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绳张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4212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补偿绳张紧装置。补偿绳张紧装置包括导轨、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的张紧轮部件和装配于所述张紧轮部件的防跳部件,所述防跳部件包括安装座、装配于所述安装座的至少一个缓冲组件、至少一个安全钳组件和连接至所述安全钳组件的触发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弹性抵接于张紧轮部件,所述触发组件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所述安全钳组件夹持于所述导轨,并在外力消失后弹性复位。缓冲组件弹性抵接于张紧轮部件,以使防跳组件能吸收张紧轮部件的振动和冲击,保持钢丝绳的运行稳定。触发组件带动安全钳组件动作,以使补偿绳张紧装置能夹持在导轨并保持位置的固定,止动效果好。

Compensating rope tension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补偿绳张紧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
,尤其是涉及一种补偿绳张紧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应用于建筑物中,其中在轿厢沿导轨运行过程中,轿厢与对重装置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引起曳引轮两侧的钢丝绳自重差异,在相关技术中,电梯需配置补偿绳张紧装置,进行张紧补偿。然而,在轿厢加减速运行时,钢丝绳以出现振动现象,导致轿厢乘坐的舒适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补偿绳张紧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公开的第一方面是:一种补偿绳张紧装置,包括导轨、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的张紧轮部件和装配于所述张紧轮部件的防跳部件,所述防跳部件包括安装座、装配于所述安装座的至少一个缓冲组件、至少一个安全钳组件和连接至所述安全钳组件的触发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弹性抵接于张紧轮部件,所述触发组件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所述安全钳组件夹持于所述导轨,并在外力消失后弹性复位。可选地,所述安全钳组件设有两个且对称分布于所述安装座。可选地,所述安全钳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座的固定座、倾斜滑设于所述安装座的滑动座、固定于所述滑动座的推动杆和弹性件,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滑动座之间形成有夹持空间,至少部分所述导轨位于该夹持空间,所述推动杆连接于所述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推动所述推动杆及所述滑动座移动,以使所述滑动座与所述固定座夹持于所述导轨两侧。可选地,所述缓冲组件包括间隔分布于所述安装座的缓冲杆、套设于所述缓冲杆的缓冲弹簧及固定于所述缓冲杆的减震块,所述减震块抵接于所述张紧轮部件,所述缓冲杆滑设于所述安装座。可选地,所述缓冲组件设有六个,且对称分布于所述安装座。可选地,所述缓冲组件的弹性压缩方向平行于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可选地,所述触发组件包括滑设于所述安装座的导杆、连接所述导杆与所述安全钳组件的连接板、及套设于所述导轨的上行弹簧,所述上行弹簧分别弹性抵接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安装座。可选地,所述导杆的滑动方向平行于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可选地,所述安装座包括加强板、固连于所述加强板的安装板和固连于所述加强板两端的封板,所述安全钳组件安装于所述封板,所述缓冲组件间隔分布于所述安装板。可选地,所述加强板包括底板、对称相交至所述底板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安装板固连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缓冲组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板并贯穿所述底板。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缓冲组件弹性抵接于张紧轮部件,以使防跳组件能吸收张紧轮部件的振动和冲击,保持钢丝绳的运行稳定。触发组件带动安全钳组件动作,以使补偿绳张紧装置能夹持在导轨并保持位置的固定,止动效果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补偿绳张紧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补偿绳张紧装置的侧视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防跳部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防跳部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防跳部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安装座10;加强板11;底板111;第一支撑部112;第二支撑部113;安装板12;封板13;缓冲组件20;减震块21;缓冲杆22;缓冲弹簧23;安全钳组件30;固定座31;滑动座32;推动杆33;弹性件34;触发组件40;连接板41;导杆42;上行弹簧43;导轨50;张紧轮部件60;限位件61;钢丝绳6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见图1和图2所示:补偿绳张紧装置包括导轨50、滑动连接于导轨50的张紧轮部件60和装配于张紧轮部件60的防跳部件,防跳部件包括安装座10、装配于安装座10的至少一个缓冲组件20、至少一个安全钳组件30和连接至安全钳组件30的触发组件40,缓冲组件20弹性抵接于张紧轮部件60。