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扩培及微污染水体深度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01235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扩培及微污染水体深度净化系统,其包括一格栅、一微纳米气泡机、一微生物扩培器及由砾石、黏土和沉水植物构成的微生物强化处理区,其能够有效消减底泥,特别是浮泥中的有机污染物,快速修复并重建污染水体的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污染水体提升至河床上游,依次通过格栅、微纳米气泡机及微生物扩培器,经过滤、充氧、微生物快速扩培后,引入纳污水体中。纳污水体中设置砾石、黏土和沉水植物,强化微生物的处理效果,并营造自然生境,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污染水体的循环处理,河道中的污染物是微生物扩培的天然营养源,具有高效、安全、适用范围广、抗污染冲击强的特点。

A system of microbial culture and deep purification of micro polluted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扩培及微污染水体深度净化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环境治理及水质深度提升的微污染修复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生物扩培及微污染水体深度净化系统。技术背景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水污染造成的水生态系统破坏,水体自净能力降低,蓝藻、水绵等富营养化现象威胁,严重时导致的水体黑臭现象,不仅影响城市环境,对周边居民的生活也造成巨大影响。自2015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后,根据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信息发布平台的最新消息,目前认定的2100个黑臭水体已完成治理1745个。现阶段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全面消除黑臭水体以及微污染水体水质深度净化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在目前的水环境治理技术中,物理化学方法多为底泥疏浚、投撒化学药剂,治标不治本,费用昂贵,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法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技术方法,较多的是外加菌种,存在安全风险且易流失,需要每批次重新添加,易受环境条件如温度、pH影响,效果受限,修复周期较长。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原位扩培,不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生物扩培及微污染水体深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一格栅、一微纳米气泡机、一微生物扩培器及由砾石、黏土和沉水植物构成的微生物强化处理区;进水管路,其一端连通污染水体,另一端向河床上游的格栅输送污水;污水依次通过格栅、微纳米气泡机与微生物扩培器,经过滤、曝气与微生物扩培后出水;出水管路,其一端连通微生物扩培器出水口,另一端通向污染水体的砾石层;纳污水体淤泥上层设置砾石、黏土和沉水植物,构建微生物强化处理区和水生态修复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扩培及微污染水体深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一格栅、一微纳米气泡机、一微生物扩培器及由砾石、黏土和沉水植物构成的微生物强化处理区;进水管路,其一端连通污染水体,另一端向河床上游的格栅输送污水;污水依次通过格栅、微纳米气泡机与微生物扩培器,经过滤、曝气与微生物扩培后出水;出水管路,其一端连通微生物扩培器出水口,另一端通向污染水体的砾石层;纳污水体淤泥上层设置砾石、黏土和沉水植物,构建微生物强化处理区和水生态修复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扩培及微污染水体深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路另一端与格栅连接处设有进水阀门,格栅出水管路设有出水阀门;格栅出水管路连通微纳米气泡机进水管路,设有进水阀门,微纳米气泡机出水管路设有出水阀门;微纳米气泡机出水管路连通微生物扩培器进水管路,设有进水阀门,微生物扩培器出水管路通向污染水体砾石层,设有出水阀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梦李依样杨少杰欧伟阳柴苑苑刘斌玲刘嘉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睿洋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