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辊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315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辊布机,包括机架、动力部分、辊轮组、输送部分和液压系统,机架置于地面之上,辊轮组滑动装在机架,液压系统装在机架顶部连接驱动辊轮组内的上辊轮沿机架上下滑动,动力部分驱动辊轮组内的下辊轮正反转,输送部分安装在机架上,传送亮布。优点,本自动辊布机,以辊轮的辊压替代对亮布的捶打,辊压连续,效率更高,对布的损伤更小;无需人工不断的移动亮布,效率高,降低人工成本。

Automatic roller cloth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辊布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辊布机,属于纺织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亮布是一种经过染色的粗布料,它的制作要经过浸染、捶布、晾布和涂抹鸡蛋清等十多道工序,工艺十分古朴,穿着经久耐用,别具民族特色。这种土布经过晒干后闪闪发亮,所以俗称为“亮布”。亮布至今仍是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服饰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其中捶布是亮布制作的重要工序。传统手动捶布耗时费力,效率低下。也有人设计了用电动机带动两个提升臂上的捶布装置交替抬起落下,直上直下进行捶布的装置,该法沿用了传统的捶打的方法,效率有所提高,但还需要人工移动亮布(电动捶布机ZL201620217577.2)。因此设计更好使用的自动捶布机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一种以辊轮的辊压替代对亮布的捶打自动辊布机。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辊布机,包括机架、动力部分、辊轮组、输送部分和液压系统,机架置于地面之上,辊轮组滑动装在机架,辊轮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上辊轮和下辊轮以及齿轮组,齿轮组连接上辊轮和下辊轮,上辊轮和下辊轮的两端都通过轴承座滑动装在机架,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固定轴和浮动轴,第一齿轮装在下辊轮一端的端面上,第一齿轮外啮合第二齿轮,第二齿轮转动安装在固定轴上,固定轴垂直设置在机架上且位于机架外侧;第一摆臂一端转动设置在固定轴端部,第一摆臂另一端转动设置在浮动轴上,第三齿轮转动安装在浮动轴上,第三齿轮外啮合第四齿轮,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外啮合,第四齿轮通过第四齿轮轴转动安装在上辊轮一端的端面上,第二摆臂的一端与第四齿轮同轴安装,第二摆臂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四齿轮轴上,第二摆臂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浮动轴上;液压系统装在机架顶部连接驱动辊轮组内的上辊轮沿机架上下滑动,液压系统包括顶板、第一双作用液压千斤顶、第二双作用液压千斤顶和手动泵,顶板水平固定在机架顶部,手动泵固定在顶板上,第一双作用液压千斤顶和第二双作用液压千斤顶的缸体与机架固定,第一双作用液压千斤顶和第二双作用液压千斤顶的柱塞端分别连接上辊轮两端的轴承座,手动泵的输油管经过换向阀分别连接第一双作用液压千斤顶和第二双作用液压千斤顶;第一双作用液压千斤顶和第二双作用液压千斤顶同步运动;动力部分驱动辊轮组内的下辊轮正反转,输送部分安装在机架上,输送部分包括输送带、带前辊轮、带后辊轮、两个前支架和两个后支架,两个前支架平行并对称安装在机架前端,两个后支架平行并对称安装在机架后端,带前辊轮横跨在两个前支架上,带前辊轮两端都通过第五轴承座分别转动支撑在两个前支架上,带后辊轮横跨在两个后支架上,带后辊轮两端都通过第五轴承座分别转动支撑在两个后支架上,带前辊轮、带后辊轮和下辊轮的辊轮轴线共面,带前辊轮、带后辊轮和下辊轮的辊轮外径相同;输送带套在带前辊轮、带后辊轮和下辊轮上,下辊轮带动输送带运动。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是:亮布平铺在输送带上,减速电机输出轴通过第一带轮和同步带及第二带轮驱动下辊轮转动。下辊轮带动输送带及放置于其上的亮布往复移动,同时齿轮组使上辊轮保持与下辊轮同步转动,上辊轮和下辊轮转向相反,上辊轮反复往复辊压亮布,直达符合辊压要求。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优选,机架包括左立板、右立板和底板,左立板和右立板平行并竖直安装在底板上,左立板板面上竖向开设第一导槽,在第一导槽的槽壁上对称安装第一导轨,两条第一导轨的上部对称开设第一卡槽,在两个第一卡槽之间插入第一固定板;右立板板面上竖向开设第二导槽,在第二导槽的槽壁上对称安装第二导轨,两条第二导轨的案子上部对称开设第二卡槽,在两个第二卡槽之间插入第二固定板。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优选,左立板和右立板之间连接多根水平拉杆。水平拉杆将左立板和右立板固定成一体。