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随动调节显示器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165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随动调节显示器支架,属于智能办公领域。包括固定装置驱动装置、摄像头及姿态传感器和控制器。采用纯闭环设计,其中主控制处理器使用微型PC机控制。在使用者使用显示器之前,将自己的使用姿势调整到一个正确、健康和舒适的位置,位于显示器前端的摄像头对人眼瞳孔进行扫描和学习,在使用者使用电脑时,摄像头实时扫描瞳孔视线方位,当视线方位与处理器学习的位置超过一定范围偏差时,控制器便会控制六自由度机械支架调节显示器位置达到通过学习得到的标准位置,进而达到显示器始终保持在适宜使用者观看的角度和距离,无需手动调节,保护视力及颈椎健康。

An intelligent follow up display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随动调节显示器支架
本技术属于智能办公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随动调节显示器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使用电脑的时间越来越多,而使用者与显示器位置不当往往会对视力,颈部,背部以及腰部造成极大损伤。但当使用者长时间使用电脑时,不免颈部、背部、腰部会疲劳,使用者不知觉就会出现坐姿不当的情况。这时如果不及时调整自己坐姿或者调整显示屏位置,使用者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对身体会有极大的损伤,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值得期待解决的问题。一般的显示器支架通常包括有与显示装置背面连接的安装面板及与安装面板相固定的支架,往往通过手动调节人工手动旋转调节显示器的角度,以调节显示器位置及角度。但是由于在实际使用中经常需要变换方向和角度让使用者感到舒适,手动调节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更加精确定位显示器位置的一种智能随动调节显示器支架。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随动调节显示器支架,包括用以固定显示器的显示器固定卡槽、固定在显示器固定卡槽后侧的固定座、与固定座活动连接的第一支撑臂、与第一支撑臂活动连接的第二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活动连接的第三支撑臂、与第三支撑臂活动连接的主支撑臂、与主支撑臂固定连接的支持底座、固定在固定座与第一支撑臂连接处并且带动固定座前后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固定在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连接处并且带动第一支撑臂前后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固定在第二支撑臂与第三支撑臂并且带动第二支撑臂上下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固定在第三支撑臂与主支撑臂并且带动第三支撑臂左右移动的第四驱动装置、摄像头及物理传感器和控制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蜗轮蜗杆减速电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一号连接卡槽设有左右贯穿以与第一齿轮相配合的第一齿轮轴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内置在所述第一支撑臂末端,所述第一旋转支撑臂末端设有供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穿过的一号穿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一号穿孔内固定有输出轴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蜗轮蜗杆减速电机,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二齿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号结合部设有供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穿过的二号穿孔,所述二号穿孔内固定有输出轴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为蜗轮蜗杆减速电机,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二支撑臂设有朝第三支撑臂方向延伸的三号连接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号连接部设有连接齿轮以与第三齿轮相配合的三号传动齿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号结合部设有供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穿过的三号穿孔,所述三号穿孔内固定有输出轴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驱动装置为蜗轮蜗杆减速电机,所述第四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三支撑臂设有朝所述主支撑臂突出的连接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的齿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显示器支架通过控制器与摄像头组成瞳孔识别系统,并采用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和第四驱动装置实现固定座,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和主支撑臂自动随着瞳孔视觉旋转定位。由此可实现通过捕捉人眼瞳孔所视方向,并自动调节显示器位置,无需人为手动调节显示器位置,并且让显示器与使用者人眼始终保持正确位置。并且本技术采用瞳孔扫描的机械视觉,从而更加精确定位显示器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智能随动调节显示器支架的立体图;图2为智能随动调节显示器支架的侧视图;图3为智能随动调节显示器支架的主视图;图4为智能随动调节显示器支架的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一种智能随动调节显示器支架,所述智能随动调节显示器支架设置有:固定显示器的显示器固定卡槽、固定在显示器固定卡槽后侧的固定座、与固定座活动连接的第一支撑臂、与第一支撑臂活动连接的第二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活动连接的第三支撑臂、与第三支撑臂活动连接的主支撑臂、与主支撑臂固定连接的支持底座、固定在固定座与第一支撑臂连接处并且带动固定座前后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固定在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连接处并且带动第一支撑臂前后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固定在第二支撑臂与第三支撑臂并且带动第二支撑臂上下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固定在第三支撑臂与主支撑臂并且带动第三支撑臂左右移动的第四驱动装置、摄像头及姿态传感器和控制器,其中:所述姿态传感装置用于测量所述智能随动调节显示器支架的运动姿态,进而精确调整末端显示器位置及角度。