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棘胸蛙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3398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棘胸蛙养殖方法,属于养殖技术领域。利用退耕还林的枫树林地,建设围墙或者防护板,在枫树林的地面上挖地沟和排水渠,并铺上地膜蓄水,从山泉引山泉活水到地沟供棘胸蛙饮用,地沟再与排水渠连通,枫树林地面建有蛙穴,蛙穴供棘胸蛙栖息用,同时在枫树林一侧设置有喂食槽,喂食槽用钢丝网隔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生态棘胸蛙养殖方法,成本低,生态养殖比较容易,不会存在破坏耕地和环境的问题,且棘胸蛙的成活率较高,棘胸蛙活动范围大,肉质口感更好。

A breeding method of ecological echinothorax fro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棘胸蛙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态棘胸蛙养殖方法,属于养殖

技术介绍
棘胸蛙又名棘蛙、石鳞、石蛙、石蛤等,刚孵化出膜的小蝌蚪,在4~5天内靠孵黄囊营养,当孵黄被消耗之后便开始觅食。经解剖观察,蝌蚪的肠中有植物碎屑、小环藻、丝藻、水绵、苔藓、草履虫、纤毛虫、水蚤、轮虫以及硅藻、甲藻、金黄藻等。进行人工饲养时,可投喂一些蛋白质较高的饵料,如蛋黄、豆浆及鱼粉等。石蛙期的食物主要是蚊虫、小型昆虫及昆虫幼体等。至成蛙期,其食物范围很广,解剖观察47只成蛙,在胃和肠中发现的食物有57种。如:昆虫、蜈蚣、蜂蛛、马陆、蜗牛、螺蚬、虾、蟹、杂鱼、沙鳅,以及蚯蚓、幼蛇、小型鸟类等。环境要求僻静,冬暖夏凉,交通便捷,管理方便。山溪水、冷泉水或地下水等,要求水源充足、水温稳定,一般夏季最高水温应低于30℃;排灌方便,没有对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源。水源的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但是,目前棘胸蛙的养殖存在成本高,生态养殖困难,可能存在破坏耕地和环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棘胸蛙养殖方法,成本低,生态养殖比较容易,不会存在破坏耕地和环境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生态棘胸蛙养殖方法,利用退耕还林的枫树林地,建设围墙或者防护板,在枫树林的地面上挖地沟和排水渠,并铺上地膜蓄水,从山泉引山泉活水到地沟供棘胸蛙饮用,地沟再与排水渠连通,枫树林地面建有蛙穴,蛙穴供棘胸蛙栖息用,同时在枫树林一侧设置有喂食槽,喂食槽用钢丝网隔开。所述枫树林四周用护板或围墙进行隔断,隔断高度为3-5m。所述地膜为PE或者PVC材质,地膜厚度为5-10丝。地沟的宽度为2-3m,深度为20-30cm,坡度5-10度,地沟之间的间距为1.5-3m,排水渠与地沟垂直排布,排水渠的宽度为20-40cm,深度为30-50cm。山泉引山泉活水到地沟通过自流方式或者泵输送的方式,地沟中的水深度为1-2cm。枫树林的株距为1.5-2.5m。蛙穴采用石头或者泡沫盖板建成,长宽高为0.8×2×0.2m,每4平米枫树林建一个蛙穴。每平米枫树林养殖的棘胸蛙的数量为30-50只。喂食槽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槽,导流槽的上部设置有挡网,挡网的目数为60-100目,喂食槽的宽度为10-15cm,导流槽的出口设置在排水渠上,钢丝网的网孔直径为3-5cm。本专利技术在枫树林下进行养殖,可以实现散养,同时在地面铺设地膜,避免棘胸蛙的粪便污染土地和地下水,同时设置有蛙穴,可以在下雨天实现棘胸蛙的避雨和晚上棘胸蛙的休息,同时引山泉活水到养殖地,可以让棘胸蛙饮水,又可以调节散养地的温度和湿度,同时排水沟可以将水及时引走。喂食槽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槽,导流槽的上部设置有挡网,挡网上可以洒棘胸蛙食物,同时设置的挡网,可以将水漏下,因为虫子遇水,棘胸蛙不吃。同时设置有钢丝网,其网孔直径为5-10cm,可以避免棘胸蛙站到喂食槽上,从而影响其他棘胸蛙的进食,以及避免污染了食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针对创业者、成本低、好推广,养殖的棘胸蛙存活率高、不破坏耕地环境,通过在枫树林下养殖,地面铺设地膜,引山泉活水,在枫树林下挖沟,设排水渠,实现了生态化养殖,同时在喂食用钢网隔开,因为虫子遇水,棘胸蛙不吃,本专利技术的养殖方法符合政策要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生态棘胸蛙养殖方法,在平地或者坡地上栽上枫树,形成高3米以上的枫树林,在枫树林的地面上铺设地膜,在枫树林的地面上挖地沟和排水渠,从山泉引山泉活水到地沟供棘胸蛙饮用,地沟再与排水渠连通,枫树林底部安装有蛙穴,蛙穴供棘胸蛙栖息用,同时在枫树林一侧设置有喂食槽,喂食槽用钢丝网隔开。所述枫树林四周用护板或围墙进行隔断,隔断高度为3-5m。