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清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404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冲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鼻腔清洗器,包括罐体和顶盖,其中,顶盖扣合连接在所述罐体的顶部,该鼻腔清洗器还包括储液模块和冲洗模块,冲洗模块设置在罐体上部,储液模块设置在罐体下部,储液模块包括药液储存室和废液收集室,顶盖上设有一减压模块,废液通过该减压模块进入废液收集室,药液储存室和冲洗模块连通,该药液储存室的药液从冲洗模块喷出,本发明专利技术优化了鼻腔冲洗器的结构设计,对废液的收集更方便,废液流出鼻孔后能准确地流入废液回收装置内,提高鼻腔冲洗器的生产效率,更具实用性。

Nasal clea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鼻腔清洗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冲洗设备
,具体涉及鼻腔清洗器。
技术介绍
鼻腔清洗器是指借助某种装置,将冲洗液输送到鼻腔,通过液压与鼻腔靶组织的接触,达到清洁鼻腔及药物治疗等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洗鼻器有:手压橡皮管型、塑料瓶型、喷雾型、蒸气型等多种,现有的用于鼻腔清洗器通常包括用于容纳冲洗液的瓶子、冲洗鼻腔的冲洗头和连接瓶子与冲洗头的用于输送液体的管子,管子一端固定连接在瓶子上,其另一端固定连接用于冲洗鼻腔的冲洗头,虽然解决了基本的鼻腔冲洗问题,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没有废液回收装置,在冲洗鼻腔的时候需要在洗手盆做冲洗,冲洗头插入一边的鼻孔,药液从冲洗头喷入鼻孔后从另一鼻孔流出,给使用者带来不便。1、没有减压设计,鼻腔冲洗器使用时需要用力加压才能喷出药水,如果压力过大,冲洗液冲入咽喉时容易引起呛水。2、压力过大,水流有可能会通过鼻咽部的咽鼓管进入中耳,并引起耳内压力升高,容易造成耳内感染。3、传统的鼻腔清洗器还需要一外源动力,如气囊或压缩雾化机来增加压力,将瓶子内药液压入鼻腔,其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鼻腔清洗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鼻腔冲洗器没有废液回收装置、需要一外源动力,如气囊或压缩雾化机来增加压力,将瓶子内药液压入鼻腔,其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以及压力过大容易引起呛水或引起耳内压力升高,容易造成耳内感染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鼻腔清洗器,包括:储液模块和冲洗模块;冲洗模块设置在罐体上部,储液模块设置在罐体下部;储液模块包括药液储存室和废液收集室,药液储存室与废液收集室固定连接,药液储存室和冲洗模块连通,顶盖上设有一用以使废液进入废液收集室的减压模块。优选地,罐体为圆柱体结构;罐体上设有空腔;空腔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二腔室的另一侧与第一腔室固定连接,第一腔室底部设有导流孔,第二腔室一侧设有开口。优选地,冲洗模块包括喷嘴、控制阀、弹簧、导流管、活塞、固定座、钢珠和连接管;固定座固定连接在第二腔室内底部,控制阀转动连接在固定座上;连接管设有第三腔室,第三腔室顶部开设有出水口,底部开设有入水口;钢珠设置在入水口处;活塞设置在第三腔室内靠近所述钢珠一侧,并与第三腔室内壁密封连接;导流管的一端与控制阀固定连接,导流管的另一端从出水口伸入第三腔室,并与第三腔室连通,且导流管的另一端还穿过位于第三腔室内的活塞,并与活塞固定连接;弹簧套设在导流管上,且弹簧顶部与控制阀底部相抵,弹簧底部与活塞的顶部相抵;喷嘴顶部设有喷口,喷嘴底部穿过控制阀与导流管连通。优选地,控制阀一端还设有一把手,把手顶从开口伸出,且把手的顶部设有卡槽,卡槽与所述开口的顶部卡合连接。优选地,废液收集室与第一腔室连通,药液储存室与第二腔室连通。优选地,减压模块包括鼻孔冲洗接头和鼻孔堵塞接头,鼻孔堵塞接头套设在鼻孔冲洗接头上,鼻孔冲洗接头套设在喷嘴上,鼻孔冲洗接头内壁与所述喷嘴之间设有避空位。优选地,避空位的宽度为1mm-5mm。优选地,鼻孔堵塞接头高于鼻孔冲洗接头,喷嘴伸出鼻孔接头。优选地,顶盖与鼻孔冲洗接头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优选地,第二腔室靠近第一腔室的一侧为斜面设计。