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优选,上辊轮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为方块,第一轴承座的两侧滑动配合装在两条第一导轨之间,第二轴承座的两侧滑动配合装在两条第二导轨之间,下辊轮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第三轴承座和第四轴承座,第三轴承座和第四轴承座为方块,第三轴承座的两侧滑动配合装在两条第一导轨之间且装配在两条第二导轨的最下端,第四轴承座的两侧滑动配合装在两条第二导轨之间且装配在两条第二导轨的最下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优选,第一双作用液压千斤顶置于第一导槽内的两条第一导轨之间,第一双作用液压千斤顶的柱塞端连接第一轴承座,第一双作用液压千斤顶的缸体端连接第一固定板;第二双作用液压千斤顶置于第二导槽内的两条第二导轨之间,第二双作用液压千斤顶的柱塞端连接第二轴承座,,第二双作用液压千斤顶的缸体端连接第二固定板。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优选,第一双作用液压千斤顶和第二双作用液压千斤顶的下腔之间连接下腔油管,第一双作用液压千斤顶和第二双作用液压千斤顶的上腔之间连接上腔油管,下腔油管和上腔油管分别通过油管连接换向阀的两个输出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优选,动力部分包括减速电机、第一带轮、同步带和第二带轮,减速电机安装在机架且位于下辊轮的下方,第一带轮安装在减速电机的电机轴上,同步带套在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第二带轮安装在下辊轮的辊轴端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使用的第一双作用液压千斤顶和第二双作用液压千斤顶以及手动泵为外购件,目前很多厂家销售,可直接购买安装上即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自动辊布机,以辊轮的辊压替代对亮布的捶打,辊压连续,效率更高,对布的损伤更小。2、本自动辊布机,无需人工不断的移动亮布,效率高,降低人工成本。3、本自动辊布机,没有噪音,操作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自动辊布机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隐藏了输送部分的第一示意图。图3是图1隐藏了输送部分的第二示意图。图4是机架和上辊轮以及下辊轮的装配图。图5是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输送部分和机架以及下辊轮的装配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为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1-图6和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自动辊布机,包括机架100、动力部分200、辊轮组300、输送部分400和液压系统500,机架100置于地面之上,辊轮组300滑动装在机架100,液压系统500装在机架100顶部连接驱动辊轮组300内的上辊轮310沿机架100上下滑动,动力部分200驱动辊轮组300内的下辊轮320正反转,输送部分400安装在机架100上,传送亮布001。如图4所示,机架100置于地面之上,机架100包括左立板110、右立板120和底板130,左立板110和右立板120平行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辊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动力部分(200)、辊轮组(300)、输送部分(400)和液压系统(500),/n机架(100)置于地面之上,辊轮组(300)滑动装在机架(100),辊轮组(300)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上辊轮(310)和下辊轮(320)以及齿轮组,齿轮组连接上辊轮(310)和下辊轮(320),上辊轮(310)和下辊轮(320)的两端都通过轴承座滑动装在机架(100),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331)、第二齿轮(332)、第三齿轮(333)、第四齿轮(334)、第一摆臂(335)、第二摆臂(336)、固定轴(337)和浮动轴(338),第一齿轮(331)装在下辊轮(320)一端的端面上,第一齿轮(331)外啮合第二齿轮(332),第二齿轮(332)转动安装在固定轴(337)上,固定轴(337)垂直设置在机架(100)上且位于机架(100)外侧;第一摆臂(335)一端转动设置在固定轴(337)端部,第一摆臂(335)另一端转动设置在浮动轴(338)上,第三齿轮(333)转动安装在浮动轴(338)上,第三齿轮(333)外啮合第四齿轮(334),第三齿轮(333)与第二齿轮(332)外啮合,第四齿轮(334)通过第四齿轮轴转动安装在上辊轮(310)一端的端面上,第二摆臂(336)的一端与第四齿轮(334)同轴安装,第二摆臂(336)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四齿轮轴上,第二摆臂(336)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浮动轴(338)