所述地膜为PE或者PVC材质,地膜厚度为5-10丝。地沟的宽度为2-3m,深度为20-30cm,坡度5-10度,地沟之间的间距为1.5-3m,排水渠与地沟垂直排布,排水渠的宽度为20-40cm,深度为30-50cm。山泉引山泉活水到地沟通过自流方式或者泵输送的方式,地沟中的水深度为1-2cm。枫树林的株距为1.5-2.5m。蛙穴采用石头或者泡沫盖板建成,长宽高为0.8×2×0.2m,每4平米枫树林建一个蛙穴。每平米枫树林养殖的棘胸蛙的数量为30-50只。喂食槽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槽,导流槽的上部设置有挡网,挡网的目数为60-100目,喂食槽的宽度为10-15cm,导流槽的出口设置在排水渠上,钢丝网的网孔直径为3-5cm。实施例1一种生态棘胸蛙养殖方法,在平地或者坡地上栽上枫树,形成高3米以上的枫树林,在枫树林的地面上铺设地膜,在枫树林的地面上挖地沟和排水渠,从山泉引山泉活水到地沟供棘胸蛙饮用,地沟再与排水渠连通,枫树林底部安装有蛙穴,蛙穴供棘胸蛙栖息用,同时在枫树林一侧设置有喂食槽,喂食槽用钢丝网隔开。所述枫树林四周用护板进行隔断,隔断高度为3m。所述地膜为PE材质,地膜厚度为8丝。地沟的宽度为2m,深度为30cm,坡度8度,地沟之间的间距为2m,排水渠与地沟垂直排布,排水渠的宽度为40cm,深度为45cm。山泉引山泉活水到地沟通过自流方式或者泵输送的方式,地沟中的水深度为1.5cm。枫树林的株距为2m。蛙穴采用泡沫盖板建成,长宽高为0.8×2×0.2m,每4平米枫树林建一个蛙穴。每平米枫树林养殖的棘胸蛙的数量为45只。喂食槽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槽,导流槽的上部设置有挡网,挡网的目数为80目,喂食槽的宽度为12cm,导流槽的出口设置在排水渠上,钢丝网的网孔直径为4cm。实施例2一种生态棘胸蛙养殖方法,在平地或者坡地上栽上枫树,形成高3米以上的枫树林,在枫树林的地面上铺设地膜,在枫树林的地面上挖地沟和排水渠,从山泉引山泉活水到地沟供棘胸蛙饮用,地沟再与排水渠连通,枫树林底部安装有蛙穴,蛙穴供棘胸蛙栖息用,同时在枫树林一侧设置有喂食槽,喂食槽用钢丝网隔开。所述枫树林四周用护板进行隔断,隔断高度为4.5m。所述地膜为PVC材质,地膜厚度为6丝。地沟的宽度为2.5m,深度为25cm,坡度10度,地沟之间的间距为2m,排水渠与地沟垂直排布,排水渠的宽度为20cm,深度为35cm。山泉引山泉活水到地沟通过自流方式或者泵输送的方式,地沟中的水深度为1.5cm。枫树林的株距为1.8m。蛙穴采用石头盖板建成,长宽高为0.8×2×0.2m,每4平米枫树林建一个蛙穴。每平米枫树林养殖的棘胸蛙的数量为45只。喂食槽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槽,导流槽的上部设置有挡网,挡网的目数为80目,喂食槽的宽度为12cm,导流槽的出口设置在排水渠上,钢丝网的网孔直径为4cm。实施例3一种生态棘胸蛙养殖方法,在平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棘胸蛙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退耕还林的枫树林地,建设围墙或者防护板,在枫树林的地面上挖地沟和排水渠,并铺上地膜蓄水,从山泉引山泉活水到地沟供棘胸蛙饮用,地沟再与排水渠连通,枫树林地面建有蛙穴,蛙穴供棘胸蛙栖息用,同时在枫树林一侧设置有喂食槽,喂食槽用钢丝网隔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棘胸蛙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退耕还林的枫树林地,建设围墙或者防护板,在枫树林的地面上挖地沟和排水渠,并铺上地膜蓄水,从山泉引山泉活水到地沟供棘胸蛙饮用,地沟再与排水渠连通,枫树林地面建有蛙穴,蛙穴供棘胸蛙栖息用,同时在枫树林一侧设置有喂食槽,喂食槽用钢丝网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棘胸蛙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枫树林四周用护板或围墙进行隔断,隔断高度为3-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棘胸蛙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膜为PE或者PVC材质,地膜厚度为5-10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棘胸蛙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地沟的宽度为2-3m,深度为20-30cm,坡度5-10度,地沟之间的间距为1.5-3m,排水渠与地沟垂直排布,排水渠的宽度为20-40cm,深度为30-50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勇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龙王潭生态园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