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留缝内嵌式型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1427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留缝内嵌式型材,包括第一竖直支撑段、第一水平支撑段、第二竖直支撑段、第二水平支撑段、第三水平支撑段和水平连接段,水平连接段分别与第一竖直支撑段和第二竖直支撑段连接,第一竖直支撑段分别与第一水平支撑段和第一支撑上横段连接,第二水平支撑段分别与第二竖直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斜段连接,第三水平支撑段分别与第二支撑斜段和第三支撑斜段连接,第三水平支撑段上设有螺栓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一块护墙板嵌入到第一竖直支撑段中,将另一块护墙板嵌入到第二竖直支撑段中,再在第三水平支撑段的螺栓安装孔上拧上螺栓,即可完成两块护墙板在同一平面上的拼接。

A kind of slotted embedded prof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留缝内嵌式型材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留缝内嵌式型材。
技术介绍
护墙板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装饰墙体的材料,一般采用木材等为基材,护墙板拥有良好的恒温性、降噪性,不仅能有效保护建筑墙面,又具有极佳的装饰性,因此备受人们的青睐。现有技术的护墙板之间采用相互榫接的方式,若中间的木板毁坏,则需要依次取下其上方所有的护墙板体后才能进行更换,另外采用胶水进行固定,难易拆卸,操作不便。护墙板与护墙板之间需要留缝,以抵消热胀冷缩所带来的影响,但目前采用相互榫接的方式无法留缝。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无须榫接和胶水拼接固定的、固定效果好的、能在两块护墙板之间留缝的留缝内嵌式型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留缝内嵌式型材,包括第一竖直支撑段、第一水平支撑段、第一支撑斜段、第二竖直支撑段、第二水平支撑段、第二支撑斜段、第三水平支撑段、第三支撑斜段、第一支撑上横段、第二支撑上横段和水平连接段,水平连接段的一端设置在第一竖直支撑段的中点上,水平连接段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竖直支撑段的中点上,第一竖直支撑段的一端与第一水平支撑段的一端连接,第一竖直支撑段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上横段,第一水平支撑段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斜段;第二竖直支撑段的一端与第二水平支撑段的一端连接,第二竖直支撑段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上横段,第二水平支撑段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斜段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撑斜段的另一端与第三水平支撑段的一端连接,第三水平支撑段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支撑斜段,第三水平支撑段上设置有螺栓安装孔;第一竖直支撑段和第二竖直支撑段的高度相同,第一支撑斜段、第二支撑斜段和第三支撑斜段的高度相同,第一支撑上横段和第二支撑上横段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反,第一支撑上横段和第一水平支撑段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第二支撑上横段、第二水平支撑段和第三水平支撑段的长度延伸方向均相同。特别地,第一竖直支撑段分别与第一支撑上横段和第一水平支撑段形成垂直结构,第二竖直支撑段分别与第二支撑上横段和第二水平支撑段也形成垂直结构,护墙板的宽边嵌入垂直结构,第一竖直支撑段、第一支撑上横段和第一水平支撑段配合嵌入一块护墙板,第二竖直支撑段、第二支撑上横段和第二水平支撑段配合嵌入另一块护墙板,待本技术将两块护墙板的位置固定后,在第三水平支撑段上的螺栓安装孔上拧上螺栓,即完成两块护墙板在同一平面上的拼接。需要进一步补充说明的是,水平连接段的长度取决于两块护墙板之间的距离,即留缝的长度;第一竖直支撑段和第二竖直支撑段的长度均取决于护墙板的宽度,而第一支撑斜段、第二支撑斜段和第三支撑斜段的高度均取决于护墙板和墙面的距离。因为水平连接段分别与第一竖直支撑段和第二竖直支撑段的中点,所以第一竖直支撑段、水平连接段和第二竖直支撑段形成一个“H”型结构,提升本技术的抗弯能力。第一水平支撑段和第一支撑斜段形成斜面结构,能减轻第一水平支撑段对护墙板的受力,第二水平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斜段以及第二支撑斜段、第三水平支撑段和第三支撑斜段均形成斜面结构,能减轻第二水平支撑段对护墙板的受力。以上各部件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进一步,所述第一竖直支撑段和第二竖直支撑段的长度为10.5cm。再进一步,所述水平连接段的长度为6cm。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上横段和第二支撑上横段的长度均为3cm。再进一步,所述第一竖直支撑段、第一水平支撑段、第一支撑斜段、第二竖直支撑段、第二水平支撑段、第二支撑斜段、第三水平支撑段、第三支撑斜段、第一支撑上横段、第二支撑上横段和水平连接段的材质包括铝合金、塑钢、木塑、塑料、尼龙、木材和合成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1、无需在护墙板上设置榫眼和榫头也无需胶水固定,只需要利用将一块护墙板嵌入到第一竖直支撑段分别与第一支撑上横段和第一水平支撑段形成的垂直结构中,将另一块护墙板嵌入到第二竖直支撑段分别与第二支撑上横段和第二水平支撑段形成的垂直结构中,再在第三水平支撑段的螺栓安装孔上拧上螺栓,即可完成两块护墙板在同一平面上的拼接;2、第一竖直支撑段、水平连接段和第二竖直支撑段形成一个“H”型结构,提升本技术的抗弯能力,且水平连接段的设置即说明护墙板之间设有留缝,留缝有利于避免因护墙板热胀冷缩造成的松动;3、第一水平支撑段和第一支撑斜段形成斜面结构,能减轻第一水平支撑段对护墙板的受力,第二水平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斜段以及第二支撑斜段、第三水平支撑段和第三支撑斜段均形成斜面结构,能减轻第二水平支撑段对护墙板的受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附图标记第一竖直支撑段1;第一支撑上横段11;第一水平支