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268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固定部,用于将所述线缆连接器与外接构件固定连接;线缆转接部,用于转接线缆;调整部,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与线缆转接部之间,用于调整所述固定部的形状及所述固定部与线缆转接部之间的距离,以使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外接构件的固定连接处相匹配,并且,使得所述线缆转接部与所述外接构件保持适当距离,便于线缆与线缆转接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调整部,使得线缆连接器中的固定部的形状及其与线缆转接部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外接构件上的线缆连接器附接点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从而使线缆连接器的适应范围更大,并间接地降低了对外接构件上的线缆连接器的附接点的形态要求,从而能够大大降低外接构件的生产制造成本。

Cable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线缆铺设
,尤其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子产品装联中,线缆连接器的应用极其广泛,它是保证电气信号传输正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产品。现有的线缆连接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被附接于固定构件之上,以便于线缆与线缆连接器的连接。但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由于使用环境千差万别,线缆连接器的附接对象各不相同,而线缆连接器是标准构件,导致其在与特殊附接对象进行固定连接时,难以找到合适的附接点,进而使得线缆连接器无法被牢固附接至附接对象之上,甚至根本无法附接至附接对象之上。尤其在塔式太阳能热发电领域,定日镜场中存在成千上万个定日镜,为了使得各定日镜的姿态能够得到控制,需要在镜场中铺设庞杂的电力线缆及通信线缆,使得电力及通信信号能够传输至各个独立的定日镜,当线缆延伸至某个定日镜时,需要在该定日镜上设置线缆连接器,以使得线缆既能与该定日镜上的用电设备及通信设备连接,又能与相邻定日镜连接。但是,在镜场中,线缆连接器一般是附接在定日镜的圆形立柱之上的。由于立柱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工艺误差,很难使线缆连接器完全与立柱表面匹配,从而导致线缆连接器无法在圆形立柱上得到很好的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该线缆连接器用于连接固定外接构件的部分可以进行调整,从而使其能够很好地适应不同外接构件上的不同附接点,进而能够使线缆连接器更牢固、可靠的附接至外接构件之上,并且还降低了线缆连接器对外接构件制造工艺的要求,从而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固定部,用于将所述线缆连接器与外接构件固定连接;线缆转接部,用于转接线缆;调整部,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线缆转接部之间,用于调整所述固定部的形状及所述固定部与线缆转接部之间的距离,以使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外接构件的固定连接处相匹配,并使所述线缆转接部与所述外接构件之间保持适当距离,便于线缆与所述线缆转接部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调整部,使得线缆连接器在固定时,可以根据外接构件上与线缆连接器相连接的附接点(即外接构件的固定连接处)的具体形状,对固定部的形状及固定部与线缆转接部之间的距离、线缆转接部与外接构件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从而使线缆连接器能够适应的外接构件的形状和种类更多,并且间接地降低了对外接构件的附接点的形态要求,从而能够大大降低外接构件的生产制造成本。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固定片,所述固定部通过所述固定片与所述外接构件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表面用于与所述外接构件相接触,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相反面;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相互间隔的至少两个连接耳,所述调整部与所述连接耳连接,并且,所述调整部与所述连接耳的连接位置可沿所述连接耳的高度方向进行调整。本技术方案设置连接耳,并使调整部与所述连接耳的连接位置可沿连接耳的高度方向进行调整,采用此种设计,即可实现对固定片的面形的调节,使其与外接构件匹配,从而可消除因外接构件生产误差导致的外接构件与线缆连接器不匹配的现象。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耳设置在所述固定片的中部。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的改进,所述调整部包括至少两个连杆,每个所述连杆对应一个连接耳,并与对应的所述连接耳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的改进,所述调整部包括与所述线缆转接部固定连接的固定面。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的改进,所述连接耳和/或所述连杆上设置有腰形孔,并且,所述连接耳与所述连杆通过紧固件连接。通过设置腰形孔与紧固件的配合,可以实现连接耳与连杆之间的位置可调,从而实现对固定片的面形的调节以及固定部与线缆转接部之间的距离、线缆转接部与外接构件之间的距离的调节。所述紧固件例如可以为螺丝或螺栓等,或其类似物。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的改进,所述固定片为弧形,所述调整部通过使所述调整部与所述连接耳的连接位置沿所述连接耳的高度方向进行调整来调整该弧形固定片的弧度,相应地,所述外接构件上包括至少一弧形部,所述固定片与该弧形部固定连接。