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镀膜光纤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19868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镀膜光纤头,包括外径相等的光纤接头和透镜头,所述透镜头的第一端的端部为第一半球面,所述透镜头的第二端的端部为第一倾斜面,所述光纤接头的第一端的端部为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贴合的第二倾斜面,所述光纤接头的第二端的端部设置有锥形槽,所述锥形槽内填充有软胶,所述乳胶溢出所述锥形槽并在光纤接头的第二端端部形成第二半球面,所述锥形槽的槽底设置有贯通至所述第二倾斜面的通孔,所述通孔内插接有尾纤的单模光纤芯;所述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和所述第一半球面上分别镀设有氧化钽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光损小,而且对尾纤具有保护作用,尾纤不易折断。

A coated fiber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镀膜光纤头
本技术涉及光纤头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镀膜光纤头。
技术介绍
目前,在光通信系统中,光纤准直器的应用极为广泛,为增强透光性能,减少光损,提高传输效果,一些光纤准直器由光纤头和光学微透镜组成,光纤头与光学微透镜之间以特殊设计的连接部相互连接并粘合,尾纤通常设在光纤头内。粘合后器件的整体外径不大于其组成元件:光纤头和光学微透镜的外径,加工简单,成本低。但这样的设计容易在光路上留下少量的胶,影响其工作性能,增大光损,而对整个光通信系统造成干扰,降低光通信的质量,而且在现有的光纤头中,由于插入光纤头中的尾纤的单模光纤芯较细,通常为8μm-10μm,尾纤弯曲时,单模光纤芯极易折断,造成光路中断,影响光通信。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镀膜光纤头,光在所述镀膜光纤头中不仅光损小,而且所述镀膜光纤头对尾纤具有保护作用,尾纤不易折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镀膜光纤头,包括光纤接头和透镜头,所述光纤接头和所述透镜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镀膜光纤头,包括光纤接头和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接头和所述透镜头的外径相等,所述透镜头的第一端的端部为向外凸出的第一半球面,所述透镜头的第二端的端部设有第一倾斜面,所述光纤接头的第一端的端部为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贴合的第二倾斜面,所述光纤接头的第二端的端部设置有锥形槽,所述锥形槽内填充有软胶,所述软胶溢出所述锥形槽并在光纤接头的第二端端部形成第二半球面,所述锥形槽的槽底沿所述光纤接头的轴向设置有贯通至所述第二倾斜面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为10μm-12μm,所述通孔内插接有尾纤的单模光纤芯,且所述尾纤的单模光纤芯的末端端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齐平,所述尾纤的单模光纤芯通过所述软胶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镀膜光纤头,包括光纤接头和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接头和所述透镜头的外径相等,所述透镜头的第一端的端部为向外凸出的第一半球面,所述透镜头的第二端的端部设有第一倾斜面,所述光纤接头的第一端的端部为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贴合的第二倾斜面,所述光纤接头的第二端的端部设置有锥形槽,所述锥形槽内填充有软胶,所述软胶溢出所述锥形槽并在光纤接头的第二端端部形成第二半球面,所述锥形槽的槽底沿所述光纤接头的轴向设置有贯通至所述第二倾斜面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为10μm-12μm,所述通孔内插接有尾纤的单模光纤芯,且所述尾纤的单模光纤芯的末端端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齐平,所述尾纤的单模光纤芯通过所述软胶与所述通孔粘合;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一半球面上分别镀设有氧化钽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景亮林亚桢丁树权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中策光电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