上;/n液压系统(500)装在机架(100)顶部连接驱动辊轮组(300)内的上辊轮(310)沿机架(100)上下滑动,液压系统(500)包括顶板(501)、第一双作用液压千斤顶(511)、第二双作用液压千斤顶(512)和手动泵(520),顶板(501)水平固定在机架(100)顶部,手动泵(520)固定在顶板(501)上,第一双作用液压千斤顶(511)和第二双作用液压千斤顶(512)的缸体(521)与机架(100)固定,第一双作用液压千斤顶(511)和第二双作用液压千斤顶(512)的柱塞端分别连接上辊轮(310)两端的轴承座,手动泵(520)的输油管(530)经过换向阀(541)分别连接第一双作用液压千斤顶(511)和第二双作用液压千斤顶(512);第一双作用液压千斤顶(511)和第二双作用液压千斤顶(512)同步运动;/n动力部分(200)驱动辊轮组(300)内的下辊轮(320)正反转,/n输送部分(400)安装在机架(100)上,输送部分(400)包括输送带(401)、带前辊轮(410)、带后辊轮(420)、两个前支架(430)和两个后支架(440),两个前支架(430)平行并对称安装在机架(100)前端,两个后支架(440)平行并对称安装在机架(100)后端,带前辊轮(410)横跨在两个前支架(430)上,带前辊轮(410)两端都通过第五轴承座(450)分别转动支撑在两个前支架(430)上,带后辊轮(420)横跨在两个后支架(440)上,带后辊轮(420)两端都通过第五轴承座(450)分别转动支撑在两个后支架(440)上,带前辊轮(410)、带后辊轮(420)和下辊轮(320)的辊轮轴线共面,带前辊轮(410)、带后辊轮(420)和下辊轮(320)的辊轮外径相同;输送带(401)套在带前辊轮(410)、带后辊轮(420)和下辊轮(320)上,下辊轮(320)带动输送带(401)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辊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动力部分(200)、辊轮组(300)、输送部分(400)和液压系统(500),
机架(100)置于地面之上,辊轮组(300)滑动装在机架(100),辊轮组(300)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上辊轮(310)和下辊轮(320)以及齿轮组,齿轮组连接上辊轮(310)和下辊轮(320),上辊轮(310)和下辊轮(320)的两端都通过轴承座滑动装在机架(100),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331)、第二齿轮(332)、第三齿轮(333)、第四齿轮(334)、第一摆臂(335)、第二摆臂(336)、固定轴(337)和浮动轴(338),第一齿轮(331)装在下辊轮(320)一端的端面上,第一齿轮(331)外啮合第二齿轮(332),第二齿轮(332)转动安装在固定轴(337)上,固定轴(337)垂直设置在机架(100)上且位于机架(100)外侧;第一摆臂(335)一端转动设置在固定轴(337)端部,第一摆臂(335)另一端转动设置在浮动轴(338)上,第三齿轮(333)转动安装在浮动轴(338)上,第三齿轮(333)外啮合第四齿轮(334),第三齿轮(333)与第二齿轮(332)外啮合,第四齿轮(334)通过第四齿轮轴转动安装在上辊轮(310)一端的端面上,第二摆臂(336)的一端与第四齿轮(334)同轴安装,第二摆臂(336)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四齿轮轴上,第二摆臂(336)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浮动轴(338)上;
液压系统(500)装在机架(100)顶部连接驱动辊轮组(300)内的上辊轮(310)沿机架(100)上下滑动,液压系统(500)包括顶板(501)、第一双作用液压千斤顶(511)、第二双作用液压千斤顶(512)和手动泵(520),顶板(501)水平固定在机架(100)顶部,手动泵(520)固定在顶板(501)上,第一双作用液压千斤顶(511)和第二双作用液压千斤顶(512)的缸体(521)与机架(100)固定,第一双作用液压千斤顶(511)和第二双作用液压千斤顶(512)的柱塞端分别连接上辊轮(310)两端的轴承座,手动泵(520)的输油管(530)经过换向阀(541)分别连接第一双作用液压千斤顶(511)和第二双作用液压千斤顶(512);第一双作用液压千斤顶(511)和第二双作用液压千斤顶(512)同步运动;
动力部分(200)驱动辊轮组(300)内的下辊轮(320)正反转,
输送部分(400)安装在机架(100)上,输送部分(400)包括输送带(401)、带前辊轮(410)、带后辊轮(420)、两个前支架(430)和两个后支架(440),两个前支架(430)平行并对称安装在机架(100)前端,两个后支架(440)平行并对称安装在机架(100)后端,带前辊轮(410)横跨在两个前支架(430)上,带前辊轮(410)两端都通过第五轴承座(450)分别转动支撑在两个前支架(430)上,带后辊轮(420)横跨在两个后支架(440)上,带后辊轮(420)两端都通过第五轴承座(450)分别转动支撑在两个后支架(440)上,带前辊轮(410)、带后辊轮(420)和下辊轮(320)的辊轮轴线共面,带前辊轮(410)、带后辊轮(420)和下辊轮(320)的辊轮外径相同;输送带(401)套在带前辊轮(410)、带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江勇朱誉恒薛巧庄丽丽封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