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架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347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框架组合,包括彼此组合的至少两个单元框架,每个单元框架包括由两个第一横梁、两个第二横梁组成的上平面,由两个第一横梁、两个第二横梁组成的下平面,分别处于上平面和下平面四个角之间将上平面、下平面组成框架立方体的四个立柱,还包括将所述第二横梁分别与所述立柱、所述第一横梁进行联结的固定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安装过程简单,能大大减少制作成本,提高制作效率;生产和组装过程无需焊接,从而没有焊接成型的部件,零件全部为可拆卸循环利用,框架整体可无限三维延伸,可以以单元框架为基本单位,使用同样的上述材料按照使用者需要的形状搭建出各种结构的组合框架,从而实现框架形状的变幻。

A framework combin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框架组合
本专利技术涉及框架结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框架组合。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商业场所、或货物仓库中,往往需要应用到框架来构成陈列柜,或构成货架来码放商品和货物;在有些商业场所也专门有摆放带有固定形状的框架来展示一种结构艺术;传统的框架的横杆和竖杆直接的连接固定均通过焊接三角铁后再通过螺钉等方式固定,或者干脆横杆和竖杆直接焊接在一起,这样的框架所形成的货架、展示架、艺术架的形状一经生产其形状就固定了,用户如果需要更换形状,必须另外设计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框架组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零件全部为可拆卸循环利用,可三维无限延伸,能根据用户的需要组合为其所想要的形状,组装过程无需焊接。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框架组合,包括彼此组合的至少两个单元框架,每个单元框架包括由两个第一横梁、两个第二横梁组成的上平面,由两个第一横梁、两个第二横梁组成的下平面,分别处于上平面和下平面四个角之间将上平面、下平面组成框架立方体的四个立柱,还包括将所述第二横梁分别与所述立柱、所述第一横梁进行联结的固定件;所述立柱包括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立杆、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立杆两端开口处的第一带孔塞以及穿设在所述立杆和第一带孔塞中且两端从所述第一带孔塞中穿出的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横梁包括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第一横杆、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杆两端开口处的第二带孔塞以及穿设在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带孔塞中且两端从所述第二带孔塞中穿出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横梁包括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两端开口且两端杆壁的上下侧以及左右侧均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杆两端与所述第二横杆左右侧的安装孔相连并通过固定件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与所述第二横杆上下侧的安装孔相连并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框架组合中,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插入所述安装孔中的部分设有外螺纹,所述固定件为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螺母。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框架组合中,所述第一带孔塞和第二带孔塞为形状大小相同的带孔塞,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为形状大小相同的丝杆,带孔塞的孔洞大小与所述丝杆的大小相匹配。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框架组合中,所述第一带孔塞包括塞耳和与所述塞耳相连的塞柱,所述塞柱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立杆内孔的形状大小相匹配,所述塞耳的形状大于所述立杆内孔的形状。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框架组合中,所述第二横梁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横杆两端开口相匹配的不带孔塞。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框架组合中,所述第二横梁还包括第三带孔塞和穿设在所述第二横杆和第三带孔塞中的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带孔塞的前后端面均为与所述第二横杆端部开口相匹配的塞柱,且其前后端面均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杆相匹配的孔洞,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两端设有螺纹,在孔洞内设有与所述螺纹相匹配的连接螺母。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框架组合中,包括上下组合的两个单元框架,其中上单元框架的下平面与下单元框架的上平面共用。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框架组合中,包括左右组合的两个单元框架,其中左单元框架的右立面与右单元框架的左立面共用。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框架组合中,包括前后组合的两个单元框架,其中前单元框架的后立面与后单元框架的前立面共用。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框架组合中,还包括安装在单元框架各个平面上的层板,所述立柱上设有识别装置,所述识别装置包括RFID读写器和与所述RFID读写器相连的第一无线发射器,所述层板上还设有称重装置,所述称重装置包括称重传感器和与所述称重传感器相连的第二无线发射器,该组合框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无线发射器和第二无线发射器相连的无线接收器、显示器以及与所述无线接收器和显示器相连的处理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框架组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可三维延伸,立柱、第一横梁中的带孔塞一方面有效的固定了其中的连接杆,另一方便起到将货物对第一横梁的力传递至连接杆以及第二横梁的作用,同时通过在连接杆两端设置螺纹,使连接杆可通过螺栓固定,使安装过程更简单,零件使用也更少,整体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立柱、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可采用相同的型材制作,能大大减少制作成本,提高制作效率;生产和组装过程无需焊接,从而没有焊接成型的部件,零件全部为可拆卸循环利用,框架整体可无限三维延伸,可以以单元框架为基本单位,使用同样的上述材料按照使用者需要的形状搭建出各种结构的组合框架,从而实现框架形状的变幻,能根据用户的需要组合为其所想要的形状,可适应不同形状的摆放空间;设有识别装置、称重装置和货物信息处理装置,使用户能远程查询和管理货架上的货物,智能化程度更高。