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泵压力稳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1665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润滑泵压力稳定装置,涉及润滑泵技术领域,包括两端开口的圆柱形壳体,圆柱形壳体一端旋装有输油铜管,圆柱形壳体内开设有阶梯孔,圆柱形壳体外侧壁上沿径向开设有溢流孔一、溢流孔二,圆柱形壳体内活动设置有阀芯,阀芯包括依次相连的溢流部、顶持部一、顶持部二,溢流部顶部开设有主出油孔,主出油孔与输油铜管相连通,溢流部上沿径向对称开设有副出油孔,副出油孔与主出油孔相连通,圆柱形壳体一端设置有调压机构,调压机构包括调整螺母、调整螺丝,调整螺丝的顶持端延伸至输油管道内,阀芯和调压机构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可以使溢流压力平稳泄压,从而保证系统中压力的稳定,克服了产品存在的缺陷。

A pressure stabilizing device for lubricating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泵压力稳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润滑泵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稳定润滑泵压力的压力稳定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许多大中型的机械设备,在转动轴承部分都设有润滑点,一般都是用人工注油器进行注油,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但是,这种润滑方式具有以下缺陷:1、浪费时间,一套大型的设备润滑点一般有40~80余处,有的甚至达100余处,用人工注油费工费时;2、注油困难,有的润滑点或因位置太高、或因位置狭窄不易操作,因此,难以满足若润滑需求;3、有时因润滑不及时或不到位造成设备失油事故,从而缩短机器的使用寿命,为了克服上述缺陷,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可实现对润滑部位进行自动润滑的润滑脂泵,但是,在这种自动润滑的润滑脂泵的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缺陷,导致出现设备故障,如:柱塞折断、管路暴破、损坏油嘴等问题,导致该问题的原因的,由于缺乏安全溢流装置造成油路堵塞、压力超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润滑泵压力稳定装置,可以使溢流压力平稳泄压,从而保证系统中压力的稳定,克服了产品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是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滑泵压力稳定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圆柱形壳体,所述圆柱形壳体一端旋装有输油铜管,所述输油铜管与润滑泵中的输油管道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壳体内沿油路流动方向同轴开设有依次增大的阶梯孔,圆柱形壳体内通过阶梯孔形成第一溢流腔、第二溢流腔,所述圆柱形壳体外侧壁上对应第一溢流腔、第二溢流腔位置沿径向开设有溢流孔一、溢流孔二,所述圆柱形壳体内对应阶梯孔位置同轴活动设置有阀芯,阀芯包括依次相连的溢流部、顶持部一、顶持部二,溢流部与第一溢流腔的内壁相贴合,溢流部顶部沿轴向开设有主出油孔,主出油孔与输油铜管相连通,所述溢流部上沿径向对称开设有副出油孔,副出油孔与主出油孔相连通,所述顶持部一、顶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泵压力稳定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圆柱形壳体,所述圆柱形壳体一端旋装有输油铜管,所述输油铜管与润滑泵中的输油管道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壳体内沿油路流动方向同轴开设有依次增大的阶梯孔,圆柱形壳体内通过阶梯孔形成第一溢流腔、第二溢流腔,所述圆柱形壳体外侧壁上对应第一溢流腔、第二溢流腔位置沿径向开设有溢流孔一、溢流孔二,所述圆柱形壳体内对应阶梯孔位置同轴活动设置有阀芯,阀芯包括依次相连的溢流部、顶持部一、顶持部二,溢流部与第一溢流腔的内壁相贴合,溢流部顶部沿轴向开设有主出油孔,主出油孔与输油铜管相连通,所述溢流部上沿径向对称开设有副出油孔,副出油孔与主出油孔相连通,所述顶持部一、顶持部二设置在第二溢流腔内,所述圆柱形壳体背离输油铜管一端设置有调压机构,所述调压机构包括调整螺母、调整螺丝,所述调整螺母设置在圆柱形壳体上背离输油铜管一端,所述调整螺丝配合旋装在调整螺母,所述圆柱形壳体内壁上开设有与调整螺丝配合的内螺纹,调整螺丝的顶持端延伸至输油管道内,所述阀芯和调压机构之间设置有用于缓解输油管道内压力的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套装在一起的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顶持在顶持部一上,第一弹簧另一端顶持在调整螺丝上背离调整螺母的一端处,所述第二弹簧一端设置在调整螺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贺王文来王洪昌韩堂伟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长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