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志雄专利>正文

易拆装置物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377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型易拆装置物架,该置物架是在数根纵杆间架设若干独立层,而形成多层次的组合形态,其结构上能形成易于拆装独立层的组合,且对于置物架各层次的增、减设置,能直接在二层独立层中进行,而不需要再拆装其它不相干的独立层,而能达到省时省力及易于变化的功效。(*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置物架,尤其是一种易拆装置物架。置物架的组合设计,通常可依容许摆设的空间高度及各人的喜好予以增、减层次,如图7所示的置物架6,其各独立层60的角落设置中空圆锥形的固接套61,固接套61可套设于纵杆62上所设置的定位套70中予以定位,配合参看图8所示,其中,纵杆62上设置若干等分的环槽63,定位套70由两片可对接组合的接合片71、74构成,半圆锥形的接合片71前缘形成有凸块72,另一接合片74相对位置形成嵌槽75,而于接合片71、74内侧周面形成内凸缘73、76,内凸缘73、76可卡掣于环槽63中加以定位。在实际组合的应用时,使用者可依场地空间的状况,及各人所喜爱的不同层次,而在纵杆62上先装设定位套70再装设独立层60的方式,由下而上依次组合成多层次的置物架6,此一装设方式,是先在四支纵杆62靠近底端的同一水平高度上装设一组定位套70,并将一个独立层60的固接套61先行套入各纵杆62而与定位套70卡合,形成第一层结构,再依此方式,而在此一独立层60上方设置第二层、第三层或第四层的独立层60结构,形成多层次的置物架6形态加以使用,如图7所示,即为依次先安装各层次的定位套70,并依次向上套设各个独立层60的组合的形态。但此一组合结构,一旦各个独立层60皆已组装完毕,而再想于其中增设一层或减设一层时,则会遇到较为繁复的拆装组合问题。例如,若以置物架6底端第一层向上算起,如果要在第二层及第三层的独立层60之间加设一层独立层60,则其作法势必要先将第三层及第四层的独立层60的定位套70先行拆除,再设定此一欲增设独立层60的定位套70的定位高度,待固设定位套70后再装设此一独立层60,而后再依次安装其上侧的定位套70及独立层60形成第四层(原来的第三层),以及第五层(原第四层)的定位套70及独立层60。同样若要减设一层独立层60时,虽说,可直接拿掉最顶层的独立层60,再调整其余独立层60的高度,然而,此一作法依然必需再作多道的拆装定位套70及独立层60才能达到目的,而有费时费事及不易变动的缺点。并且,若置物架6的组成构件为金属材质的话,则其反覆搬动、装设的程序更令人感到相当费力,为此,其不良的设计形态,确有加以改进的必要。本技术设计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易拆装置物架,该置物架能形成易于拆装独立层的组合,且对于置物架各层次的增、减设置,能直接在二层独立层中加以进行,而不需要再拆装其它不相干的独立层,而能达到省时省力及易于变化的功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易拆装置物架,该置物架的组合是于数根纵杆间架设若干独立层形成多层次的组合形态,其中,纵杆上设有若干等分的环槽,锥形定位套中所形成的凸缘可固结于纵杆的环槽上,独立层各角落设置固接套,固接套可套设于定位套上,其特征在于固接套由基板及架设板组合而成,该基板固设于独立层各角落,且基板上形成卡合部,而且架设板上形成可与基板卡合部对应形态的卡合部而能互相套设。前述的易拆装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固接套的基板及架设板是呈中空对应的半圆锥状,基板前端向上延伸出卡合部,邻接卡合部后侧形成开口向上的缺槽,而架设板前端向下延伸出卡合部,邻近此一卡合部则形成开口向下的缺槽,由此,架设板套设于基板时,架设板的卡合部可插入基板的缺槽中加以套固。前述的易拆装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固接套的基板及架设板是呈中空对应的半圆锥状,基板及架设板上所形成上、下相对的卡合部,可呈横向啮合的卡齿状。前述的易拆装置物架,其特征在于锥形的定位套由两片接合片构成,接合片底端向外延伸出下侧翼片。