撑段2;第一支撑斜段21;水平连接端3;第二竖直支撑段4;第二支撑上横段41;第二水平支撑段5;第二支撑斜段51;第三水平支撑段6;第三支撑斜段61;螺栓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一种留缝内嵌式型材,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竖直支撑段1、第一水平支撑段2、第一支撑斜段21、第二竖直支撑段4、第二水平支撑段5、第二支撑斜段51、第三水平支撑段6、第三支撑斜段61、第一支撑上横段11、第二支撑上横段41和水平连接段3,水平连接段3的一端设置在第一竖直支撑段1的中点上,水平连接段3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竖直支撑段4的中点上,第一竖直支撑段1的一端与第一水平支撑段2的一端连接,第一竖直支撑段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上横段11,第一水平支撑段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斜段21;第二竖直支撑段4的一端与第二水平支撑段5的一端连接,第二竖直支撑段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上横段41,第二水平支撑段5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斜段51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撑斜段51的另一端与第三水平支撑段6的一端连接,第三水平支撑段6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支撑斜段61,第三水平支撑段6上设置有螺栓安装孔;第一竖直支撑段1和第二竖直支撑段4的高度相同,第一支撑斜段21、第二支撑斜段51和第三支撑斜段61的高度相同,第一支撑上横段11和第二支撑上横段41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反,第一支撑上横段11和第一水平支撑段2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第二支撑上横段41、第二水平支撑段5和第三水平支撑段6的长度延伸方向均相同。实施例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上横段11、第一水平支撑段2均向左延伸,第二支撑上横段41、第二水平支撑段5和第三水平支撑段6均向右延伸,第一竖直支撑段1分别与第一支撑上横段11和第一水平支撑段2形成垂直结构,第二竖直支撑段4分别与第二支撑上横段41和第二水平支撑段5也形成垂直结构,护墙板的宽边嵌入垂直结构,第一竖直支撑段1、第一支撑上横段11和第一水平支撑段2配合嵌入一块护墙板的宽边,第二竖直支撑段4、第二支撑上横段41和第二水平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留缝内嵌式型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竖直支撑段、第一水平支撑段、第一支撑斜段、第二竖直支撑段、第二水平支撑段、第二支撑斜段、第三水平支撑段、第三支撑斜段、第一支撑上横段、第二支撑上横段和水平连接段,水平连接段的一端设置在第一竖直支撑段的中点上,水平连接段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竖直支撑段的中点上,第一竖直支撑段的一端与第一水平支撑段的一端连接,第一竖直支撑段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上横段,第一水平支撑段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斜段;第二竖直支撑段的一端与第二水平支撑段的一端连接,第二竖直支撑段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上横段,第二水平支撑段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斜段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撑斜段的另一端与第三水平支撑段的一端连接,第三水平支撑段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支撑斜段,第三水平支撑段上设置有螺栓安装孔;第一竖直支撑段和第二竖直支撑段的高度相同,第一支撑斜段、第二支撑斜段和第三支撑斜段的高度相同,第一支撑上横段和第二支撑上横段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反,第一支撑上横段和第一水平支撑段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第二支撑上横段、第二水平支撑段和第三水平支撑段的长度延伸方向均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留缝内嵌式型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竖直支撑段、第一水平支撑段、第一支撑斜段、第二竖直支撑段、第二水平支撑段、第二支撑斜段、第三水平支撑段、第三支撑斜段、第一支撑上横段、第二支撑上横段和水平连接段,水平连接段的一端设置在第一竖直支撑段的中点上,水平连接段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竖直支撑段的中点上,第一竖直支撑段的一端与第一水平支撑段的一端连接,第一竖直支撑段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上横段,第一水平支撑段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斜段;第二竖直支撑段的一端与第二水平支撑段的一端连接,第二竖直支撑段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上横段,第二水平支撑段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斜段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撑斜段的另一端与第三水平支撑段的一端连接,第三水平支撑段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支撑斜段,第三水平支撑段上设置有螺栓安装孔;第一竖直支撑段和第二竖直支撑段的高度相同,第一支撑斜段、第二支撑斜段和第三支撑斜段的高度相同,第一支撑上横段和第二支撑上横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文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卓文空间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