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燃气驱动灭火剂弥散的灭火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7169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燃气驱动灭火剂弥散的楼宇灭火弹,包括点火装置、燃气发生剂空心管、干粉舱室、动力装置、稳定装置,所述点火装置设置于干粉舱室前端,所述燃气发生剂空心管设置在干粉舱室内,且一端与点火装置连接,所述燃气发生剂空心管内设置有燃气发生剂,所述干粉舱室内装设有干粉灭火剂;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干粉舱室后端,用于提供灭火弹飞行动力;所述稳定装置设置在动力装置后端,用于稳定飞行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简单,生产成本低廉,安全系数较高,使用方便,可由多旋翼无人机上装载使用。

A fire-extinguishing bomb driven by g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以燃气驱动灭火剂弥散的灭火弹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消防技术,具体为一种以燃气驱动灭火剂弥散的灭火弹。
技术介绍
现有灭火弹主要是运用于森林灭火领域内,其工作原理同军用火箭弹一样,只是将内部的战斗装药改为灭火剂。其装配的引爆装置多为碰触引信,该种引信成本低廉,技术成熟,但是其威力较大,对作用范围内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有很大的威胁;此外,现有灭火弹一般是将外壳体直接炸碎从而实现其内部灭火剂在火灾现场的抛洒,其外壳体的碎片同样对作用范围内的人员及财产安全产生巨大威胁。传统灭火弹体积大,发射时需要固定场地,灵活性较差。因此,现有的灭火弹并不适用于空间狭小且有人员存在的楼宇火场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燃气驱动灭火剂弥散的灭火弹。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以燃气驱动灭火剂弥散的灭火弹,包括点火装置、燃气发生剂空心管、干粉舱室、动力装置、稳定装置,所述点火装置设置于干粉舱室前端,所述燃气发生剂空心管设置在干粉舱室内,且一端与点火装置连接,所述燃气发生剂空心管内设置有燃气发生剂,所述干粉舱室内装设有干粉灭火剂;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干粉舱室后端,用于提供灭火弹飞行动力;所述稳定装置设置在动力装置后端,用于稳定飞行状态;其中,所述点火装置包括电点火头、点火药管、碰撞感应模块;所述点火药管设置在燃气发生剂空心管的一端;所述电点火头一端设置于点火药管内,一端与碰撞感应模块连接;所述碰撞感应模块用于检测撞击强度并在撞击强度大于设定阈值时将电信号传递给电点火头。优选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壳体、封盖、点火药包、装药及点火线,所述壳体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干粉舱室后端;所述封盖设置在壳体与干粉舱室固定的一端;所述点火药包设置在壳体内靠近干粉舱室的一端;所述装药设置在壳体内且位于点火药包后端;所述点火线一端置于点火药包内,另一端与发射装置电源连接。优选地,所述稳定装置包括尾翼、整流筒、翼轴、尾翼座;所述整流筒设置在壳体尾端;所述尾翼座安装于整流筒上,尾翼通过翼轴安装于尾翼座上。优选地,尾翼的数量为3对。优选地,所述干粉舱室预制有圆形抛洒孔,开孔直径15mm,开孔深度1mm。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本专利技术以燃气驱动作为引爆动力,气体无害且在作用范围内威力远小于军用引信,安全性更高;2)本专利技术在灭火弹外壳体预制圆形抛洒孔,起爆时预置抛洒孔处破裂而非整个灭火弹壳体炸碎,不会对火场内被困人员造成二次伤害;3)本专利技术灭火弹通过发射装置装载于多旋翼无人机上,充分发挥无人机灵活机动的特性,能够有效应对不同高度楼宇不同环境下的火灾险情。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以燃气驱动灭火剂弥散的灭火弹的总体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弹头点火装置部分的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弹身预制抛洒孔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一种以燃气驱动灭火剂弥散的灭火弹,包括点火装置、燃气发生剂空心管4、干粉舱室3、动力装置、稳定装置,所述点火装置设置于干粉舱室3前端,所述燃气发生剂空心管4设置在干粉舱室3内,且一端与点火装置连接,所述燃气发生剂空心管4内设置有燃气发生剂5,所述干粉舱室3内装设有干粉灭火剂;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干粉舱室3后端,用于提供灭火弹飞行动力;所述稳定装置设置在动力装置后端,用于稳定飞行状态;其中,所述点火装置包括电点火头1、点火药管2、碰撞感应模块;所述点火药管2设置在燃气发生剂空心管4的一端;所述电点火头1一端设置于点火药管2内,一端与碰撞感应模块连接;所述碰撞感应模块用于检测撞击强度并在撞击强度大于设定阈值时将电信号传递给电点火头1。