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979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车车架,包括有前脚组、后脚组、前撑杆、手推杆、前连杆、后连杆和锁定装置,前脚组包括有前脚杆,后脚组包括有后脚杆,前脚杆的上端与后脚杆的上端转动连接,前撑杆的下端与后脚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手推杆上且靠近其下端位置与前撑杆的上端转动连接,前连杆的下端与前脚杆转动连接,前连杆的上端与后连杆的下端转动连接,后连杆的上端与手推杆的下端转动连接,后连杆上且靠近其下端位置与后脚杆转动连接,后连杆与手推杆之间设有用于在婴儿车车架从展开状态解锁后使其能自动移动至折叠状态的驱动件,整个折叠过程自动进行,折叠动作迅速,非常快捷和方便,且折叠后婴儿车车架能够长久的处于紧密的折叠状态。

A kind of stroller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儿车车架
本技术涉及婴儿车
,尤其涉及一种婴儿车车架。
技术介绍
婴儿车已经成为婴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产品。目前市场上的婴儿车一般都能折叠,折叠后的婴儿车便于携带,可以放在汽车尾箱或飞机行李架内。中国技术专利“一种婴儿车,申请号为201820201602.7”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折叠后体积小、安全性好的婴儿车,但这种婴儿车仍存在如下的不足:在折叠时锁定装置解锁后,仍需手动将婴儿车进行折叠,且折叠完成后婴儿车不能长久地处于紧密的折叠状态。本技术即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研究提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婴儿车车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婴儿车车架,能从展开状态移动至折叠状态,包括有前脚组、后脚组、前撑杆、手推杆、前连杆、后连杆和锁定装置,所述前脚组包括有前脚杆,所述后脚组包括有后脚杆,所述前脚杆的上端与后脚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前撑杆的下端与后脚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手推杆上且靠近其下端位置与所述前撑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儿车车架,能从展开状态移动至折叠状态,包括有前脚组(1)、后脚组(2)、前撑杆(3)、手推杆(4)、前连杆(5)、后连杆(6)和锁定装置(7),所述前脚组(1)包括有前脚杆(11),所述后脚组(2)包括有后脚杆(21),所述前脚杆(11)的上端与后脚杆(21)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前撑杆(3)的下端与后脚杆(21)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手推杆(4)上且靠近其下端位置与所述前撑杆(3)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前连杆(5)的下端与前脚杆(11)转动连接,所述前连杆(5)的上端与后连杆(6)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后连杆(6)的上端与手推杆(4)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后连杆(6)上且靠近其下端位置与后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车车架,能从展开状态移动至折叠状态,包括有前脚组(1)、后脚组(2)、前撑杆(3)、手推杆(4)、前连杆(5)、后连杆(6)和锁定装置(7),所述前脚组(1)包括有前脚杆(11),所述后脚组(2)包括有后脚杆(21),所述前脚杆(11)的上端与后脚杆(21)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前撑杆(3)的下端与后脚杆(21)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手推杆(4)上且靠近其下端位置与所述前撑杆(3)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前连杆(5)的下端与前脚杆(11)转动连接,所述前连杆(5)的上端与后连杆(6)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后连杆(6)的上端与手推杆(4)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后连杆(6)上且靠近其下端位置与后脚杆(21)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7)设置在所述手推杆(4)与所述前撑杆(3)之间用于使所述婴儿车车架锁定于展开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立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铭冠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