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式构件连接的钢结构房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139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式构件连接的钢结构房屋,包括整体框架,整体框架由支撑钢柱、横杆、纵梁、横梁组成,支撑钢柱和纵梁的内侧设有连接构件,支撑钢柱经连接构件连接有横杆,纵梁经连接构件连接有横梁,所述的连接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上连接头和下连接头,所述的下连接头固定在支撑钢柱和纵梁的内侧,所述的上连接头固定在横杆和横梁的两端;所述的下连接头上设有呈阶梯形分布的上连接槽和下连接槽;所述上连接头上设有与下连接槽配合的下连接条和与上连接槽配合的上连接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安全式构件的连接方式,不仅使钢结构构件之间连接非常方便,大大提高了房屋建造的效率;而且提高了构件连接的稳固度,从而提高了钢结构房屋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式构件连接的钢结构房屋
本技术涉及钢结构相关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式构件连接的钢结构房屋。
技术介绍
钢结构工程是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桥梁、场馆、超高层以及家用遮阳棚等领域。目前的钢结构房屋的连接处通常采用大量的铆接或者螺钉进行连接,或者通过焊接方式进行连接,安装起来非常的麻烦,费时费力,现在也有类似于采用扣合的方式对钢结构房屋进行连接,但扣合方式的连接较为容易的散开,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式构件连接的钢结构房屋。本技术采用安全式构件的连接方式,不仅使钢结构构件之间连接非常方便,大大提高了房屋建造的效率;而且本技术提高了构件连接的稳固度,从而提高了钢结构房屋的安全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安全式构件连接的钢结构房屋,包括整体框架,整体框架由支撑钢柱、横杆、纵梁、横梁组成,支撑钢柱和纵梁的内侧设有连接构件,支撑钢柱经连接构件连接有横杆,纵梁经连接构件连接有横梁,所述的连接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上连接头和下连接头,所述的下连接头固定在支撑钢柱和纵梁的内侧,所述的上连接头固定在横杆和横梁的两端;所述的下连接头上设有呈阶梯形分布的上连接槽和下连接槽;所述上连接槽的侧壁设有第一条形槽,第一条形槽内嵌设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上端面设有倾斜的斜面;所述卡块的内侧设有嵌套槽;所述第一条形槽上设有与嵌套槽相配合的固定杆,固定杆上套设有的复位弹簧;所述下连接槽的侧壁设有第二条形槽,第二条形槽上设有半球形的压帽,压帽与第二条形槽之间设有压缩弹簧;所述上连接头上设有与下连接槽配合的下连接条和与上连接槽配合的上连接条,所述上连接条设有与卡块相契合的第一限位槽;所述下连接条上设有与压帽相契合的第二限位槽;所述支撑钢柱与纵梁固定连接。上述的安全式构件连接的钢结构房屋,所述下连接头上设有位于斜面上方的嵌卡槽,嵌卡槽与第一条形槽相连通。前述的安全式构件连接的钢结构房屋,所述下连接头的下端还设有三角形的承重台。前述的安全式构件连接的钢结构房屋,所述上连接槽与下连接槽结构相同,所述上连接槽的底端与下连接槽的底端之间的连接线与与竖直面的夹角a为45°。前述的安全式构件连接的钢结构房屋,所述支撑钢柱与纵梁经螺栓固定。前述的安全式构件连接的钢结构房屋,所述支撑钢柱上还设有稳定杆,稳定杆的一端与支撑钢柱连接,稳定杆的另一端与纵梁连接,支撑钢柱、稳定杆和纵梁构成三角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整体框架由支撑钢柱、横杆、纵梁、横梁构成,支撑钢柱经连接构件连接有横杆,纵梁经连接构件连接有横梁,连接构件由上连接头和下连接头组成,下连接头固定在支撑钢柱和纵梁的内侧,上连接头固定在横杆和横梁的两端;下连接头上设有呈阶梯形分布的带有第一条形槽的上连接槽和带有第二条形槽的下连接槽,第一条形槽内嵌设有卡块,卡块的上端面设置为倾斜的斜面;在第一条形槽上设有与嵌套槽相配合的固定杆,固定杆上套设有的复位弹簧;在下连接槽的侧壁设有第二条形槽,第二条形槽上设有半球形的压帽,压帽与第二条形槽之间设有压缩弹簧;通过在上连接头上设有与下连接槽配合的下连接条和与上连接槽配合的上连接条,上连接条设置有与卡块相契合的第一限位槽和下连接条上设置有与压帽相契合的第二限位槽,由此压帽形成连接构件的限位作用,卡块形成连接构件的自锁作用,连接时只需将相对应的上连接头和下连接头相互卡合,即可进行拼接,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并有很高的安全性。