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混凝土、耐磨地坪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137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混凝土、耐磨地坪及其施工方法,属于混凝土耐磨地坪的技术领域。耐磨混凝土包括水泥24‑35份、碎石30‑50份、改性钢渣砂70‑80份、粉煤灰5‑10份、可再分散乳胶粉3‑6份、水14‑20份、减水剂0.1‑0.3份、消泡剂0.05‑0.1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15‑0.35份,改性钢渣砂的制备包括:将钢渣原料进行粉磨处理获得钢渣砂,粉磨处理期间,加入占钢渣原料重量比为0.5‑1.2%的复合助剂,复合助剂包括重量份比为1:(1‑5)的胶体石墨粉和氧化镁;将钢渣砂浸于体积浓度为0.2‑0.5%的硅烷偶联剂水溶液中1‑1.5h,干燥即得。耐磨地坪施工包括:基层清理;模板铺设;耐磨混凝土制备:制备改性钢渣砂,将除改性钢渣砂以外的混凝土组分混合得预混料;钢渣砂加入预混料混合即得;浇筑;整平;养护。

A kind of wear-resistant concrete, wear-resistant floor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混凝土、耐磨地坪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耐磨地坪的
,特别涉及一种耐磨混凝土、耐磨地坪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地坪是底层房建与土层相接触的部分,由于地坪承受底层房间的载荷,故要求其需要抗压能力强、耐磨损程度高、不易出现裂缝等,以提高其使用性能,减轻后期维护维修成本,提高使用寿命。钢渣是炼钢过程中排放的一种废渣。目前,我国钢渣的年排放量可达上亿吨,但钢渣利用率不足17%,造成钢渣大量堆积。堆积的钢渣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钢渣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炼钢过程中侵蚀下来的炉衬材料、铁液与废钢中所含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泥沙、造渣剂、冷却剂、氧化剂、脱氧产物、脱硫产物等。钢渣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好、耐腐蚀等优良性能。将钢渣应用于耐磨混凝土中,进行用于耐磨地坪的施工中,不仅有利于提高耐磨地坪的工程质量,而且有利于钢渣的废物利用。但是,将钢渣加入混凝土中,钢渣与混凝土基体之间的结合性能较差,影响混凝土的最终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耐磨混凝土,以达到改善钢渣与混凝土基体之间的结合性能,提高混凝土的耐磨性和力学性能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耐磨混凝土,按重量份计,包括有以下组分:水泥24-35份、碎石30-50份、改性钢渣砂70-80份、粉煤灰5-10份、可再分散乳胶粉3-6份、水14-20份、减水剂0.1-0.3份、消泡剂0.05-0.1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15-0.35份,所述钢渣砂的制备包括有以下步骤:a、将钢渣原料进行粉磨处理获得钢渣砂,粉磨处理期间,加入占钢渣原料重量比为0.5-1.2%的复合助剂,其中,复合助剂包括重量份比为1:(1-5)的胶体石墨粉和氧化镁;b、将钢渣砂浸泡于体积浓度为0.2-0.5%的硅烷偶联剂的水溶液中1-1.5h,取出干燥得改性钢渣砂。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采用改性钢渣砂代替传统混凝土中的砂,一方面,钢渣本身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加入混凝土后,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耐磨性;另一方面,大量改性钢渣砂的使用能够实现钢渣的废物利用,能够减轻钢渣堆积占用土地资源以及污染环境的现象。本专利技术在制备改性钢渣砂的过程中,在粉磨处理中加入胶体石墨粉和氧化镁组合而成的复合助剂,粉磨过程中,胶体石墨粉和氧化镁附着在钢渣颗粒的表面,一方面,有利于钢渣颗粒裂缝的成长,另一方面,防止钢渣颗粒再次结合,加快粉磨过程。粉磨后的钢渣颗粒表面经过硅烷偶联剂改性之后形成改性钢渣砂,改性钢渣砂与混凝土的其他原料组分混合后:一方面,硅烷偶联剂的存在能够提高改性钢渣砂与可再分散乳胶粉等原料组分之间的连接性能;另一方面,混凝土内部因水化反应产生水化热,粘附在钢渣砂颗粒表面的氧化镁在水化热的热量作用下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钢渣砂颗粒与其他组分之间的连接性能,而且还能填充钢渣砂与其他组分界面之间的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耐磨性和力学性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对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进行表面处理,从而提高其与可再分散乳胶粉之间的结合性能,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力学性能。此外,改性钢渣砂与其他原料组分混合后,粘附在改性钢渣砂表面的胶体石墨粉能够提高改性钢渣砂周围的可再分散乳胶粉的耐碱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改性钢渣砂的界面强度,提高混凝土的耐磨性和力学性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渣原料的粒径为2.5-8mm,粉磨处理获得的钢渣砂的粒径为0.5-2.5mm。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采用上述复合助剂的情况下,采用粒径为2.5-8mm的钢渣原料粉磨获得粒径为0.5-2.5mm的钢渣砂,粉磨后的钢渣砂的粒径集中,细粉量少,产率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渣原料的比表面积为90-140m2/kg,钢渣原料与氧化镁的重量份之比为1:(0.004-0.007)。