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1275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退火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退火装置和安装在机架上的冷却腔室,所述的冷却腔室上设置有进线口和出线口,底面上固定设置有分隔板,所述的分隔板垂直于冷却腔室的底面,且高度小于冷却腔室的高度,分隔板的宽度与冷却腔室的宽度相等,进线口和出线口分别位于分隔板的两侧,且其高度均高于分隔板,冷却腔室中位于分隔板靠近进线口的一侧为油冷腔室,位于分隔板靠近出线口的一侧为水冷腔室,油冷腔室的底部、水冷腔室的底部和分隔板的正上方均设置有导向轮。可以对进入冷却腔室内的铜丝进行分步冷却,提高了冷却的效果,减少了对铜丝使用性能的影响。

A kind of anneal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退火机
本技术涉及铜丝加工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退火机。
技术介绍
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报出足够时间然后易适宜速度冷却,能够提高加工出来的金属质量。目前,在铜丝生产行业中,通常是采用退火机来进行退火操作。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67651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铜拉丝退火机,包括退火装置,所述的退火装置包括若干个滑轮和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电极轮、第二电极轮和第三电极轮,第一电极轮和第二电极轮之间为预热区间,第二电极轮和第三电极轮之间为退火区间,在第二电极轮和第三电极轮之间设置有保护待退火丝不被氧化的蒸汽区域,第三电极轮的输出端设置有冷却区域。冷却区域内设置有冷却液。但是这样的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只是通过一个冷却区域对铜丝进行一次性冷却退火,由于温差过大,很容易影响到退火的效果,进而影响铜丝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退火机,能够使铜丝平稳冷却,降低冷却对铜丝退火效果的影响。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退火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退火装置和安装在机架上的冷却腔室,所述的冷却腔室上设置有进线口和出线口,底面上固定设置有分隔板,所述的分隔板垂直于冷却腔室的底面,且高度小于冷却腔室的高度,分隔板的宽度与冷却腔室的宽度相等,进线口和出线口分别位于分隔板的两侧,且其高度均高于分隔板,冷却腔室中位于分隔板靠近进线口的一侧为油冷腔室,位于分隔板靠近出线口的一侧为水冷腔室,油冷腔室的底部、水冷腔室的底部和分隔板的正上方均设置有导向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铜丝退火完成进行冷却的时候,铜丝先进入冷却腔室内。铜丝先经过油冷腔室并绕过油冷腔室底部的导向轮,然后经过分隔板上侧的导向轮,接着铜丝经过水冷腔室并绕过水冷腔室底部的导向轮,最后再从出线口穿出。通过分隔板将一个冷却腔室分隔成为油冷腔室和水冷腔室,对进入冷却腔室内的铜丝进行分步冷却,提高了冷却的效果,降低对退火效果的影响,减少了对铜丝使用性能的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机架上固定设置有第三电极腔室和保护腔室,油却腔室位于冷却腔室中靠近第三电极腔室的一侧,保护腔室的一端与第三电极腔室连接,另一端与进线口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铜丝在从第三电极腔室内穿出的时候,铜丝还是保持着高温的状态,这个时候的铜丝很容易被氧化,通过保护腔室来减少铜丝被氧化的量,并将铜丝直接送入冷却腔室内进行冷却,降低了对铜丝使用性能的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出线口固定设置在水冷腔室的顶面,且位于水冷腔室内的导向轮远离油冷腔室一侧的正上方,在机架上固定安装有鼓风装置,所述的鼓风装置位于水冷腔室的上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铜丝穿出冷却腔室后,通过鼓风装置将铜丝上的水分吹干,以及进行进一步的冷却。将出线孔设置在水冷腔室的顶面,可以减少冷却腔室的占用空间,并使机架上的结构更为紧凑,从而减少了整个退火机的占地空间,节约了生产成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冷却腔室与机架固定连接的面为冷却腔室中垂直于分隔板的侧面,所述的冷却腔室与机架固定连接的面上开设有进油口、退油口、进水口和退水口,进油口和退油口位于油冷腔室内,进油口位于油冷腔室的上端,退油口位于油冷腔室的底端,进水口和退水口位于水冷腔室内,进水口位于水冷腔室的上端,退水口位于水冷腔室的底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进油口和进水口来向冷却腔室内填充作为冷却液的油和水,在退火完成后,可以通过退油口和退水口来将冷却腔室内的油和水排出,使用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进水口和进油口所在的高度均低于分隔板上端所在的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过进油口和进水口向冷却腔室内注入油和水时,油和水不易漫过分隔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冷却腔室的一侧侧壁为盖板,盖板垂直于分隔板且与冷却腔室铰接连接,盖板的横截面不小于冷却腔室的横截面大小,在冷却腔室上和盖板远离铰接处的侧边处固定安装有锁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打开盖板,直接的观察到冷却腔室的内侧,便于安装铜丝和清洁冷却腔室内侧。