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前控制阀及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461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涡前控制阀,阀体内设置转动封堵第一气体通道出气口或第二气体通道的出气口的从动阀,控制未封堵通道开度和驱动从动阀转动的主动阀。主动阀和从动阀为独立的阀结构,主动阀带动从动阀转动,主动阀对未封堵的排气通道进行开度的控制,进而实现对未封堵通道气体流向、比例的有效调节。当从动阀与第一气体通道或第二气体通道的出气口相对,主动阀可与从动阀相对转动调节气体通道排气的流量,从动阀上设置第一限位部,用以保证主动阀转动超过一定程度时带动从动阀转动。在进行排气通道出气口封闭的同时,可控制未封堵通道气体流向和气体流量,从而满足多通道管路的放气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

Turbine front control valve and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前控制阀及发动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涡前控制阀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涡轮增压柴油机是通过将涡轮与排气管相连、压气机与进气管相连、压轮和涡轮通过传动轴相连,涡轮在排气能量的推动下旋转,带动压气机工作,实现进气增压的柴油机。普通的涡轮增压器柴油机,由于其采用机械控制式的放气阀,所以其控制自由度较低,不能满足灵活的增压器运行状态控制,不能保证柴油机全工况范围内的性能最优,在高原或者极端运行状态下,会出现喘振、堵塞等故障,影响可靠性。对于采用多增压器方案的柴油机,需要每个增压器都增加放气阀,结构复杂,可靠性问题增加。特别是对于增加EGR(ExhaustGas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技术)管路和通道实现EGR功能的柴油机,需要在原有增压器放气阀的基础上增加一套控制阀和连接管路,会增加机构复杂度,带来可靠性问题,同时不能实现增压器状态的灵活控制。因此,如何提高多通道放气管路的控制灵活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涡前控制阀,以提高多通道放气管路的控制灵活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涡前控制阀,包括内置控制交叉布置的第一气体通道和第二气体通道内气体流向的阀体,所述阀体内设置转动封堵所述第一气体通道或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出气口的从动阀,控制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未封堵通道有效开度和驱动所述从动阀转动的主动阀;所述从动阀上设置有,当所述从动阀封堵所述第一气体通道时,对所述主动阀的第一转动极限位置进行限位和带动所述从动阀转动的第一限位部;当所述从动阀封堵所述第二气体通道时,对所述主动阀的第二转动极限位置进行限位和带动所述从动阀转动的第二限位部。优选地,在上述涡前控制阀中,所述主动阀和所述从动阀的转动中心同轴布置有插装配合的支撑柱和支撑孔,所述支撑孔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主动阀的阀片两侧相抵的转动开口,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设置于所述转动开口的两端。优选地,在上述涡前控制阀中,所述阀体的内壁凸出设置有分别位于所述从动阀转动方向的两侧,对所述从动阀的转动封堵位置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优选地,在上述涡前控制阀中,所述主动阀为板状结构的板状阀片,所述从动阀为横截面的扇形的扇形阀片。优选地,在上述涡前控制阀中,所述从动阀位于其扇形阀片的顶部开设有沿其径向布置的压装孔,所述压装孔内可滑动地布置有压装块;所述扇形阀片与所述阀体内壁相抵的两端均开设置有沿其径向伸出的密封孔,所述密封孔内可滑动地布置有与所述阀体的内壁相抵的密封块;所述扇形阀片的内壁架撑有两端分别与所述压装块的滑入端和所述密封块的滑入端相抵的密封杠杆。优选地,在上述涡前控制阀中,所述阀体的顶部设置有驱动所述主动阀转动的执行器。优选地,在上述涡前控制阀中,所述从动阀的底部伸出有转动支撑柱,所述阀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所述转动支撑柱的限位器;所述限位器的支撑端面开设容置所述转动支撑柱的限位孔,所述转动支撑柱的外端面设置为对应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气体通道位置的限位面,所述限位孔的内壁伸出有与所述限位面相抵的限位柱;所述限位孔内壁开设有容置所述限位柱的导向滑孔,所述导向滑孔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柱相抵的限位弹簧。优选地,在上述涡前控制阀中,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排气方向垂直布置。一种发动机,包括发动机进气管,第一发动机排气管和第二发动机排气管,同步连通所述第一发动机排气管和所述第二发动机排气管的废气回流管和废气增压管,还包括对所述废气回流管和所述废气增压管的废气流通方向进行切换的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涡前控制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涡前控制阀,包括内置控制交叉布置的第一气体通道和第二气体通道的阀体,阀体内设置转动封堵第一气体通道或第二气体通道的出气口的从动阀,控制其他未封堵通道开度和驱动从动阀转动的主动阀。