触发组件40在外力作用下推动安全钳组件30夹持于导轨50,并在外力消失后弹性复位。补偿绳张紧装置设于轿厢与配重装置之间,钢丝绳62穿过张紧轮部件60并分别连接至轿厢与配重装置。导轨50设有两根且相对设置,张紧轮部件60及防跳部件滑设于导轨50。可选地,安全钳组件30设有两个且对称分布于安装座10。缓冲组件20弹性抵接于张紧轮部件60,张紧轮部件60在钢丝绳62的拉力带动下移动,并通过缓冲组件20带动防跳部件移动。当电梯处于运动状态时,钢丝绳62将运行时的振动传递至张紧轮部件60,张紧轮部件60将该振动传递至防跳部件,而缓冲组件20吸收并消弭该部分振动量,以使轿厢与配重装置保持运行的平稳性,乘坐舒适性好。触发组件40安装于安装座10,并随时安装座10移动。触发组件40能在外力作用下推动安全钳组件30动作,例如,补偿绳张紧装置沿导轨50移动过程中,触发组件40碰触到限位件61,并受到限位件61传递的阻力,以控制安全钳组件30夹持导轨50。补偿绳张紧装置的运动行程可控,并能与电梯的其他控制系统联动,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见图3和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安全钳组件30包括固定于安装座10的固定座31、倾斜滑设于安装座10的滑动座32、固定于滑动座32的推动杆33和弹性件34,固定座31与滑动座32之间形成有夹持空间,至少部分导轨50位于该夹持空间。推动杆33连接于触发组件40,触发组件40推动推动杆33及滑动座32移动,以使滑动座32与固定座31夹持于导轨50两侧。固定座31相对于导轨50的位置不变,滑动座32倾斜滑动于安装座10,以构成楔块活动结构。当滑动座32向固定座31方向倾斜滑动时,固定座31与滑动座32相对靠拢以夹持于导轨50的两侧。当滑动座32向远离固定座31方向倾斜滑动时,固定座31与滑动座32相对分离,补偿绳张紧装置能沿导轨50方向滑动。推动杆33设为刚性结构,触发组件40连接于推动杆33并能带动滑动座32移动,联动效果好。可选地,缓冲组件20包括间隔分布于安装座10的缓冲杆22、套设于缓冲杆22的缓冲弹簧23及固定于缓冲杆22的减震块21,减震块21抵接于张紧轮部件60,缓冲杆22滑设于安装座10。缓冲杆22活动连接于安装座10,并能沿自身的轴线方向移动,能有效引导缓冲组件20的缓冲和复位方向,引导效果好。缓冲弹簧23弹性抵接于减震块21和安装座10,吸能及复位效果好。可选地,缓冲组件20的弹性压缩方向平行于导轨50的延伸方向。见图4和图5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缓冲组件20设有六个,且对称分布于安装座10。缓冲组件20分两列,每列三个间隔分布于安装座10。并且,相邻两列缓冲组件20之间对称分布,同一列缓冲组件20之间对称分布,受力均衡。可选地,减震块21可由橡胶、金属等材料制成。可选地,减震块21的底部设有平面或弧形曲面,该平面或弧形曲面抵接于张紧轮部件60。在一实施例中,触发组件40包括滑设于安装座10的导杆42、连接导杆42与安全钳组件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补偿绳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的张紧轮部件和装配于所述张紧轮部件的防跳部件,所述防跳部件包括安装座、装配于所述安装座的至少一个缓冲组件、至少一个安全钳组件和连接至所述安全钳组件的触发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弹性抵接于张紧轮部件,所述触发组件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所述安全钳组件夹持于所述导轨,并在外力消失后弹性复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偿绳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的张紧轮部件和装配于所述张紧轮部件的防跳部件,所述防跳部件包括安装座、装配于所述安装座的至少一个缓冲组件、至少一个安全钳组件和连接至所述安全钳组件的触发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弹性抵接于张紧轮部件,所述触发组件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所述安全钳组件夹持于所述导轨,并在外力消失后弹性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偿绳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钳组件设有两个且对称分布于所述安装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补偿绳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钳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座的固定座、倾斜滑设于所述安装座的滑动座、固定于所述滑动座的推动杆和弹性件,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滑动座之间形成有夹持空间,至少部分所述导轨位于该夹持空间,所述推动杆连接于所述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推动所述推动杆及所述滑动座移动,以使所述滑动座与所述固定座夹持于所述导轨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偿绳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包括间隔分布于所述安装座的缓冲杆、套设于所述缓冲杆的缓冲弹簧及固定于所述缓冲杆的减震块,所述减震块抵接于所述张紧轮部件,所述缓冲杆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真真侯胜欣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申菱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