所述摄像头用于确定使用者人脸位置和捕捉人眼瞳孔所视方位,将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摄像头采集的人脸位置和瞳孔所视方向信息,并根据信息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和第四驱动装置工作。摄像头采集人眼瞳孔信息。物理传感器采用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支撑臂之间运动信息、撑臂及显示器卡槽的角度姿态和空间位置信息。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蜗轮蜗杆减速电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固定座设有朝第一支撑臂支出的一号连接卡槽,所述一号连接卡槽设有左右贯穿以与第一齿轮相配合的第一齿轮轴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内置在所述第一支撑臂末端,所述第一旋转支撑臂末端设有供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穿过的一号穿孔,所述一号穿孔内固定有输出轴承。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蜗轮蜗杆减速电机,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支撑臂设有朝第二支撑臂方向延伸的二号连接部,所述二号连接部设有连接齿轮以与第二齿轮相配合的二号传动齿轮。所述第二支撑臂设有沿二号传动齿轮的轴向设置在二号连接部一侧的二号结合部,所述二号结合部设有供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穿过的二号穿孔,所述二号穿孔内固定有输出轴承。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为蜗轮蜗杆减速电机,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二支撑臂设有朝第三支撑臂方向延伸的三号连接部,所述三号连接部设有连接齿轮以与第三齿轮相配合的三号传动齿轮。所述第三支撑臂设有沿三号传动齿轮的轴向设置在三号连接部一侧的三号结合部,所述三号结合部设有供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穿过的三号穿孔,所述三号穿孔内固定有输出轴承。所述第四驱动装置为蜗轮蜗杆减速电机,所述第四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驱动装置固接在所述主支撑臂末端。所述第三支撑臂设有朝所述主支撑臂突出的连接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三支撑臂以及所述主支撑臂都由外部壳体与内部支撑杆组合而成。实施例二:传感器应用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随动调节显示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随动调节显示器支架包括:/n固定显示器的显示器固定卡槽、固定在显示器固定卡槽后侧的固定座、与固定座活动连接的第一支撑臂、与第一支撑臂活动连接的第二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活动连接的第三支撑臂、与第三支撑臂活动连接的主支撑臂、与主支撑臂固定连接的支持底座、固定在固定座与第一支撑臂连接处并且带动固定座前后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固定在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连接处的第二驱动装置、固定在第二支撑臂与第三支撑臂的第三驱动装置、固定在第三支撑臂与主支撑臂的第四驱动装置、摄像头及姿态传感器和控制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随动调节显示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随动调节显示器支架包括:
固定显示器的显示器固定卡槽、固定在显示器固定卡槽后侧的固定座、与固定座活动连接的第一支撑臂、与第一支撑臂活动连接的第二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活动连接的第三支撑臂、与第三支撑臂活动连接的主支撑臂、与主支撑臂固定连接的支持底座、固定在固定座与第一支撑臂连接处并且带动固定座前后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固定在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连接处的第二驱动装置、固定在第二支撑臂与第三支撑臂的第三驱动装置、固定在第三支撑臂与主支撑臂的第四驱动装置、摄像头及姿态传感器和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随动调节显示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摄像头搭配人眼瞳孔信息采集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随动调节显示器支架,其特征在于:物理传感器采用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随动调节显示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蜗轮蜗杆减速电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固定座设有朝第一支撑臂支出的一号连接卡槽,所述一号连接卡槽设有左右贯穿以与第一齿轮相配合的第一齿轮轴孔;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内置在所述第一支撑臂末端,所述第一支撑臂末端设有供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穿过的一号穿孔,所述一号穿孔内固定有输出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随动调节显示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蜗轮蜗杆减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蓉朱益民张天浩王喆尚雪程建华刘益林安瑞琪王雁叶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