此外,在下连接头上设有位于斜面上方的嵌卡槽,嵌卡槽与第一条形槽相连通,当需要拆卸钢结构的房屋时,只需要准备片状的卡片,插入嵌卡槽内使卡块回收到第一条形槽内,向上用力抬起横杆或横梁既可以使上连接头和下连接头分离,方便拆卸;在下连接头的下端还设有三角形的承重台,增大了下连接头与支撑钢柱或纵梁的固定面积,提高了承重能力;在下连接头的上连接槽的底端与下连接槽的顶端之间的连接线与竖直面呈45度夹角,使得通过连接构件连接的整体框架的整体配合性较好;在支撑钢柱上还设有稳定杆,稳定杆的一端与支撑钢柱连接,稳定杆的另一端与纵梁连接,由此支撑钢柱、稳定杆和纵梁构成三角形,进一步的提高整体框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支撑钢柱和横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下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上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连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A处示意图;图7是图5的B处示意图;附图标记:1-整体框架,2-支撑钢柱,3-横杆,4-纵梁,5-横梁,6-连接构件,7-上连接头,8-下连接头,9-上连接槽,10-下连接槽,11-第一条形槽,12-卡块,13-斜面,14-嵌套槽,15-固定杆,16-复位弹簧,17-第二条形槽,18-压帽,19-压缩弹簧、20-下连接条,21-上连接条,22-第一限位槽,23-第二限位槽,24-嵌卡槽,25-承重台,26-稳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一种安全式构件连接的钢结构房屋,如附图1-7所示,包括整体框架1,整体框架1由支撑钢柱2、横杆3、纵梁4、横梁5组成,其特征在于:支撑钢柱2和纵梁4的内侧设有连接构件6,支撑钢柱2经连接构件6连接有横杆3,纵梁4经连接构件6连接有横梁5,所述的连接构件6包括相互配合的上连接头7和下连接头8,且所述的下连接头8固定在支撑钢柱2和纵梁4的内侧,所述的上连接头7固定在横杆3和横梁5的两端;上连接头7可以与横杆3或横梁5采用模具进行一体成型,下连接头8可以采用单独生产,再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支撑钢柱2和纵梁2上;所述的下连接头8上设有呈阶梯形分布的条形状的上连接槽9和下连接槽10;上连接槽9位于阶梯形的上方,下连接槽10位于阶梯形的下方,所述上连接槽9的侧壁设有第一条形槽11,第一条形槽11内嵌设有卡块12,所述卡块12的上端面设置为倾斜的斜面13;所述卡块12的内侧设有嵌套槽14;所述第一条形槽11上设有与嵌套槽14相配合的固定杆15,固定杆15上套设有的复位弹簧16;所述下连接槽10的侧壁设有第二条形槽17,第二条形槽17上设有半球形的压帽18,压帽18与第二条形槽17之间设有压缩弹簧19;所述上连接头7上设有与下连接槽10配合的下连接条20和与上连接槽9配合的上连接条21,所述上连接条21设有与卡块12相契合的第一限位槽22;所述下连接条20上设有与压帽18相契合的第二限位槽23;由此压帽18形成连接构件6的限位作用,卡块12形成连接构件6的自锁作用,而不会发生位移偏转的现象,连接时只需将相对应的上连接头7和下连接头8相互卡合,即可进行拼接,从而形成多齿卡合的结构,大大的提高了钢结构房屋的安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式构件连接的钢结构房屋,包括整体框架(1),整体框架(1)由支撑钢柱(2)、横杆(3)、纵梁(4)、横梁(5)组成,其特征在于:支撑钢柱(2)和纵梁(4)的内侧设有连接构件(6),支撑钢柱(2)经连接构件(6)连接有横杆(3),纵梁(4)经连接构件(6)连接有横梁(5),所述的连接构件(6)包括相互配合的上连接头(7)和下连接头(8),所述的下连接头(8)固定在支撑钢柱(2)和纵梁(4)的内侧,所述的上连接头(7)固定在横杆(3)和横梁(5)的两端;所述的下连接头(8)上设有呈阶梯形分布的上连接槽(9)和下连接槽(10);所述上连接槽(9)的侧壁设有第一条形槽(11),第一条形槽(11)内嵌设有卡块(12),所述卡块(12)的上端面设有倾斜的斜面(13);所述卡块(12)的内侧设有嵌套槽(14);所述第一条形槽(11)上设有与嵌套槽(14)相配合的固定杆(15),固定杆(15)上套设有的复位弹簧(16);所述下连接槽(10)的侧壁设有第二条形槽(17),第二条形槽(17)上设有半球形的压帽(18),压帽(18)与第二条形槽(17)之间设有压缩弹簧(19);所述上连接头(7)上设有与下连接槽(10)配合的下连接条(20)和与上连接槽(9)配合的上连接条(21),所述上连接条(21)设有与卡块(12)相契合的第一限位槽(22);所述下连接条(20)上设有与压帽(18)相契合的第二限位槽(23);所述支撑钢柱(2)与纵梁(4)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式构件连接的钢结构房屋,包括整体框架(1),整体框架(1)由支撑钢柱(2)、横杆(3)、纵梁(4)、横梁(5)组成,其特征在于:支撑钢柱(2)和纵梁(4)的内侧设有连接构件(6),支撑钢柱(2)经连接构件(6)连接有横杆(3),纵梁(4)经连接构件(6)连接有横梁(5),所述的连接构件(6)包括相互配合的上连接头(7)和下连接头(8),所述的下连接头(8)固定在支撑钢柱(2)和纵梁(4)的内侧,所述的上连接头(7)固定在横杆(3)和横梁(5)的两端;所述的下连接头(8)上设有呈阶梯形分布的上连接槽(9)和下连接槽(10);所述上连接槽(9)的侧壁设有第一条形槽(11),第一条形槽(11)内嵌设有卡块(12),所述卡块(12)的上端面设有倾斜的斜面(13);所述卡块(12)的内侧设有嵌套槽(14);所述第一条形槽(11)上设有与嵌套槽(14)相配合的固定杆(15),固定杆(15)上套设有的复位弹簧(16);所述下连接槽(10)的侧壁设有第二条形槽(17),第二条形槽(17)上设有半球形的压帽(18),压帽(18)与第二条形槽(17)之间设有压缩弹簧(19);所述上连接头(7)上设有与下连接槽(10)配合的下连接条(20)和与上连接槽(9)配合的上连接条(21),所述上连接条(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周鑫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万能绿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