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立柱端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第一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第二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单元框架组装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其中一个单元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整体组装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框线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第三带孔塞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框架组合包括彼此组合的至少两个单元框架,每个单元框架包括由两个第一横梁2、两个第二横梁3组成的上平面,由两个第一横梁2、两个第二横梁3组成的下平面,分别处于上平面和下平面四个角之间将上平面、下平面组成框架立方体的四个立柱1,还包括将所述第二横梁3分别与所述立柱1、所述第一横梁2进行联结的固定件4。在上下组合的两个单元框架中,其中上单元框架的下平面与下单元框架的上平面共用。在左右组合的两个单元框架中,其中左单元框架的右立面与右单元框架的左平面共用。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立柱1包括立杆11、第一带孔塞12以及第一连接杆13。本实施例中的立杆11为中空且两端开口的方形管,采用硬塑料或钢材制作,以保证其强度。第一带孔塞12为与所述立杆11内孔形状大小相匹配的带孔方塞,使其可通过插拔的方式可拆卸的安装在立杆11的两端开口处。第一连接杆13的长度稍长于立杆11的长度,其穿设在立杆11和第一带孔塞12中,且两端从第一带孔塞12中穿出,使其可以安装在其他零件上。如图4所示,第一横梁2包括第一横杆21、第二带孔塞22以及第二连接杆23。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横杆21同样为中空且两端开口的方形管,可采用与立杆11相同型材的方形管制作,其长度可以与立柱1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长度可按照实际需求而定,从而使第一横杆21和立杆11两者只存在长度上的不同,只需将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框架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彼此组合的至少两个单元框架,每个单元框架包括由两个第一横梁(2)、两个第二横梁(3)组成的上平面,由两个第一横梁(2)、两个第二横梁(3)组成的下平面,分别处于上平面和下平面四个角之间将上平面、下平面组成框架立方体的四个立柱(1),还包括将所述第二横梁(3)分别与所述立柱(1)、所述第一横梁(2)进行联结的固定件(4);/n所述立柱(1)包括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立杆(11)、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立杆(11)两端开口处的第一带孔塞(12)以及穿设在所述立杆(11)和第一带孔塞(12)中且两端从所述第一带孔塞(12)中穿出的的第一连接杆(13);/n所述第一横梁(2)包括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第一横杆(21)、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杆(21)两端开口处的第二带孔塞(22)以及穿设在所述第一横杆(21)和第二带孔塞(22)中且两端从所述第二带孔塞(22)中穿出的第二连接杆(23);/n所述第二横梁(3)包括第二横杆(31),所述第二横杆(31)两端开口且两端杆壁的上下侧以及左右侧均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32),所述第二连接杆(23)两端与所述第二横杆(31)左右侧的安装孔(32)相连并通过固定件(4)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杆(13)两端与所述第二横杆(31)上下侧的安装孔(32)相连并通过固定件(4)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彼此组合的至少两个单元框架,每个单元框架包括由两个第一横梁(2)、两个第二横梁(3)组成的上平面,由两个第一横梁(2)、两个第二横梁(3)组成的下平面,分别处于上平面和下平面四个角之间将上平面、下平面组成框架立方体的四个立柱(1),还包括将所述第二横梁(3)分别与所述立柱(1)、所述第一横梁(2)进行联结的固定件(4);
所述立柱(1)包括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立杆(11)、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立杆(11)两端开口处的第一带孔塞(12)以及穿设在所述立杆(11)和第一带孔塞(12)中且两端从所述第一带孔塞(12)中穿出的的第一连接杆(13);
所述第一横梁(2)包括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第一横杆(21)、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杆(21)两端开口处的第二带孔塞(22)以及穿设在所述第一横杆(21)和第二带孔塞(22)中且两端从所述第二带孔塞(22)中穿出的第二连接杆(23);
所述第二横梁(3)包括第二横杆(31),所述第二横杆(31)两端开口且两端杆壁的上下侧以及左右侧均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32),所述第二连接杆(23)两端与所述第二横杆(31)左右侧的安装孔(32)相连并通过固定件(4)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杆(13)两端与所述第二横杆(31)上下侧的安装孔(32)相连并通过固定件(4)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3)和第二连接杆(23)插入所述安装孔(32)中的部分设有外螺纹,所述固定件(4)为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螺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孔塞(12)和第二带孔塞(22)为形状大小相同的带孔塞,所述第一连接杆(13)和第二连接杆(23)为形状大小相同的丝杆,带孔塞的孔洞直径与丝杆的直径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开先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诺为气流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