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压灭火降温弹及其灭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0537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压灭火降温弹及其灭火方法,其包括固定设于壳体内的内筒,所述内筒内设有产气剂和灭火剂,所述内筒的喷口与壳体表面之间设有喷管;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相应的灭火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安全、高效且均匀地进行喷放灭火过程。

A non pressure fire extinguishing and cooling bomb and its fire extinguish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压灭火降温弹及其灭火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防
,具体地指一种无压灭火降温弹及其灭火方法。
技术介绍
火灾刚刚发生时,人们正常的处理方法通常是找到灭火器进行施救,这种灭火方法在火灾初期是有效的,但是实际上很多火灾在刚刚发生时并不会被人们所发现,例如居民楼着火而住户不在家,仓库着火但相关人员不在岗等情况,这些火灾往往形成一定规模后才会被人们所发现,此事火灾现场环境恶劣已经不在适合普通人使用灭火器去施救,即使是专用的消防工作人员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也极其危险。对于这种情况建议使用灭火降温弹,在火场外围向火场内部投掷数个灭火降温弹,降低火场温度之后,再由消防人员冲入火场进行救火。目前市场上的灭火降温弹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压储存的水基灭火弹,另一种是无压储存的干粉灭火降温弹。但这两种产品都有其弊端,水基灭火弹的自身压力要求较高,其自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无压的干粉灭火降温弹则是通过爆炸将干粉灭火剂溅射到灭火降温弹的周围,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这两种灭火弹在灭火过程中灭火剂的喷放不均匀,在复杂的场景内难以扑灭障碍物后方的火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无压灭火降温弹及其灭火方法,能够安全、高效且均匀地进行喷放灭火过程。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压灭火降温弹,包括固定设于壳体内的内筒,所述内筒内设有产气剂和灭火剂,所述内筒的喷口与壳体表面之间设有喷管。优选地,所述壳体为空心球体或空心圆饼形结构,所述内筒为空心圆柱体结构。更为优选地,所述产气剂表面与可移动的活塞一面接触,活塞另一面与灭火剂接触;所述内筒内侧壁设有滑轨,所述活塞外圆周开设有与滑轨滑动配合的滑槽。更为优选地,所述产气剂位于内筒中部区域,所述产气剂两侧均设置活塞,每一侧活塞对应的内筒区域均设有灭火剂。更为优选地,所述内筒端部设置喷管,喷管末端喷口的方向与壳体的水平切线方向相同,不同喷管的喷射方向不同。更为优选地,所述内筒两端均设置喷管,且喷管末端喷口的喷射方向相反。优选地,所述壳体为空心球体结构时,壳体底部还设有配重块。优选地,所述产气剂与启动部件的引发端接触,所述启动部件为热敏线结构或电点火头结构。优选地,所述产气剂为气溶胶灭火剂,所述灭火剂为全氟己酮,所述内筒靠近端部的侧壁上还设有泄放凹槽。另外,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上述无压灭火降温弹的灭火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发生火灾时,使用者打开启动部件,启动部件延迟一段时间点燃产气剂,在这段时间内将整个无压灭火降温弹向火场投掷;步骤2):启动部件点燃产气剂后,产气剂产生气溶胶灭火气体后使得活塞一侧的气压增大,并推动活塞移动,活塞移动的过程中将灭火剂从喷口推压而出,灭火剂进入喷管内并最终从喷管喷口喷出;步骤3):由于喷管末端喷口的方向与壳体的水平切线方向相同,且不同喷管末端喷口的喷射方向不同,壳体发生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灭火剂均匀喷洒在壳体周围,从而均匀地进行喷放灭火过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内筒中储存的灭火剂为全氟己酮,其在装置无压储存,降低了灭火降温弹的危险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另外喷管喷口的喷放方向与外壳切线相同,当灭火剂在喷放时,快速喷出的灭火剂会为灭火装置提供反向作用力,在单个或多个喷管喷口的共同作用下,装置会迅速旋转,能够使灭火介质均匀喷放在周围,使得灭火介质迅速弥漫整个火场,提高了灭火能力和灭火速度,相比于传统灭火降温弹,该装置不是通过爆炸为灭火介质产生动能,而是通过活塞移动产生的压力以及壳体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灭火介质均匀甩出,因此该装置更加安全可靠,试用于人员办公居住场所。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无压灭火降温弹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内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壳体1、内筒2、喷口2.1、滑轨2.2、泄放凹槽2.3、产气剂3、灭火剂4、喷管5、配重块6、启动部件7、活塞8、滑槽8.