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万年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2091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6:02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万年历,设置有单片机模块、显示模块、温度采集模块、时钟模块、蜂鸣器模块、按键模块,单片机模块分别与显示模块、温度采集模块、时钟模块、蜂鸣器模块和按键模块连接,能够同时实现年、月、日、时、分、秒、周以及温度和农历信息的显示,还可以实现系统掉电后保存数据的功能。

A multifunctional electronic perpetual calendar based on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万年历
本技术涉及多功能电子万年历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万年历。
技术介绍
在历史记载中,外国人以耶稣诞生之年为起始年,制订了公历来计算日期,用摆钟的方式来计量时间。我国以古人观测天象为缘由,制订了农历来计算日期,用水滴漏壶的方式来计量时间。不管是哪一种计量方式都是古代先人智慧的结晶。万年历是我国古代传说中最古老的一部太阳历。为纪念历法编撰者万年功绩而得来。现今使用的万年历,实际上是用于记录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具体阳历或阴历日期的年历,方便查询使用,与原始历法并无直接联系。而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逐步进入智能时代,各种智能机器层出不穷。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加精准且直观的方式来把握时间和温度的变化。比如股市,一秒钟之内甚至可以产生上千万的财富;比如企业,每一个阶段性的计划都离不开日期上的规划;比如医院,每一个病人的体温测量离不开温度计。从笨重的水滴计时到巨大的摆钟,再到精美的电子时钟。智能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追求简单化、直观化的生活方式。但是,传统的电子时钟针对于直观的显示时间、日期、温度、闹钟提醒和保存数据等功能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万年历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万年历,能够同时显示时间、日期、温度、闹钟提醒和掉电保存数据的功能,具有直观性和方便性的特点。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万年历,设置有单片机模块、显示模块、温度采集模块、时钟模块、蜂鸣器模块和按键模块,单片机模块分别与显示模块、温度采集模块、时钟模块、蜂鸣器模块和按键模块连接。优选的,单片机模块设置有芯片U1、晶振电路和复位电路。优选的,芯片U1的1脚、2脚、3脚、4脚、5脚、21脚、22脚、23脚、24脚、25脚、26脚、27脚和28脚分别与显示模块连接,芯片U1的17脚与温度采集模块连接,芯片U1的6脚、7脚和8脚分别与时钟模块连接,芯片U1的13脚与蜂鸣器模块连接,芯片U1的14脚、15脚和16脚分别与按键模块连接,芯片U1的18脚和19脚分别与晶振电路连接,芯片U1的9脚与复位电路连接。优选的,上述晶振电路设置有电容C1、电容C2以及晶振X1,电容C1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接地,电容C1的另一端和晶振X1的一端分别与芯片U1的19脚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和晶振X1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1的18脚连接优选的,复位电路设置有电阻R3、开关K0和耦合电容C3,电阻R3的一端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开关K0的一端和耦合电容C3的负极分别与芯片U1的9脚连接,耦合电容C3的正极和开关K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优选的,显示模块设置有液晶显示屏LCD1和电阻R1,液晶显示屏LCD1的1脚与芯片U1的4脚连接,液晶显示屏LCD1的2脚与芯片U1的5脚连接,液晶显示屏LCD1的3脚接地,液晶显示屏LCD1的4脚和17脚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液晶显示屏LCD1的6脚与芯片U1的1脚连接,液晶显示屏LCD1的7脚与芯片U1的2脚连接,液晶显示屏LCD1的8脚与芯片U1的3脚连接,液晶显示屏LCD1的9脚与芯片U1的21脚连接,液晶显示屏LCD1的10脚与芯片U1的22脚连接,液晶显示屏LCD1的11脚与芯片U1的23脚连接,液晶显示屏LCD1的12脚与芯片U1的24脚连接,液晶显示屏LCD1的13脚与芯片U1的25脚连接,液晶显示屏LCD1的14脚与芯片U1的26脚连接,液晶显示屏LCD1的15脚与芯片U1的27脚连接,液晶显示屏LCD1的16脚与芯片U1的28脚连接,液晶显示屏LCD1的18脚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优选的,温度采集模块设置有温度传感器U0和电阻R4,温度传感器U0的1脚接地,温度传感器U0的2脚和电阻R4的一端分别与芯片U1的17脚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温度传感器U0的3脚分别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优选的,时钟模块设置有时钟芯片U2和晶振X2,时钟芯片U2的1脚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时钟芯片U2的2脚与晶振X2的一端连接,时钟芯片U2的3脚与晶振X2的另一端连接,时钟芯片U2的5脚与芯片U1的8脚连接,时钟芯片U2的6脚与芯片U1的7脚连接,时钟芯片U2的7脚与芯片U1的6脚连接,时钟芯片U2的8脚与外部干电池的正极连接,外部干电池的负极接地。