阀体内设置第一气体通道和第二气体通道,可同时进行两个方向气流的流通,从动阀由主动阀带动在阀体内转动,可分别实现对第一气体通道和第二气体通道的封堵。主动阀在从动阀处在封堵状态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摆动调节第一气体通道和第二气体通道其他方向的气体流动。从动阀上设置有,当从动阀封堵第一气体通道时,对所述主动阀转动驱动从动阀进行状态切换的第一限位部;当从动阀封堵第二气体通道时,对主动阀转动驱动从动阀进行状态切换的第二限位部。主动阀和从动阀为相对独立的阀结构,主动阀带动从动阀转动,同时,当从动阀处于封堵状态时,主动阀包括对未封堵的排气通道进行开度调节的作用。当从动阀与第一气体通道的出气口相对,从动阀可与主动阀相对转动,主动阀可转动控制未封堵剩余通道流量分配,从动阀上设置第一限位部,保证主动阀在运动到一定位置时可以实现对从动阀的控制。同样地,当从动阀封堵第二气体通道,主动阀可转动控制未封堵剩余通道流量分配,从动阀上设置第二限位部,保证主动阀在运动到一定位置时可以实现对从动阀的控制。通过设置具有第一气体通道和第二气体通道的阀体,并由转动配合的主动阀和从动阀,在进行排气通道出气口封闭的同时,可同时控制其余三个通道排气方向和流量的控制,从而满足多通道管路的放气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涡前控制阀的第一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涡前控制阀的状态切换过程中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涡前控制阀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涡前控制阀的封堵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涡前控制阀的限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前控制阀,提高了多通道放气管路的控制灵活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5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涡前控制阀的第一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涡前控制阀的状态切换过程中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涡前控制阀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涡前控制阀的封堵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涡前控制阀的限位结构示意图。本案提供了一种涡前控制阀,包括内置控制交叉布置的第一气体通道11和第二气体通道12内气体流向的阀体1,阀体1内设置转动封堵第一气体通道11或第二气体通道12的出气口的从动阀2,驱动从动阀2转动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置控制交叉布置的第一气体通道和第二气体通道内气体流向的阀体,所述阀体内设置转动封堵所述第一气体通道或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出气口的从动阀,控制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未封堵通道有效开度和驱动所述从动阀转动的主动阀;/n所述从动阀上设置有,当所述从动阀封堵所述第一气体通道时,对所述主动阀转动极限位置进行限位和带动所述从动阀转动的第一限位部;/n当所述从动阀封堵所述第二气体通道时,对所述主动阀转动极限位置进行限位和带动所述从动阀转动的第二限位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置控制交叉布置的第一气体通道和第二气体通道内气体流向的阀体,所述阀体内设置转动封堵所述第一气体通道或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出气口的从动阀,控制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未封堵通道有效开度和驱动所述从动阀转动的主动阀;
所述从动阀上设置有,当所述从动阀封堵所述第一气体通道时,对所述主动阀转动极限位置进行限位和带动所述从动阀转动的第一限位部;
当所述从动阀封堵所述第二气体通道时,对所述主动阀转动极限位置进行限位和带动所述从动阀转动的第二限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阀和所述从动阀的转动中心同轴布置有插装配合的支撑柱和支撑孔,所述支撑孔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主动阀的阀片两侧相抵的转动开口,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设置于所述转动开口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内壁凸出设置有分别位于所述从动阀转动方向的两侧,对所述从动阀的转动封堵位置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阀为板状结构的板状阀片,所述从动阀为横截面的扇形的扇形阀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阀位于其扇形阀片的顶部开设有沿其径向布置的压装孔,所述压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艳贾德民李志杰刘俊龙吕晓惠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