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温室及其建筑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技术,涉及一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温室及其建筑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种植的人工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温室作为能够控制或部分控制植物生长环境的建筑物,其可以使植物不受季节、地域等因素影响而生长,在现代科学农业研究中受到广泛应用。传统温室仅设置有试验区,无法进行采集样品部分指标的快速检测,从而造成试验信息获取不及时、时效性较差、研究便利度较差,不利于研究人员工作顺利展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温室无法进行采集样品部分指标的快速检测,从而造成试验信息获取不及时、时效性较差、研究办理度较差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了一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温室及其建筑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温室,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温室出入门;该温室内一分为二;一侧为与出入门连通的走廊,另一侧为依次设置的试验区、实验区和控制区;所述试验区用于进行种植试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温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室出入门;/n该温室内一分为二;一侧为与出入门连通的走廊,另一侧为依次设置的试验区、实验区和控制区;/n所述试验区用于进行种植试验;/n所述实验区用于对在试验区采集的种植样品进行理化性质测定;/n所述控制区用于进行物联网系统操作、对室内和室外监控以及与其他数据中心共享试验数据;/n其中,控制区和实验区均为全封闭空间,仅开设有与走廊连通的区域出入门;/n沿温室的长度方向,试验区与走廊之间设置有多个隔断,相邻隔断之间也设置有区域出入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温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室出入门;
该温室内一分为二;一侧为与出入门连通的走廊,另一侧为依次设置的试验区、实验区和控制区;
所述试验区用于进行种植试验;
所述实验区用于对在试验区采集的种植样品进行理化性质测定;
所述控制区用于进行物联网系统操作、对室内和室外监控以及与其他数据中心共享试验数据;
其中,控制区和实验区均为全封闭空间,仅开设有与走廊连通的区域出入门;
沿温室的长度方向,试验区与走廊之间设置有多个隔断,相邻隔断之间也设置有区域出入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科学观测研究温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区内布设有主机房、基地管理设备以及控制台;所述基地管理设备包括物联网显示屏以及位于控制台上的计算机;
所述实验区内布设有实验工作台以及置物台;
所述试验区内布设有试验田以及移动苗床;所述试验区外的走廊上设置有试验记录工作台;该试验记录工作台紧邻任一隔断设置;
所述试验区内设置有与基地管理设置相连的监控设备,所述监控设备包括环境监测设备、物联网远程控制终端以及摄像头;所述温室外设置有与基地管理设置相连的气象自动监测终端;
所述控制区、实验区和试验区均独立设置有水源出口,所述温室四周设置有排水渠;温室各区域的排水依次经水源出口和排水渠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野外科学观测研究温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室的顶部设置有通风装置、遮阳装置以及降温装置;
所述控制区和实验区的顶部设置有保温隔热层;
所述试验区设置有补光灯、供暖装置、高压喷雾以及上悬微喷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野外科学观测研究温室,其特征在于:
定义正北方向为温室的前出入门方向,正南方向为温室的后出入门方向;
该温室的南北方向长30m,东西方向宽9.6m,高4.5m;温室内一分为二,东侧为走廊,走廊宽2.5m;西侧由前至后依次为由2.5m高隔断隔开的控制区、实验区和试验区,其中,控制区长4m,实验区长6m,试验区长20m;
所述试验区内设置有试验田以及两个2m×4.5m的移动苗床;
该温室采用南端排水,雨槽坡度为2.5‰,并配置有PVC落水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野外科学观测研究温室,其特征在于:
该温室四周墙体采用17mm厚的中空浮法玻璃;各区域间的隔断采用5mm厚的单层浮法玻璃,其中,控制区的单层浮法玻璃为磨砂面;温室顶部采用10mm厚的无色透明PC板及温室专用铝型材结合覆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野外科学观测研究温室,其特征在于:
该温室的前出入门和后出入门均采用铝合金双开门;控制区、实验区及试验区隔断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霁昌,李劲彬,花东文,王欢元,李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