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呆机构及上料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077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呆机构以及上料盘。其中,上料盘包括架体本体以及防呆机构,防呆机构包括至少三个立柱,沿架体本体沿竖向向上延伸,且至少两个立柱分置在相互面对的架体本体的侧板上;架体本体背向立柱突出的一侧,设有适于立柱插入由外向内凹陷的定位孔;所有立柱均插入相邻设置的架体本体的定位孔内。通过两个设置在相对侧板上的立柱,将与其他的立柱构成至少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设置可以保证上料盘在放置过程中,叠层放置的稳定性;放置时须得上料盘所有立柱插入上层放置的上料盘的定位孔内,进一步保证上料盘放置准确,若任一立柱未能插入相应的插孔内,则上料盘放置反向,便于使用者及时对错误的上料盘进行调整并及时更换。

A kind of anti dead mechanism and feeding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呆机构及上料盘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生产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防呆结构及上料盘。
技术介绍
上料盘是一种自动组装机械的辅助设备,用于有序盛放零件产品排出来,并通过其他送料机构将上料盘送至预设位置从,进行其他自动化程序。通常来说为了提高配送效率,上料盘叠层放置,一次性承装运输多个产品放置在待加工的预设位置。为方便后续加工,工件按照预设的方向放置在上料盘内,因而由上至下叠层设置的上料盘通常也需要按照规定方向进行放置。现有技术中,上料盘多为方形外沿,因此在将上料盘叠层放置时,容易将上料盘的方向放置错误,进而放上料盘内的工件放置的方向发生调转,导致后续加工加工操作需要重新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由于上料盘叠放错误导致工件加工出现偏差的缺陷。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呆机构,包括:至少三个立柱,沿架体本体沿竖向向上延伸,且至少两个立柱分置在相互面对的所述架体本体的侧板上;所述架体本体背向所述立柱突出的一侧,设有适于所述立柱插入由外向内凹陷的定位孔;所有所述立柱均插入相邻设置的所述架体本体的所述定位孔内。优选地,上述的防呆机构,所述立柱的顶端具有沿竖向向上延伸设置的定位销,且在所述立柱的顶端形成沿竖向朝向上的第一台阶面;所述定位孔适于容置所述定位销,且所述架体本体的底部表面搭接在所述第一台阶面上。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防呆机构,所述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防呆机构上分别设置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一侧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一侧的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非旋转对称设置。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防呆机构,所述侧板还包括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且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三立柱靠近所述第三侧板设置;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靠近所述第四侧板设置。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防呆机构,所述第一立柱沿第一侧板方向上具有与所述第三侧板的之间的第一距离;所述第二立柱沿第一侧板方向上具有与所述第四侧板的之间的第二距离;所述第三立柱沿第二侧板方向上具有与所述第三侧板的之间的第三距离;所述第四立柱沿第二侧板方向上具有与所述第四侧板的之间的第四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三距离;和/或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或小于所述第四距离。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防呆机构,所述第一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三距离等于所述第四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三距离。一种上料盘,包括架体本体,具有底板以及沿其四周围合设置的所述侧板,且围合为一侧开口并可容置工件的置物空间,还包括上述的防呆机构;所述防呆机构沿所述侧板向上延伸设置。优选地,上述的上料盘,所述底板上还设有沿竖向向上延伸至少一个分隔板,将所述置物空间分割为至少一个置物通道;在所述置物通道内,所述分隔板的至少一侧上成型有至少一个限位槽孔;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沿竖向向上延伸成型的至少一个限位柱;至少一个所述限位槽孔与至少一个所述限位柱形成限位容置所述工件的工位槽。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上料盘,每个所述工位槽均包括一个所述限位柱和一个所述限位槽孔。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防呆机构,包括,至少三个立柱,沿架体本体沿竖向向上延伸,且至少两个立柱分置在相互面对的所述架体本体的侧板上;所述架体本体背向所述立柱突出的一侧,设有适于所述立柱插入由外向内凹陷的定位孔;所有所述立柱均插入相邻设置的所述架体本体的所述定位孔内。