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至6所示,一种无压灭火降温弹,包括固定设于壳体1内的内筒2,所述内筒2内设有产气剂3和灭火剂4,所述内筒2的喷口2.1与壳体1表面之间设有喷管5。优选地,所述壳体1为空心球体或空心圆饼形结构,所述内筒2为空心圆柱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图中所示为呈空心球体结构的壳体1,无论是呈空心球体结构还是空心圆饼形结构,均是为了使得壳体1发生旋转时能够均匀分喷放灭火剂4。更为优选地,所述产气剂3表面与可移动的活塞8一面接触,活塞8另一面与灭火剂4接触;所述内筒2内侧壁设有滑轨2.2,所述活塞8外圆周开设有与滑轨2.2滑动配合的滑槽8.1。滑槽8.1和滑轨2.2的设计能够使得活塞8稳定地移动。更为优选地,所述产气剂3位于内筒2中部区域,所述产气剂3两侧均设置活塞8,每一侧活塞8对应的内筒2区域均设有灭火剂4。这样设计后,便可以在内筒2两端均设置喷口2.1,然后在两端布置喷射方向相反的喷管5,以利于在喷射时壳体1能够发生旋转。更为优选地,所述内筒2端部设置喷管5,喷管5末端喷口的方向与壳体1的水平切线方向相同,不同喷管5的喷射方向不同。更为优选地,所述内筒2两端均设置喷管5,且喷管5末端喷口的喷射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中两个喷管5设置在与壳体1的水平切线方向相同的位置,并且两者相对设置刚好使得两个喷管5末端喷口的喷射方向相反,这样设计能够使得壳体1会稳定在地面自转,而不会到处游走而影响灭火效果。实际生产中,喷管5的布设有一定特点,可以布设一个或多个,喷管5设置多个时,也都围绕壳体1切线方向布置,并且喷射方向各不相同,但无论是哪一种布设方式,喷射形成的合力能够使得壳体1发生旋转即可,而本实施例中是采用相对设置的两个喷管5,并且其喷射方向相反,喷发时壳体1便会发生旋转。优选地,所述壳体1为空心球体结构时,壳体1底部还设有配重块6。配重块6可以使得壳体1自转时更加稳定,保证整个球体结构的重心及稳定性。优选地,所述产气剂3与启动部件7的引发端接触,所述启动部件7为热敏线结构或电点火头结构。如果启动部件7使用热敏线结构时,直接将其点燃既可以引发产气剂3燃烧;如果是采用电点火头结构,则可以选择通过控制器来延迟启动部件7的点火过程,可以设置控制按钮,当按下控制按钮时,控制器接收到按压信号,然后一段时间t以后,控制启动部件7进行电点火过程,从而将产气剂3点燃,这个过程类似于现有市场中通过电点火头进行烟花的燃放过程,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选用51单片机,型号为80C51单片机,或者选用STM32微处理器,型号为STM32F103。优选地,所述产气剂3为气溶胶灭火剂,所述灭火剂4为全氟己酮,所述内筒2靠近端部的侧壁上还设有泄放凹槽2.3。这样设计后,当活塞8快移动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压灭火降温弹,包括固定设于壳体(1)内的内筒(2),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筒(2)内设有产气剂(3)和灭火剂(4),所述内筒(2)的喷口(2.1)与壳体(1)表面之间设有喷管(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压灭火降温弹,包括固定设于壳体(1)内的内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2)内设有产气剂(3)和灭火剂(4),所述内筒(2)的喷口(2.1)与壳体(1)表面之间设有喷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压灭火降温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空心球体或空心圆饼形结构,所述内筒(2)为空心圆柱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压灭火降温弹,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气剂(3)表面与可移动的活塞(8)一面接触,活塞(8)另一面与灭火剂(4)接触;所述内筒(2)内侧壁设有滑轨(2.2),所述活塞(8)外圆周开设有与滑轨(2.2)滑动配合的滑槽(8.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压灭火降温弹,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气剂(3)位于内筒(2)中部区域,所述产气剂(3)两侧均设置活塞(8),每一侧活塞(8)对应的内筒(2)区域均设有灭火剂(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压灭火降温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2)端部设置喷管(5),喷管(5)末端喷口的方向与壳体(1)的水平切线方向相同,不同喷管(5)的喷射方向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压灭火降温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2)两端均设置喷管(5),且喷管(5)末端喷口的喷射方向相反。


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祺张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及安盾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