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轮眉下饰板与翼子板的配合结构、前轮眉下饰板及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958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4:23
一种前轮眉下饰板与翼子板的配合结构、前轮眉下饰板及车,其中,前轮眉下饰板(1)与翼子板(2)的配合结构,包括前轮眉下饰板(1)、翼子板(2)和卡接部(3);所述卡接部(3)设置在所述前轮眉下饰板(1)的下部且靠近车轮一侧;所述翼子板(2)底端与所述卡接部(3)适配卡合。通过该结构在不影响翼子板(2)自己安装及配合需求的前提下,仅通过更改前轮眉下饰板(1)自身结构,以解决轮眉自身安装需求,并同时确保轮眉与前门防擦板的面差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轮眉下饰板与翼子板的配合结构、前轮眉下饰板及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装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轮眉下饰板与翼子板的配合结构、前轮眉下饰板及车。
技术介绍
轮眉也就是汽车轮眉的简称,指的是轮胎上沿的装饰条,也就是就是汽车轮胎上面翼子板突出的一个半圆型的部件。翼子板是遮盖车轮的车身外板,因旧式车身上该部件形状及位置似鸟翼而得名。按照安装位置又分为前翼子板和后翼子板,其中前翼子板安装在前轮处,必须要保证前轮转动及跳动时的最大极限空间,因此设计者会根据选定的轮胎型号尺寸用“车轮跳动图”来验证翼子板的设计尺寸是否合适。如图1和图2所示,前轮眉与翼子板的配合,在翼子板下端区域,往往由于翼子板自身的安装及间隙面差配合需要,导致靠近前门一侧的下端区域无空间用于布置轮眉与翼子板的安装结构,出现轮眉与翼子板安装牢度不够,易出现松动的问题,由于该区域无固定点,导致前轮眉与前门防擦板下端面差易出现不满足要求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轮眉下饰板与翼子板的配合结构、前轮眉下饰板及车以解决上述问题。(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前轮眉下饰板与翼子板的配合结构,包括前轮眉下饰板、翼子板和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设置在所述前轮眉下饰板的下部且靠近车轮一侧;所述翼子板底端与所述卡接部适配卡合。进一步地,所述卡接部为所述前轮眉下饰板底部且靠近前门一侧向外延伸出的凸起。进一步地,所述凸起为多个,多个所述凸起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翼子板相卡接的面与所述前轮眉下饰板相重合的面所呈的角度为95-110度。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前轮眉下饰板,设置有如上述方案所述的前轮眉下饰板与翼子板的配合结构。根据本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设置有如上述方案所述的前轮眉下饰板与翼子板的配合结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前轮眉下饰板与翼子板的配合结构,包括前轮眉、翼子板和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设置在所述前轮眉的下部且靠近车轮一侧;所述翼子板底端与所述卡接部适配卡合。(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本技术前轮眉下饰板与翼子板的配合结构在不影响翼子板自己安装及配合需求的前提下,仅通过更改前轮眉下饰板自身结构,以解决轮眉自身安装需求,并同时确保轮眉与前门防擦板的面差满足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前轮眉下部与翼子板装配区域无前轮眉下饰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前轮眉下饰板与翼子板装配区域有前轮眉下饰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前轮眉下饰板与翼子板装配区域有前轮眉下饰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前轮眉下饰板与翼子板装配区域A-A截面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前轮眉下饰板;2:翼子板;3:卡接部;4:车门;5:前门防擦板;6:安装点;7:无安装点;8:前轮眉。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层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图3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前轮眉下饰板与翼子板装配区域有前轮眉下饰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前轮眉下饰板与翼子板装配区域A-A截面的剖视图。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前轮眉下饰板与翼子板的配合结构,包括前轮眉下饰板1、翼子板2和卡接部3;所述卡接部3设置在所述前轮眉下饰板1的下部的内侧,前轮眉下饰板1的内侧指的是前轮眉下饰板1装配到车身以后,面向车体的那一侧;所述翼子板2底端与所述卡接部3适配卡合。所述翼子板2底端是指在翼子板在装配到车上时的最下端。该配合结构在不影响翼子板2自己安装及配合需求的前提下,仅通过更改前轮眉下饰板1自身结构,以解决轮眉自身安装需求,并同时确保轮眉与前门防擦板的面差满足要求。可选的,所述卡接部3为所述前轮眉下饰板底部且靠近前门一侧向外延伸出的凸起。该凸起可以为与前轮眉下饰板1一体成型,也可以为后期焊接,可以达到卡接效果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并且在翼子板2与凸起的卡接处也可以设置卡接槽,可以使卡接位置更牢固,即使在颠簸的路段,卡接位置也不会松动。可选的,所述凸起为多个,多个所述凸起间隔设置。多个凸起设置在翼子板2下端无安装位置区域,凸起的位置与翼子板2的边缘位置相匹配,形成卡接。可选的,所述凸起的截面为三角形。此种形状实施方便,制作简单。可选的,所述三角形与所述翼子板2相卡接的边与所述前轮眉下饰板1相重合的边所呈的角度为95-110度。符合卡接结构的角度要求。可选的,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翼子板相卡接的面与所述前轮眉下饰板相重合的面所呈的角度为95-110度。符合卡接结构的角度要求。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前轮眉下饰板与翼子板的配合结构,包括前轮眉下饰板1、翼子板2和卡接部3;所述卡接部3设置在所述前轮眉下饰板1的下部且靠近车轮一侧;所述翼子板2底端与所述卡接部3适配卡合。具体的,所述卡接部3为所述前轮眉下饰板底部且靠近前门一侧向外延伸出的凸起。具体的,所述凸起为多个,多个所述凸起间隔设置。具体的,所述凸起的截面为三角形。具体的,所述三角形与所述翼子板2相卡接的边与所述前轮眉下饰板1相重合的边所呈的角度为95-110度。该结构在不影响翼子板自己安装及配合需求的前提下,仅通过更改前轮眉下饰板自身结构,以解决轮眉自身安装需求,并同时确保轮眉与前门防擦板的面差满足要求。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前轮眉下饰板,设置有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前轮眉下饰板与翼子板的配合结构。根据本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设置有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前轮眉下饰板与翼子板的配合结构。本技术旨在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轮眉下饰板与翼子板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轮眉下饰板(1)、翼子板(2)和卡接部(3);/n所述卡接部(3)设置在所述前轮眉下饰板(1)的下部且靠近车轮一侧;/n所述翼子板(2)底端与所述卡接部(3)适配卡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轮眉下饰板与翼子板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轮眉下饰板(1)、翼子板(2)和卡接部(3);
所述卡接部(3)设置在所述前轮眉下饰板(1)的下部且靠近车轮一侧;
所述翼子板(2)底端与所述卡接部(3)适配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轮眉下饰板与翼子板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3)设置于所述前轮眉下饰板底部的内侧,且靠近前门一侧向外延伸出的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轮眉下饰板与翼子板的配合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福焱郭洁平潘新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