本专利技术采用的钢渣原料的粒径为2.5-8mm,比表面积为90-140m2/kg,实验证明,当钢渣原料与氧化镁的重量份之比为1:(0.004-0.007)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更佳,这可能与适量的氧化镁能够有效填充改性钢渣砂的表面和界面有关。氧化镁含量过少,不足以起到填充效果。氧化镁含量过多,使得改性钢渣粉的界面处生成的氢氧化镁过多,反而降低了改性钢渣粉的界面强度,造成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下降。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可再分散乳胶粉与胶体石墨粉的重量份比为1:(0.06-0.1)。实验证明,当可再分散乳胶粉与胶体石墨粉的重量份比为1:(0.06-0.1)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更佳,这可能与改性钢渣砂界面处的可再分散乳胶粉的强度有关。胶体石墨粉含量过少,不足以起到提高可再分散乳胶粉的耐碱性的效果。由于胶体石墨粉具有一定的润滑性,若胶体石墨粉含量过多,反而降低了改性钢渣粉的界面连接性和界面强度,造成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下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碎石的粒径为5-30mm,含泥量≤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选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二:提供一种上述耐磨混凝土浇注的耐磨地坪。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三:提供一种上述耐磨地坪的施工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a,基层清理,进行标高和压实施工;b,模板铺设;c,耐磨混凝土的制备:制备改性钢渣砂;将除改性钢渣砂以外的其他耐磨混凝土的组分混合均匀,获得预混料;将钢渣砂加入预混料中混合均匀,得耐磨混凝土;d,耐磨混凝土浇筑;e,整平;f,养护。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改性钢渣砂代替传统混凝土中的砂,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耐磨性,实现钢渣的废物利用,减轻钢渣堆积占用土地资源以及污染环境的现象;2、制备改性钢渣砂时,粉磨处理时加入胶体石墨粉和氧化镁组合而成的复合助剂,加快粉磨过程,改性处理时的硅烷偶联剂能够提高改性钢渣砂与混凝土其他原料组分的结合性能;3、混凝土内部因水化反应产生水化热,粘附在钢渣砂颗粒表面的氧化镁在水化热的热量作用下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能够提高钢渣砂颗粒与其他组分之间的连接性能,填充钢渣砂的界面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力学性能;4、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对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进行表面处理,从而提高其与可再分散乳胶粉之间的结合性能,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力学性能;5、粘附在改性钢渣砂表面的胶体石墨粉能够提高改性钢渣砂周围的可再分散乳胶粉的耐碱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改性钢渣砂的界面强度,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中:采用的水泥为强度等级为42.5R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的碎石的粒径为5-30mm,含泥量≤5%;采用的粉煤灰的粒径≤0.1mm;采用的减水剂为型号为8020的聚羧酸减水剂;采用的消泡剂为SD998有机硅消泡剂;采用的阴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磨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有以下组分:水泥24-35份、碎石30-50份、改性钢渣砂70-80份、粉煤灰5-10份、可再分散乳胶粉3-6份、水14-20份、减水剂0.1-0.3份、消泡剂0.05-0.1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15-0.35份,/n所述改性钢渣砂的制备包括有以下步骤:/na、将钢渣原料进行粉磨处理获得钢渣砂,粉磨处理期间,加入占钢渣原料重量比为0.5-1.2%的复合助剂,其中,复合助剂包括重量份比为1:(1-5)的胶体石墨粉和氧化镁;/nb、将钢渣砂浸泡于体积浓度为0.2-0.5%的硅烷偶联剂的水溶液中1-1.5h,取出干燥得改性钢渣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有以下组分:水泥24-35份、碎石30-50份、改性钢渣砂70-80份、粉煤灰5-10份、可再分散乳胶粉3-6份、水14-20份、减水剂0.1-0.3份、消泡剂0.05-0.1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15-0.35份,
所述改性钢渣砂的制备包括有以下步骤:
a、将钢渣原料进行粉磨处理获得钢渣砂,粉磨处理期间,加入占钢渣原料重量比为0.5-1.2%的复合助剂,其中,复合助剂包括重量份比为1:(1-5)的胶体石墨粉和氧化镁;
b、将钢渣砂浸泡于体积浓度为0.2-0.5%的硅烷偶联剂的水溶液中1-1.5h,取出干燥得改性钢渣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渣原料的粒径为2.5-8mm,粉磨处理获得的钢渣砂的粒径为0.5-2.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磨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渣原料的比表面积为90-140m2/kg,钢渣原料与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佼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志达商品混凝土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