在使用冷却腔室的时候,可以通过盖上盖板以及锁紧锁扣来将冷却腔室关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冷却腔室的侧壁和分隔板中与盖板贴合的侧面上凸出形成有密封条,所述的盖板贴合冷却腔室和分隔板的侧面上开设有密封槽,密封条的横截面与密封槽的横截面相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将盖板盖设在冷却腔室上的时候,通过密封条和密封槽来将冷却腔室与盖板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使冷却腔室内的油和水不易泄露。并使油冷腔室的油和水冷腔室内的水不易穿过盖板和分隔板之间的缝隙。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水冷腔室内的导向轮和分隔板上侧的导向轮上均设置有两道走线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将铜丝先绕过位于分隔板上侧的导向轮,再从水冷腔室内的导向轮靠近分隔板一侧的下侧绕过,接着再将铜丝从分隔板上的导向轮远离水冷腔室一侧的上侧绕过,最终再从水冷腔室内的导向轮靠近分隔板一侧的下侧绕过。这样的结构形成一个张紧结构,能够对铜线进行张紧,使铜线不易从导向轮上脱落,影响该设备的正常工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可以对进入冷却腔室内的铜丝进行分步冷却,提高了冷却的效果,减少了对铜丝使用性能的影响;2、能够将铜丝张紧,使铜线不易从导向轮上脱落,影响该设备的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冷却腔室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冷却腔室内张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机架;11、第一电极轮;12、第二电极轮;13、第三电极轮;14、第三电极腔室;15、保护腔室;2、冷却腔室;21、分隔板;22、进线口;23、出线口;24、油冷腔室;25、水冷腔室;26、导向轮;27、走线槽;3、鼓风装置;4、盖板;41、锁扣;42、密封条;43、密封槽;44、进油口;45、退油口;46、进水口;47、退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机架1、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的退火装置和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的冷却腔室2。退火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的第一电极轮11、第二电极轮12和第三电极轮13,在第三电极轮13外侧安装有第三电极腔室14。在机架1上固定安装有保护腔室15和冷却腔室2,保护腔室15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电极腔室14和冷却腔室2连接。因为铜丝在从第三电极腔室14内穿出的时候,还是保持着高温的状态,这个时候的铜丝很容易被氧化,而保护腔室15可以减少铜丝被氧化的量,降低了对铜丝使用性能的影响。如图2和图3所示,冷却腔室2的底面上一体成型有垂直于冷却腔室2底面的分隔板21,分隔板21的高度小于冷却腔室2的高度,分隔板21的宽度等于冷却腔室2的宽度。在冷却腔室2上固定安装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退火机,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退火装置和安装在机架(1)上的冷却腔室(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腔室(2)上设置有进线口(22)和出线口(23),底面上固定设置有分隔板(21),所述的分隔板(21)垂直于冷却腔室(2)的底面,且高度小于冷却腔室(2)的高度,分隔板(21)的宽度与冷却腔室(2)的宽度相等,进线口(22)和出线口(23)分别位于分隔板(21)的两侧,且其高度均高于分隔板(21),冷却腔室(2)中位于分隔板(21)靠近进线口(22)的一侧为油冷腔室(24),位于分隔板(21)靠近出线口(23)的一侧为水冷腔室(25),油冷腔室(24)的底部、水冷腔室(25)的底部和分隔板(21)的正上方均设置有导向轮(2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退火机,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退火装置和安装在机架(1)上的冷却腔室(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腔室(2)上设置有进线口(22)和出线口(23),底面上固定设置有分隔板(21),所述的分隔板(21)垂直于冷却腔室(2)的底面,且高度小于冷却腔室(2)的高度,分隔板(21)的宽度与冷却腔室(2)的宽度相等,进线口(22)和出线口(23)分别位于分隔板(21)的两侧,且其高度均高于分隔板(21),冷却腔室(2)中位于分隔板(21)靠近进线口(22)的一侧为油冷腔室(24),位于分隔板(21)靠近出线口(23)的一侧为水冷腔室(25),油冷腔室(24)的底部、水冷腔室(25)的底部和分隔板(21)的正上方均设置有导向轮(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1)上固定设置有第三电极腔室(14)和保护腔室(15),油却腔室位于冷却腔室(2)中靠近第三电极腔室(14)的一侧,保护腔室(15)的一端与第三电极腔室(14)连接,另一端与进线口(2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退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线口(23)固定设置在水冷腔室(25)的顶面,且位于水冷腔室(25)内的导向轮(26)远离油冷腔室(24)一侧的正上方,在机架(1)上固定安装有鼓风装置(3),所述的鼓风装置(3)位于水冷腔室(25)的上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退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腔室(2)与机架(1)固定连接的面为冷却腔室(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国威线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