优选的,蜂鸣器模块设置有蜂鸣器LS1、型号为PNP型的三极管Q1和电阻R2,蜂鸣器LS1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蜂鸣器LS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与芯片U1的13脚连接。优选的,按键模块设置有按键K1、按键K2和按键K3,按键K1、按键K2和按键K3的一端接地,按键K1的另一端与芯片U1的14脚连接,按键K2的另一端与芯片U1的15脚连接,按键K3的另一端与芯片U1的16脚连接。优选的,上述芯片U1的型号为STC89C52,液晶显示屏LCD1的型号为AMPIRE128X64,温度传感器U0的型号为DS18B20,时钟芯片U2的型号为DS1302。优选的,电容C1和电容C2的电容量都为22皮法,耦合电容C3的电容量为1微法,晶振X1和晶振X2的频率都为12兆赫兹,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和电阻R4的电阻值都为10千欧。本技术的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万年历,设置有单片机模块、显示模块、温度采集模块、时钟模块、蜂鸣器模块和按键模块,单片机模块分别与显示模块、温度采集模块、时钟模块、蜂鸣器模块和按键模块连接,能够同时实现年、月、日、时、分、秒、周以及温度和农历信息的显示,还可以实现系统掉电后保存数据的功能,具有直观方便的特点。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技术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万年历的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万年历的单片机模块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万年历的显示模块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万年历的温度采集模块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万年历的时钟模块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万年历的蜂鸣器模块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万年历的按键模块结构示意图。在图1至7中,包括:单片机模块100、显示模块200、温度采集模块300、时钟模块400、蜂鸣器模块500、按键模块600。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万年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单片机模块、显示模块、温度采集模块、时钟模块、蜂鸣器模块和按键模块,所述单片机模块分别与所述显示模块、温度采集模块、时钟模块、蜂鸣器模块和按键模块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万年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单片机模块、显示模块、温度采集模块、时钟模块、蜂鸣器模块和按键模块,所述单片机模块分别与所述显示模块、温度采集模块、时钟模块、蜂鸣器模块和按键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万年历,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模块设置有芯片U1、晶振电路和复位电路,芯片U1的1脚、2脚、3脚、4脚、5脚、21脚、22脚、23脚、24脚、25脚、26脚、27脚和28脚分别与显示模块连接,芯片U1的17脚与温度采集模块连接,芯片U1的6脚、7脚和8脚分别与时钟模块连接,芯片U1的13脚与蜂鸣器模块连接,芯片U1的14脚、15脚和16脚分别与按键模块连接,芯片U1的18脚和19脚分别与晶振电路连接,芯片U1的9脚与复位电路连接;
所述晶振电路设置有电容C1、电容C2以及晶振X1,电容C1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接地,电容C1的另一端和晶振X1的一端分别与芯片U1的19脚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和晶振X1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1的18脚连接;
所述复位电路设置有电阻R3、开关K0和耦合电容C3,电阻R3的一端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开关K0的一端和耦合电容C3的负极分别与芯片U1的9脚连接,耦合电容C3的正极和开关K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万年历,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设置有液晶显示屏LCD1和电阻R1,
液晶显示屏LCD1的1脚与芯片U1的4脚连接,液晶显示屏LCD1的2脚与芯片U1的5脚连接,液晶显示屏LCD1的3脚接地,液晶显示屏LCD1的4脚和17脚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液晶显示屏LCD1的6脚与芯片U1的1脚连接,液晶显示屏LCD1的7脚与芯片U1的2脚连接,液晶显示屏LCD1的8脚与芯片U1的3脚连接,液晶显示屏LCD1的9脚与芯片U1的21脚连接,液晶显示屏LCD1的10脚与芯片U1的22脚连接,液晶显示屏LCD1的11脚与芯片U1的23脚连接,液晶显示屏LCD1的12脚与芯片U1的24脚连接,液晶显示屏LCD1的13脚与芯片U1的25脚连接,液晶显示屏LCD1的14脚与芯片U1的26脚连接,液晶显示屏LCD1的15脚与芯片U1的27脚连接,液晶显示屏LCD1的16脚与芯片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健梅石友彬陈春雷张琳晖李捷邱彩虹王慧唐桂莲李贵鑫陈雅思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