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桩用残渣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4419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一种灌注桩用残渣清理装置,该装置能将泥浆液体与钻渣有效分离并单独收集处理,方便钻渣的处理,同时还能减少钻渣含水量,减轻钻渣的处理难度。该装置包括桩孔与循环池,其中桩孔与循环池之间通过带第一泥浆泵的进料管道及带第二泥浆泵的循环管道相通设置,所述进料管出料端设有用于分离钻渣与泥浆液体的除渣机构,分离之后的泥浆液体进入循环池内,分离之后的钻渣进入与除渣机构配合使用的收集腔。

A residue cleaning device for cast-in-place p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注桩用残渣清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钻孔灌注桩作业清孔
,具体涉及一种灌注桩用残渣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物的日益增多,大直径、超深灌注桩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其具有成孔直径大、单桩单柱、单桩承载能力大以及桩身质量要求高等特征。在钻孔灌注桩成孔施工过程中,桩孔底部会产生大量的钻渣,如果不将钻渣及时排除则会严重影响桩机的钻井速度,而且过程的钻渣沉积于桩孔底部还会直接影响灌注桩的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本都是利用清孔设备对灌注桩的桩孔进行清孔操作,一清除桩孔孔底的钻渣。现有技术中,对灌注桩的桩孔进行清孔操作时一本是采用正循环或是反循环;反循环是将桩孔内的带钻渣的泥浆导出至沉降池,带钻渣的泥浆在沉降池内沉降,钻渣沉于池底,上层液体在溢流回桩孔内从而达到将钻渣从桩孔内导出清除的目的;而正循环是将不带钻渣的泥浆通过泥浆泵打入桩孔底部内,进入桩孔底部的干净泥浆将桩孔内的钻渣顶推上移从桩孔顶部导出,导出的带钻渣的泥浆再流入沉降池,同样将带钻渣的泥浆在沉降池沉降,干净的泥浆溢流至储存腔内通过污泥泵再导入桩孔底部。在上述清孔操作中,无论是正循环清孔操作还是反循环清孔操作,从桩孔内导出的钻渣都是进入沉降池内进行沉积,沉降之后的上层液体溢流至储存腔之后再进入桩孔内,由于沉降池与储存腔之间只是简单的通过沙袋等进行堆叠分隔,导致沉降池内的钻渣也容易在进水的搅拌下进入储存腔内,再次进入桩孔内,不能达到有效清除的目的;并且聚集在沉降池内的钻渣需要清理时,是需要停止清孔操作使清孔设备不具备连续性;再则在对沉降池池底钻渣进行清除是还需将沉降池内上层液体进行排空处理,耗时长且费工费时;同时由于沉降池内钻渣一直浸泡在水中导致钻渣含水量高,清理运输时工人操作难度也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灌注桩用残渣清理装置,该装置能将泥浆液体与钻渣有效分离并单独收集处理,方便钻渣的处理,同时还能减少钻渣含水量,减轻钻渣的处理难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灌注桩用残渣清理装置,包括桩孔与循环池,其中桩孔与循环池之间通过带第一泥浆泵的进料管道及带第二泥浆泵的循环管道相通设置,所述进料管出料端设有用于分离钻渣与泥浆液体的除渣机构,分离之后的泥浆液体进入循环池内,分离之后的钻渣进入与除渣机构配合使用的收集腔;所述除渣机构包括上端开口的矩形壳体,壳体内设有贴合其内壁倾斜设置用于拦截钻渣的过滤网,所述壳体内位于过滤网下方连通有出料管,出料管与循环池相通;所述进料管出料端设置在过滤网倾斜上端上方,所述过滤网下方设有用于辅助过滤网上段的钻渣向过滤网下段移动的辅助组件;所述壳体上位于过滤网倾斜下端所在侧壁开有用于导出钻渣的漏渣槽口,漏渣槽口设有配合使用的挡渣组件,挡渣组件使过滤网下端的钻渣间歇通过漏渣槽口排出壳体进入收集腔。本技术的原理:采用反循环的方法将桩孔内带钻渣的泥浆通过第一泥浆泵打入进料管,然后从进料管出料端导出,导出的带钻渣的泥浆穿过过滤网,过滤网将钻渣进行截留,泥浆穿过过滤网通过出料管进入循环池,进入循环池内的泥浆通过第二泥浆泵由打入桩孔内进行替换;拦截的钻渣在辅助组件的作用更加平稳的向过滤网下端移动至漏料槽口,通过漏料槽口设置的挡料组件间歇进入集料腔内进行分离收集。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置的过滤网能将钻渣进行有效拦截,避免钻渣进入循环池会再次进入桩孔内,清孔操作更加彻底;并且分离的钻渣通过集料腔暂存,可将收集腔设置在运输车上直接将钻渣进行运输处理,减少了捞砂工作,降低了工人工作强度;同时由于钻渣是自动分离,在处理钻渣时也不用停止清孔操作。2、本技术设置的辅助组件能避免钻渣在过滤网上段堆积,由于过滤网上截留的钻渣粘性相对一般干土块更大,虽然在重力作用下会沿倾斜的过滤网下移至漏料槽口,但是也容易集聚在过滤网上端,缩小过滤网的过滤面积影响过滤效率的同时还不能有效将分离的钻渣进行及时收集处理,本技术设置的辅助组件能辅助钻渣向过滤网下端移动,不会堆积在过滤网上段,从而不会影响过滤网的过滤效率也方便钻渣穿过漏渣槽口进去集料腔进行收集。