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印刷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101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面印刷生产线,包括第一印刷头、第二印刷头、第一升降机构、平移机构、吸盘组件和两个第一传输线,两个第一传输线平行布置,两个第一传输线均设置在平移机构上,并在该平移机构的驱使下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第一升降机构布置在两个第一传输线之间,第一印刷头设置在第一升降机构上,并在该第一升降机构的驱使下促使其高于第一传输线的传输面和低于第一传输线的传输面,第二印刷头布置在第一印刷头的上方,吸盘组件用于将两个第一传输线上所传输板料送至第一印刷头上。能够同时对板料的两个面进行印刷,而且印刷过程中不需要翻面,从而能够有效保证印刷质量,省掉了翻面和重新定位装置,节约了时间,提升了生产效益。

A double sided printing production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面印刷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
,具体涉及一种双面印刷生产线。
技术介绍
现有的印刷生产线在对板料进行印刷时只能是先印刷一面,然后再翻面后印刷第二面,在翻面过程中会造成板料偏位,需要重新调整板料位置后再印刷第二面,非常不方便,耗时长,而且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面印刷生产线,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面印刷生产线,包括第一印刷头、第二印刷头、第一升降机构、平移机构、吸盘组件和两个第一传输线,两个第一传输线平行布置,两个第一传输线均设置在平移机构上,并在该平移机构的驱使下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第一升降机构布置在两个第一传输线之间,第一印刷头设置在第一升降机构上,并在该第一升降机构的驱使下促使其高于第一传输线的传输面和低于第一传输线的传输面,第二印刷头布置在第一印刷头的上方,吸盘组件用于将两个第一传输线上所传输板料送至第一印刷头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同时对板料的两个面进行印刷,而且印刷过程中不需要翻面,从而能够有效保证印刷质量,省掉了翻面和重新定位装置,节约了时间,提升了生产效益;将印刷和传输组合设置在一起,可以缩短生产线长度,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两者融合后各自的功能互不影响。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还包括第二传输线、第一图像采集组件和第二图像采集组件,第二传输线的进料端与两个第一传输线的出料端相连,第二传输线的第一传送带为透明传送带,第一图像采集组件和第二图像采集组件分别布置在透明传送带的下方和上方,且各自的采集镜头均朝向透明传送带上所传送的板料;该进一步所能够达到的效果为:在一次性完成双面印刷后,可以一次对两个面进行图像采集,以便检测印刷是否合格,相对现有检测方式而言,不需要对板料进行翻面后再检测第二面,缩短了时间和减短了生产线的长度。进一步,还包括控制器,第一升降机构、平移机构、吸盘组件、第一传输线、第二传输线、第一图像采集组件和第二图像采集组件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该进一步所能够达到的效果为:能够有效实现联动控制。进一步,平移机构包括底座和第一伸缩组件,两个第一传输线分别布置在底座的两侧,第一伸缩组件设置在底座上,两个第一传输线均与第一伸缩组件相连接,第一伸缩组件与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第一伸缩组件为多个电缸,部分电缸的杆体与两个第一传输线中的一个相连接,部分电缸的杆体与两个第一传输线中的另一个相连接。进一步,第一传输线包括第四传送辊、第五传送辊、第二传送带、第二驱动电机、底板和两个安装架,两个安装架分别设置在底板的两端,第四传送辊和第五传送辊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安装架上,第二传送带绕设着第四传送辊和第五传送辊,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四传送辊的一端相连接,第二驱动电机与第四传送辊所在安装架相固定;电缸的杆体与底板相连接,第二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第一传输线还包括导向杆,底座上沿电缸的伸缩方向设有导向孔,导向杆的一端与底板相连接,导向杆的另一端活动承插进导向孔内;该进一步所能够达到的效果为:能够提升第一传输线在移动过程中的平稳性。进一步,吸盘组件包括第二升降机构、第二伸缩机构、真空吸盘和真空发生器,第二伸缩机构设置在底座上,第二伸缩机构的伸缩方向与第一传输线的传送方向相同,第二升降机构设置在第二伸缩机构上,真空吸盘设置在第二升降机构上,真空发生器通过管路与真空吸盘相连,真空吸盘在第二升降机构的驱使下促使其高于第一传输线的传输面和低于第一传输线的传输面,第二升降机构、第二伸缩机构和真空发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第二传输线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传送辊、第二传送辊、第三传送辊、遮光罩、第一传送带、第一驱动电机和两块安装板,两块安装板均竖直布置,第一传送辊、第二传送辊和第三传送辊依次布置在两块安装板之间,且第一传送辊、第二传送辊和第三传送辊的两端均分别与两块安装板转动连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布置在两块安装板之间,且第一挡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安装板相连接,第二挡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安装板相连接,第二传送辊低于第一传送辊和第三传送辊,第一传送带绕设着第一传送辊、第二传送辊和第三传送辊,遮光罩为内部中空、下端开口的箱式结构,遮光罩的开口端与两块安装板相连接;第一挡板与遮光罩的开口端之间具有第一间隙,该第一间隙形成入料口;第二挡板与遮光罩的开口端之间具有第二间隙,该第二间隙形成出料口;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传送辊的一端相连接,第一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图像采集组件设置在第二传送辊的上方,且位于第一传送带所围区域内,第一图像采集组件与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二图像采集组件设置在遮光罩内;该进一步所能够达到的效果为:第二传送辊的加入能够为第一图像采集组件提供较大的安装范围,确保第一图像采集组件能够有效的采集到图像信息。