具体地,当所有连接耳位于所述固定片的中部时,调整连杆与连接耳之间的位置,使得连杆靠近固定片时,固定片中部由于受到连杆的挤压,从而可使得该弧形固定片的弧度变大;反之,当所有连接耳分为两组并位于所述固定片的两端时,调整连杆与连接耳之间的位置,使得连杆靠近固定片时,固定片两端由于受到连杆的挤压,可使弧形固定片的弧度减小,从而提高线缆连接器的适应装配能力。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的改进,所述固定片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固定片通过所述安装孔并配合紧固件与所述外接构件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的改进,所述固定片上的安装孔为腰形孔。当固定片的面形受到调节时,原先设置在固定片上的安装孔必然会与预设在外接构件上的安装孔发生错位,通过将固定片上的安装孔设置为腰形孔,在固定片的面形发生变化时,仍然能够保证固定片上的安装孔与外接构件上的安装孔相互匹配,从而便于线缆连接器的固定安装。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的改进,所述线缆转接部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线缆转接口。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其设置有上述任一的线缆连接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第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线缆连接器中与外接构件连接的固定部可以进行形状调整,从而使其能够很好地适应外接构件上的附接点,进而能够使线缆连接器更可靠的附接至外接构件之上;第二、由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线缆连接器对外接构件上的线缆连接器附接点的精度要求低,从而也间接降低了外接构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进而能够降低整体的生产成本;第三、本专利技术的线缆连接器设置了调整部,该调整部可以调整线缆转接部与外接构件(如立柱)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为线缆与线缆转接部的连接提供足够的空间,该技术效果适于解决如下问题:当立柱固定在混凝土基座上时,如果线缆连接器的线缆转接部距离立柱表面过近,当线缆与线缆转接部连接时,混凝土基座或者用于将立柱固定在混凝土基座上的螺栓会对线缆的安装产生一定的空间阻碍,使线缆无法或者不便于与线缆连接器连接,同时,安装后,混凝土基座还会对线缆产生一定的磨损,影响线缆的使用寿命。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线缆转接器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线缆转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线缆转接器的又一角度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线缆转接器与外接构件的装配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线缆转接器与外接构件的装配图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安装孔,2-固定片,3-线缆转接口,4-连接耳,5-腰形孔,6-连杆,7-线缆转接部,8-外接构件,9-固定面。具体实施方式下方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部,用于将所述线缆连接器与外接构件固定连接;/n线缆转接部,用于转接线缆;/n调整部,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线缆转接部之间,用于调整所述固定部的形状及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线缆转接部之间的距离,以使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外接构件的固定连接处相匹配,并使得所述线缆转接部与所述外接构件之间保持适当距离,便于线缆与所述线缆转接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部,用于将所述线缆连接器与外接构件固定连接;
线缆转接部,用于转接线缆;
调整部,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线缆转接部之间,用于调整所述固定部的形状及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线缆转接部之间的距离,以使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外接构件的固定连接处相匹配,并使得所述线缆转接部与所述外接构件之间保持适当距离,便于线缆与所述线缆转接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固定片,所述固定部通过所述固定片与所述外接构件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表面用于与所述外接构件相接触,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相反面;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相互间隔的至少两个连接耳,所述调整部与所述连接耳连接,并且,所述调整部与所述连接耳的连接位置可沿所述连接耳的高度方向进行调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部包括至少两个连杆,每个所述连杆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耳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部包括与所述线缆转接部固定连接的固定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谭潇范立丁永健毛永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