力调心滚子轴承13、液压油管14、转盘底座15、底部轴承座16、底端盖17、液压马达18、输出轴19、第一轴承20、主动齿轮21、第二轴承22、轴端端盖23、呼吸器24、转盘顶盖25、吊耳2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请参阅图1-3,一种双向承载大扭矩输出动力转盘,它包括转盘底座15,所述转盘底座1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外壳体10,所述外壳体10的中心部位通过承载轴承组件支撑安装有芯轴1,所述芯轴1的上部外壁通过长螺栓2固定安装有外齿圈4,所述外齿圈4与用于驱动其转动的主动齿轮21啮合传动,所述主动齿轮21与液压马达装置相连,所述主动齿轮21和液压马达装置共有多组,并绕着芯轴1的轴线均布;所述外齿圈4的外部设置有齿轮箱体,所述芯轴1的顶部支撑有转盘顶盖25。通过采用上述动力转盘,能够用于油井的修井使用,其通过液压马达装置来驱动主动齿轮21,再由主动齿轮21来驱动芯轴1在承载轴承组件的支撑作用下转动;而且其通过多组均布的液压马达装置保证了其传动的稳定,保证了转动的稳定输出,同时其采用承载轴承组件,能够承重较大的轴向力,而且起到很好的对中,保证了其支撑的可靠性,有效克服了过渡磨损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承载轴承组件包括固定在转盘底座15底部端面的底端盖17,所述底端盖17上通过底部轴承座16支撑安装有第一推力调心滚子轴承13,所述第一推力调心滚子轴承13的顶部通过第一中间轴承座12支撑安装有定位套筒11,所述定位套筒11的顶部通过第二中间轴承座9支撑安装有第二推力调心滚子轴承8,所述第一推力调心滚子轴承13和第二推力调心滚子轴承8都设置在外壳体10的内部。通过上述的承载轴承组件,能够对芯轴1进行有效的支撑,而且其支撑采用第一推力调心滚子轴承13和第二推力调心滚子轴承8保证了能够很好的对心,进而保证了支撑的稳定性,保证了转动平稳性。而且其采用推力调心滚子轴承能够承受较大的轴向力。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箱体包括固定在外壳体10顶部的箱体底板7,所述箱体底板7的顶部固定有箱体围板6,所述箱体围板6的顶部固定有箱体顶板5;所述箱体顶板5和芯轴1的顶部凸缘之间设置有骨架密封3。通过上述的齿轮箱体能够对整个齿轮传动装置进行封装,进而对其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进一步的,所述液压马达装置包括液压马达18,所述液压马达18固定安装在齿轮箱体的箱体底板7上,所述液压马达18的输出轴19通过花键与主动齿轮21的中心孔相配合,并传递扭矩;所述主动齿轮21的底端通过第一轴承20支撑在箱体底板7上,所述主动齿轮21的顶端通过第二轴承22支撑在箱体顶板5上。通过上述的液压马达装置,工作过程中,通过液压马达18能够驱动输出轴19,再由输出轴19驱动主动齿轮21,进而通过主动齿轮21驱动外齿圈4,最终通过外齿圈4驱动整个芯轴1转动。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承载大扭矩输出动力转盘,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转盘底座(15),所述转盘底座(1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外壳体(10),所述外壳体(10)的中心部位通过承载轴承组件支撑安装有芯轴(1),所述芯轴(1)的上部外壁通过长螺栓(2)固定安装有外齿圈(4),所述外齿圈(4)与用于驱动其转动的主动齿轮(21)啮合传动,所述主动齿轮(21)与液压马达装置相连,所述主动齿轮(21)和液压马达装置共有多组,并绕着芯轴(1)的轴线均布;所述外齿圈(4)的外部设置有齿轮箱体,所述芯轴(1)的顶部支撑有转盘顶盖(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承载大扭矩输出动力转盘,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转盘底座(15),所述转盘底座(1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外壳体(10),所述外壳体(10)的中心部位通过承载轴承组件支撑安装有芯轴(1),所述芯轴(1)的上部外壁通过长螺栓(2)固定安装有外齿圈(4),所述外齿圈(4)与用于驱动其转动的主动齿轮(21)啮合传动,所述主动齿轮(21)与液压马达装置相连,所述主动齿轮(21)和液压马达装置共有多组,并绕着芯轴(1)的轴线均布;所述外齿圈(4)的外部设置有齿轮箱体,所述芯轴(1)的顶部支撑有转盘顶盖(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承载大扭矩输出动力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轴承组件包括固定在转盘底座(15)底部端面的底端盖(17),所述底端盖(17)上通过底部轴承座(16)支撑安装有第一推力调心滚子轴承(13),所述第一推力调心滚子轴承(13)的顶部通过第一中间轴承座(12)支撑安装有定位套筒(11),所述定位套筒(11)的顶部通过第二中间轴承座(9)支撑安装有第二推力调心滚子轴承(8),所述第一推力调心滚子轴承(13)和第二推力调心滚子轴承(8)都设置在外壳体(10)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承载大扭矩输出动力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海云曹立明王炜于大伟孙仁俊安绍敏康丽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四机石油机械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