此结构的防呆机构通过沿竖向设置三个立柱,两个设置在相对侧板上的立柱,将与其他的立柱构成至少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设置可以保证上料盘在放置过程中,叠层放置的稳定性;此外,放置时须得上料盘所有立柱插入上层放置的上料盘的定位孔内,进一步保证上料盘放置准确,若任一立柱未能插入相应的插孔内,则上料盘放置反向,便于使用者及时对错误的上料盘进行调整并及时更换,提高后续自动化动作的便利性。2.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呆机构,所述立柱的顶端具有沿竖向向上延伸设置的定位销,且在所述立柱的顶端形成沿竖向朝向上的第一台阶面;所述定位孔适于容置所述定位销,且所述架体本体的底部表面搭接在所述第一台阶面上。此结构的防呆机构,通过第一台阶面和架体的底部表面相互搭接设置,保证层叠设置的上料盘插设在同一高度上。3.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呆机构,通过设置四个立柱相应形成四个三角形,保证上料盘在叠层设置的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四个立柱并非旋转对称设置,因而,设置在上料盘的定位孔无法旋转九十度或者一百八十度插入设置下方上料盘的立柱外,从而保证当上料盘的放置方向发生偏差时,使用者及时发现并能及时进行调整,进而提高上料盘安装的可靠性,便于使用者对上料盘在放置过程中的自检。4.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呆机构,所述第一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三距离等于所述第四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三距离。在对上料盘进行加工防呆机构时,仅通过对两个距离进行限定即可,即可保证防呆机构对操作者的误操作起到提示或者预警作用,提高生产制造的便捷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上料盘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上来盘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上料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上料盘中防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底板;111-定位孔;121-第一侧板;122-第二侧板;123-第三侧板;124-第四侧板;13-分隔板;141-限位槽孔;142-限位柱;211-第一立柱;212-第二立柱;213-第三立柱;214-第四立柱;22-定位销;23-第一台阶面;3-工件;a-第一距离;b-第二距离;c-第三距离;d-第四距离。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三个立柱,沿架体本体沿竖向向上延伸,且至少两个立柱分置在相互面对的所述架体本体的侧板上;/n所述架体本体背向所述立柱突出的一侧,设有适于所述立柱插入由外向内凹陷的定位孔(111);所有所述立柱均插入相邻设置的所述架体本体的所述定位孔(111)内;/n所有所述立柱形成的整体呈非旋转对称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三个立柱,沿架体本体沿竖向向上延伸,且至少两个立柱分置在相互面对的所述架体本体的侧板上;
所述架体本体背向所述立柱突出的一侧,设有适于所述立柱插入由外向内凹陷的定位孔(111);所有所述立柱均插入相邻设置的所述架体本体的所述定位孔(111)内;
所有所述立柱形成的整体呈非旋转对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防呆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柱的顶端具有沿竖向向上延伸设置的定位销(22),且在所述立柱的顶端形成沿竖向朝向上的第一台阶面(23);
所述定位孔(111)适于容置所述定位销(22),且所述架体本体的底部表面搭接在所述第一台阶面(2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防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121)和第二侧板(122);
所述防呆机构上分别设置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21)一侧的第一立柱(211)和第二立柱(21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122)一侧的第三立柱(213)和第四立柱(214);
所述第一立柱(211)、所述第二立柱(212)、所述第三立柱(213)和所述第四立柱(214)非旋转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防呆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板还包括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121)和所述第二侧板(122),且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123)和第四侧板(124);所述第一立柱(211)和所述第三立柱(213)靠近所述第三侧板(123)设置;所述第二立柱(212)和所述第四立柱(214)靠近所述第四侧板(124)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防呆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加富缪磊郑文坛郑俊杰冯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