本技术设计的特点在于该置物架的组合是于数根纵杆间架设若干独立层,而形成多层次的组合形态,其中,独立层各角落所设置的固接套,是由基板及架设板组合而成,该基板固设于独立层各角落,且基板上形成卡合部,而且架设板上形成与基板卡合部对应形态的卡合部,两卡合部套设组合,且固接套设置于纵杆的定位套时,可受到横向扩张的力量而愈形紧固,藉此,而可以轻易的装设独立层,且可以非常方便地在各层次之间直接增、减独立层,而不需要拆装其它不相干的独立层,为此,其易于拆装的组合形态,可达到省时省力的实用功效。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结合部位的立体外观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结合部位的组合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增设独立层的实施例图(一)。图5是本技术增设独立层的实施例图(二)。图6是本技术另一形态固接套的立体外观分解图。图7是传统置物架的组合形态示意图。图8是传统置物架结合部位的立体外观分解图。首先,请配合参看图1及图2所示,其分别为本技术置物架1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及结合部位的立体外观分解图,该置物架1是由各独立层10固结于纵杆40上所构成,其中,纵杆40上设有若干等分的环槽41,定位套30由两片相对形态的接合片31、34组成,接合片31、34底端向外延伸出下侧翼片311、341,前端形成可互相对接的嵌槽32、凸块35,内周面形成凸缘33、36,接合片31、34对接于纵杆40上时,凸缘33、36可卡掣于纵杆40的环槽41中,因此,可依需要调整定位套30的设定高度。独立层10各角落设置固接套20,固接套20是由基板21及架设板24对应组合而成。其中,圆弧锥形的基板21前端形成向上凸起的卡合部23,邻接卡合部23后侧形成开口向上的缺槽22,中空半圆锥形的架设板24,其前端向下延伸出卡合部25,邻近卡合部25形成开口向下的缺槽26,架设板24向下延伸的卡合部25可插入基板21的缺槽22中,并且,缺槽26可令基板21的卡合部23插设其中,固接套20套设于定位套30外侧的形态则如图3所示,而由于两片式的定位套30及固接套20组合后皆呈中空圆锥状,且接合片31、34底端向外延伸出下侧翼片311、341,因此,当固接套20套设于定位套30上时,固接套20底端可托抵于下侧翼片311、341,且固接套20愈往下则可与定位套30形成愈为稳固的组合形态。其实际组合的使用可配合参看图4及图5所示,其中,由于本技术的固接套20是形成基板21及架设板24两片式的设计,且基板21是呈锥形状而下侧开口大于上侧开口,因此,当定位套30依所需高度加以组合定位之后,其独立层10的设置,可先将独立层10加以倾斜而令一侧基板21下侧开口可先卡合于定位套30上,再将整个独立层10向下置放,而让另一侧基板21下侧开口可卡合于另一侧的定位套30,此时,再将架设板24扣结于基板21上,而能轻易的完成独立层10的架设安装,又,基板21下侧所形成的弧形约大于一百八十度至一百九十五度之间为较适宜。由此,本技术的置物架1的各层次中,若需增设或减设独立层10都可直接进行,而不需要再拆除其它不相干的独立层10。例如上述图4及图5,即为本技术置物架1的第二层及第三层中加装另一独立层10,而可以直接安装的方式加以进行。再请配合参看图6所示,其是本技术另一形态固接套50的立体外观分解图式,该基板51及架设板53组合后亦呈中空锥形状,而可以套设于定位套30上,其中,基板51及架设板53上所形成的上、下相对的卡合部52、54是呈横向啮合的卡齿状,而此一形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拆装置物架,该置物架的组合是于数根纵杆间架设若干独立层形成多层次的组合形态,其中,纵杆上设有若干等分的环槽,锥形定位套中形成可固结于纵杆的环槽上的凸缘,独立层各角落设置可套设于定位套上的固接套,其特征在于:固接套由基板及架设板组合 而成,该基板固设于独立层各角落,且基板上形成卡合部,而且架设板上形成与基板卡合部对应形态而能与之互相套设的卡合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雄
申请(专利权)人:林志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