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壳体7、封盖8、点火药包9、装药10及点火线11,所述壳体7通过连接件6固定在干粉舱室3后端;所述封盖8设置在壳体7与干粉舱室3固定的一端;所述点火药包9设置在壳体7内靠近干粉舱室3的一端;所述装药10设置在壳体7内且位于点火药包9后端;所述点火线11一端置于点火药包9内,另一端与发射装置电源连接。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稳定装置包括尾翼12、整流筒13、翼轴14、尾翼座15;所述整流筒13设置在壳体7尾端;所述尾翼座15安装于整流筒13上,尾翼12通过翼轴14安装于尾翼座15上。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尾翼12的数量为3对。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干粉舱室3预制有圆形抛洒孔,开孔直径15mm,开孔深度1mm。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为:操控员给出发射指令后,发射装置上的电源通过点火线将电信号传至点火药包,并将其点燃,进而引燃装药,装药剧烈燃烧产生燃气为灭火弹飞行提供动力;碰撞感应模块预先设定灭火弹轴向的撞击强度的阈值,在灭火弹飞行过程中,碰撞感应模块会不断检测轴向的撞击强度,在受到撞击后,一旦撞击强度大于所设定的阈值时,碰撞感应模块便会发出信号,触发电点火头进行点火,引爆点火药包,进而引燃燃气发生剂,使其在极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致使燃气发生剂空心管破碎,瞬间增大弹内压强,最终使得预制抛洒孔破碎,灭火剂通过抛洒孔弥散在火场上空,完成扑火作业。本专利技术抛洒驱动动力安全无害,威力有限,抛洒过程对被困人员无二次伤害;以多旋翼无人机作为装载平台,机动灵活,能够有效应对不同高度楼宇的火灾进行使用,为现代高层楼宇消防提供了一种成熟有效的消防工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以燃气驱动灭火剂弥散的灭火弹,其特征在于,包括点火装置、燃气发生剂空心管(4)、干粉舱室(3)、动力装置、稳定装置,所述点火装置设置于干粉舱室(3)前端,所述燃气发生剂空心管(4)设置在干粉舱室(3)内,且一端与点火装置连接,所述燃气发生剂空心管(4)内设置有燃气发生剂(5),所述干粉舱室(3)内装设有干粉灭火剂;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干粉舱室(3)后端,用于提供灭火弹飞行动力;所述稳定装置设置在动力装置后端,用于稳定飞行状态;/n其中,所述点火装置包括电点火头(1)、点火药管(2)、碰撞感应模块;所述点火药管(2)设置在燃气发生剂空心管(4)的一端;所述电点火头(1)一端设置于点火药管(2)内,一端与碰撞感应模块连接;所述碰撞感应模块用于检测撞击强度并在撞击强度大于设定阈值时将电信号传递给电点火头(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燃气驱动灭火剂弥散的灭火弹,其特征在于,包括点火装置、燃气发生剂空心管(4)、干粉舱室(3)、动力装置、稳定装置,所述点火装置设置于干粉舱室(3)前端,所述燃气发生剂空心管(4)设置在干粉舱室(3)内,且一端与点火装置连接,所述燃气发生剂空心管(4)内设置有燃气发生剂(5),所述干粉舱室(3)内装设有干粉灭火剂;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干粉舱室(3)后端,用于提供灭火弹飞行动力;所述稳定装置设置在动力装置后端,用于稳定飞行状态;
其中,所述点火装置包括电点火头(1)、点火药管(2)、碰撞感应模块;所述点火药管(2)设置在燃气发生剂空心管(4)的一端;所述电点火头(1)一端设置于点火药管(2)内,一端与碰撞感应模块连接;所述碰撞感应模块用于检测撞击强度并在撞击强度大于设定阈值时将电信号传递给电点火头(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燃气驱动灭火剂弥散的灭火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壳体(7)、封盖(8)、点火药包(9)、装药(10)及点火线(11),所述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德祺封锋曹钦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