3、本技术在漏料槽口位置设有挡料组件控制过滤网下端的钻渣间歇进入集料腔内,是为了将钻渣进一步压缩滤水,靠近漏料槽口的钻渣会在远离漏料槽口的钻渣的挤压下进一步将其含有的水分排出穿过过滤网最后进入循环池内,然后进一步压滤之后的钻渣在挡料组件的作用下进入集料腔进行收集或运输,由于钻渣含水量的减少,使钻渣重量更轻,更加方便运输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除渣机构与集料腔配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导料槽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壳体与漏料槽口位置示意图。图中,桩孔1、第一污泥泵2、进料管3、除渣机构4、集料腔5、出料管6、循环池7、第二污泥泵8、循环管9、壳体41、过滤网42、漏料槽口43、导料槽44、安装轴441、挡板442、弹簧443、安装板444、击打片451、转轴452、转动盘453、固定块454、连接杆51、导料板52。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灌注桩用残渣清理装置,包括桩孔1与循环池7,其中桩孔1与循环池7之间通过带第一泥浆泵的进料管3道及带第二泥浆泵的循环管9道相通设置,所述进料管3出料端设有用于分离钻渣与泥浆液体的除渣机构4,分离之后的泥浆液体进入循环池7内,分离之后的钻渣进入与除渣机构4配合使用的收集腔;所述除渣机构4包括上端开口的矩形壳体41,壳体41内设有贴合其内壁倾斜设置用于拦截钻渣的过滤网42,所述壳体41内位于过滤网42下方连通有出料管6,出料管6与循环池7相通;所述进料管3出料端设置在过滤网42倾斜上端上方,所述过滤网42下方设有用于辅助过滤网42上段的钻渣向过滤网42下段移动的辅助组件;所述壳体41上位于过滤网42倾斜下端所在侧壁开有用于导出钻渣的漏渣槽口,漏渣槽口设有配合使用的挡渣组件,挡渣组件使过滤网42下端的钻渣间歇通过漏渣槽口排出壳体41进入收集腔。本技术设置的过滤网42能将钻渣进行有效拦截,避免钻渣进入循环池7会再次进入桩孔1内,清孔操作更加彻底;并且分离的钻渣通过集料腔5暂存,可将收集腔设置在运输车上直接将钻渣进行运输处理,减少了捞砂工作,降低了工人工作强度。所述挡渣组件包括与漏渣槽口相接设置的导料槽44,导料槽44两侧壁之间设有用于控制导料槽44流通通道开合的挡板442,挡板442通过安装轴441活动架设在导料槽44两侧壁之间,挡板442远离漏渣槽口的一侧的中上部设有多个弹簧443,弹簧443另一端与导料槽44上固定的安装板444连接。当钻渣移动至过滤网42下端的漏料槽口43是会被挡板442拦截,当从过滤网42上端滚落的钻渣增多时,钻渣重力克服弹簧443弹力使挡板442以安装轴441位置发生偏移增大挡板442与导料槽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注桩用残渣清理装置,包括桩孔与循环池,其中桩孔与循环池之间通过带第一泥浆泵的进料管道及带第二泥浆泵的循环管道相通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出料端设有用于分离钻渣与泥浆液体的除渣机构,分离之后的泥浆液体进入循环池内,分离之后的钻渣进入与除渣机构配合使用的收集腔;/n所述除渣机构包括上端开口的矩形壳体,壳体内设有贴合其内壁倾斜设置用于拦截钻渣的过滤网,所述壳体内位于过滤网下方连通有出料管,出料管与循环池相通;所述进料管出料端设置在过滤网倾斜上端上方,所述过滤网下方设有用于辅助过滤网上段的钻渣向过滤网下段移动的辅助组件;所述壳体上位于过滤网倾斜下端所在侧壁开有用于导出钻渣的漏渣槽口,漏渣槽口设有配合使用的挡渣组件,挡渣组件使过滤网下端的钻渣间歇通过漏渣槽口排出壳体进入收集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注桩用残渣清理装置,包括桩孔与循环池,其中桩孔与循环池之间通过带第一泥浆泵的进料管道及带第二泥浆泵的循环管道相通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出料端设有用于分离钻渣与泥浆液体的除渣机构,分离之后的泥浆液体进入循环池内,分离之后的钻渣进入与除渣机构配合使用的收集腔;
所述除渣机构包括上端开口的矩形壳体,壳体内设有贴合其内壁倾斜设置用于拦截钻渣的过滤网,所述壳体内位于过滤网下方连通有出料管,出料管与循环池相通;所述进料管出料端设置在过滤网倾斜上端上方,所述过滤网下方设有用于辅助过滤网上段的钻渣向过滤网下段移动的辅助组件;所述壳体上位于过滤网倾斜下端所在侧壁开有用于导出钻渣的漏渣槽口,漏渣槽口设有配合使用的挡渣组件,挡渣组件使过滤网下端的钻渣间歇通过漏渣槽口排出壳体进入收集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桩用残渣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渣组件包括与漏渣槽口相接设置的导料槽,导料槽两侧壁之间设有用于控制导料槽流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霞陈果谢唯杨刘远良冯思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