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醚类降粘型聚羧酸超塑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外加剂
,具体涉及一种醚类降粘型聚羧酸超塑化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羧酸超塑化剂作为第三代减水剂,具有减水率高、保坍效果好、掺量低和分子结构可设计性强的突出优点。目前市场上的聚羧酸超塑化剂,由于具有较高的减水率,均可以很好的满足低水胶比混凝土的施工要求,但随着混凝土技术向高强、高耐久、自流平等功能化方向发展,其水胶比不断降低,混凝土的粘性随之增大,流动速度变慢,继续使用常规的聚羧酸超塑化剂,不能很好解决低水胶比带来的混凝土施工性能方面的难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可以降低混凝土粘度的聚羧酸超塑化剂,解决其工程应用难题。国内外已有研究者开始着力于降粘型聚羧酸超塑化剂的开发与应用。张明等研究发现:随着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PCE分子结构中占比的增加,由其所拌制的混凝土的流空时间呈明显减小的趋势,即混凝土拌合物粘度不断降低。这主要是由于MMA分子结构中含有较大比例的憎水性甲基,改善了PCE分子结构的亲水亲油性(即HLB值),释放出被聚氧乙烯基侧链束缚住的游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醚类降粘型聚羧酸超塑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不饱和高支化小单体的制备:在常压条件下,将环己六醇和衣康酸加入到反应器中,同时加入催化剂、阻聚剂和带水剂,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温度为100~140℃,反应时间为4~9h,即得不饱和高支化小单体;上述催化剂为甲苯磺酸、醋酸钠和硫酸氢钠中的至少一种,上述阻聚剂为N-亚硝基-N-苯基羟胺铝、4-氧代-2,2,6,6-四甲基-4-哌啶和N,N-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中的至少一种;/n(2)共聚反应:常温下,将不饱和聚醚大单体、氧化剂、步骤(1)制得的不饱和高支化小单体和对苯乙烯磺酸钠溶于去离子水中作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醚类降粘型聚羧酸超塑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不饱和高支化小单体的制备:在常压条件下,将环己六醇和衣康酸加入到反应器中,同时加入催化剂、阻聚剂和带水剂,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温度为100~140℃,反应时间为4~9h,即得不饱和高支化小单体;上述催化剂为甲苯磺酸、醋酸钠和硫酸氢钠中的至少一种,上述阻聚剂为N-亚硝基-N-苯基羟胺铝、4-氧代-2,2,6,6-四甲基-4-哌啶和N,N-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中的至少一种;
(2)共聚反应:常温下,将不饱和聚醚大单体、氧化剂、步骤(1)制得的不饱和高支化小单体和对苯乙烯磺酸钠溶于去离子水中作为底料,用不饱和一元羧酸调节底料的pH至5-6;将链转移剂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第一溶液;将不饱和一元羧酸、不饱和羧酸酯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第二溶液;将还原剂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第三溶液;待底料温度稳定在规定的温度时,同时向底料中滴加第一溶液、第二溶液和第三溶液至底料中,均在1.5~4h内滴加完毕,滴加结束后保温0.5~1.5h,得共聚产物;上述不饱和聚醚大单体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和异戊烯基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上述不饱和一元羧酸为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上述不饱和羧酸酯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羟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中的至少一种,
(3)中和反应:将步骤(2)所得的共聚产物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pH值为5~7,即得所述的醚类降粘型聚羧酸超塑化剂,其含固量为35~45wt%。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广兴,方云辉,郭元强,林艳梅,赖华珍,李格丽,柯余良,钟丽娜,张小芳,
申请(专利权)人: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