进一步,第一图像采集组件包括相机、光源和安装机架,安装机架与两块安装板相连接,相机和光源均设置在安装机架上,相机和光源均与控制器电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双面印刷生产线部分结构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双面印刷生产线部分结构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传输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双面印刷生产线,包括第一印刷头1、第二印刷头2、第一升降机构3、平移机构4、吸盘组件5和两个第一传输线6,两个第一传输线6平行布置,两个第一传输线6均设置在平移机构4上,两个第一传输线6在平移机构4的驱使下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第一升降机构3布置在两个第一传输线6之间,第一印刷头1设置在第一升降机构3上,第一印刷头1在第一升降机构3的驱使下促使其高于第一传输线6的传输面和低于第一传输线6的传输面,只有当两个第一传输线6在平移机构4的驱使下相互远离时,第一印刷头1才会在第一升降机构3的驱使下促使其高于第一传输线6的传输面,只有当两个第一传输线6在平移机构4的驱使下相互靠近时,第一印刷头1才会在第一升降机构3的驱使下促使其低于第一传输线6的传输面,此时,第一印刷头1被隐藏。第二印刷头2布置在第一印刷头1的上方,吸盘组件5用于将两个第一传输线6上所传输板料送至第一印刷头1上。如图1、图2、图3所示,实施例2,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作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双面印刷生产线还包括第二传输线7、第一图像采集组件8和第二图像采集组件9,第二传输线7的进料端与两个第一传输线6的出料端相连,第二传输线7的第一传送带710为透明传送带,第一图像采集组件8和第二图像采集组件9分别布置在透明传送带的下方和上方,且各自的采集镜头均朝向透明传送带上所传送的板料。如图1、图2、图3所示,实施例3,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所作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双面印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面印刷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印刷头(1)、第二印刷头(2)、第一升降机构(3)、平移机构(4)、吸盘组件(5)和两个第一传输线(6),两个所述第一传输线(6)平行布置,两个所述第一传输线(6)均设置在所述平移机构(4)上,并在该平移机构(4)的驱使下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所述第一升降机构(3)布置在两个所述第一传输线(6)之间,所述第一印刷头(1)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机构(3)上,并在该第一升降机构(3)的驱使下促使其高于第一传输线(6)的传输面和低于第一传输线(6)的传输面,所述第二印刷头(2)布置在所述第一印刷头(1)的上方,所述吸盘组件(5)用于将两个第一传输线(6)上所传输板料送至第一印刷头(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印刷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印刷头(1)、第二印刷头(2)、第一升降机构(3)、平移机构(4)、吸盘组件(5)和两个第一传输线(6),两个所述第一传输线(6)平行布置,两个所述第一传输线(6)均设置在所述平移机构(4)上,并在该平移机构(4)的驱使下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所述第一升降机构(3)布置在两个所述第一传输线(6)之间,所述第一印刷头(1)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机构(3)上,并在该第一升降机构(3)的驱使下促使其高于第一传输线(6)的传输面和低于第一传输线(6)的传输面,所述第二印刷头(2)布置在所述第一印刷头(1)的上方,所述吸盘组件(5)用于将两个第一传输线(6)上所传输板料送至第一印刷头(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印刷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传输线(7)、第一图像采集组件(8)和第二图像采集组件(9),所述第二传输线(7)的进料端与两个第一传输线(6)的出料端相连,所述第二传输线(7)的第一传送带(710)为透明传送带,所述第一图像采集组件(8)和所述第二图像采集组件(9)分别布置在透明传送带的下方和上方,且各自的采集镜头均朝向透明传送带上所传送的板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面印刷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10),所述第一升降机构(3)、所述平移机构(4)、所述吸盘组件(5)、所述第一传输线(6)、所述第二传输线(7)、所述第一图像采集组件(8)和所述第二图像采集组件(9)分别与所述控制器(10)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面印刷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机构(4)包括底座(410)和第一伸缩组件(420),两个所述第一传输线(6)分别布置在所述底座(410)的两侧,所述第一伸缩组件(420)设置在所述底座(410)上,两个所述第一传输线(6)均与所述第一伸缩组件(420)相连接,所述第一伸缩组件(420)与所述控制器(10)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面印刷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组件(420)为多个电缸,部分电缸的杆体与两个所述第一传输线(6)中的一个相连接,部分电缸的杆体与两个所述第一传输线(6)中的另一个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面印刷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线(6)包括第四传送辊(610)、第五传送辊(620)、第二传送带(630)、第二驱动电机(640)、底板(650)和两个安装架(660),两个所述安装架(660)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650)的两端,所述第四传送辊(610)和所述第五传送辊(620)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安装架(660)上,所述第二传送带(630)绕设着所述第四传送辊(610)和所述第五传送辊(620),所述第二驱动电机(640)的输出轴与所述第四传送辊(610)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640)与所述第四传送辊(610)所在安装架(660)相固定;所述电缸的杆体与所述底板(650)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640)与所述控制器(10)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面印刷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线(6)还包括导向杆(670),所述底座(410)上沿电缸的伸缩方向设有导向孔(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威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