本专利技术的鼻腔冲洗器的技术效果为:1、设有废液收集室,在顶盖上设有一减压模块,该减压模块包括鼻孔冲洗接头和鼻孔堵塞接头,通过在鼻孔冲洗接头内壁与喷嘴之间设置有供废液回流的避空位,当按压控制阀上的把手时,喷嘴下移同时与鼻孔冲洗接头之间的避空位形成供废液回流的回流槽,药液储存室内的药液从冲洗模块的喷嘴喷如鼻腔,冲洗鼻腔后废液直接进入回流槽,通过回流槽的导流孔进入废液收集室,实现废液的收集处理。2、没有减压设计,鼻孔冲洗接头内壁与喷嘴之间设置有供废液回流的避空位,洗鼻腔后废液通过该避空位回流到废液收集室,通过回流槽的导流孔进入废液收集室,降低压力,有效避免冲洗液冲入咽喉时引起呛水和洗液冲通过鼻咽部的咽鼓管进入中耳,并引起耳内压力升高,容易造成耳内感染。3、对比传统的鼻腔清洗器还需要一外源动力,如气囊或压缩雾化机来增加压力,将瓶子内药液压入鼻腔,本专利技术鼻腔清洗器其结构简单实用,降低生产成本。4、本专利技术中,第二腔室靠近第一腔室的一侧为斜面设计,使得废液不易残留在第二腔室顶部,利于药液储存室对废液的回收。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鼻腔清洗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的鼻腔清洗器中冲洗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的鼻腔清洗器中减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请参阅图1至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而本实施例中的鼻腔清洗器,其用于盛装供使用者清洗鼻腔所用的药液,本实施例中的鼻腔清洗器包括罐体10和顶盖20,顶盖20扣合连接在罐体10的顶部;为使得鼻腔清洗器结构简单,合理,该鼻腔清洗器还包括储液模块40和冲洗模块30,下面对鼻腔清洗器的各组成部件作进一步说明:罐体10为带空腔的圆柱体,空腔包括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第二腔室12的另一侧与第一腔室11固定连接,第一腔室11底部设有导流孔,第二腔室12一侧设有开口13。较优的是,第二腔室12靠近第一腔室11的一侧为斜面设计,据此,除了保证罐体10结构简单合理外,还有利于使得废液不易残留在第二腔室12顶部,便于废液储存室41对废液的回收。冲洗模块30设置在罐体10内,详细而言,图2所示,冲洗模块10包括喷嘴31、控制阀32、弹簧33、导流管37、活塞34、固定座33、钢珠35和连接管30;固定座33固定连接在第二腔室12内底部,控制阀32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座33上;连接管30设有第三腔室301,第三腔室301顶部开设有出水口3001,底部开设有入水口3002;钢珠35设置在入水口3002处;活塞34设置在第三腔室301内靠近钢珠35一侧,并与第三腔室301内壁密封连接;导流管37一端与控制阀32固定连接,导流管37的另一端从出水口3001伸入第三腔室301,并与第三腔室301连通,且导流管37的另一端还穿过位于第三腔室301内的活塞34,并与活塞34固定连接;弹簧33套设在导流管37上,且弹簧33顶部与控制阀32底部相抵,弹簧33底部与活塞34的顶部相抵;喷嘴31顶部设有喷口,喷嘴31底部穿过控制阀32与导流管37连通。为了更具体说明冲洗模块30在本实施例中的功用,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鼻腔清洗器,包括罐体和顶盖,所述顶盖扣合连接在所述罐体的顶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液模块和冲洗模块;所述冲洗模块设置在所述罐体上部,所述储液模块设置在所述罐体下部;所述储液模块包括药液储存室和废液收集室,所述药液储存室与所述废液收集室固定连接,所述药液储存室和所述冲洗模块连通,所述顶盖上设有一用以使废液进入所述废液收集室的减压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鼻腔清洗器,包括罐体和顶盖,所述顶盖扣合连接在所述罐体的顶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液模块和冲洗模块;所述冲洗模块设置在所述罐体上部,所述储液模块设置在所述罐体下部;所述储液模块包括药液储存室和废液收集室,所述药液储存室与所述废液收集室固定连接,所述药液储存室和所述冲洗模块连通,所述顶盖上设有一用以使废液进入所述废液收集室的减压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腔清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罐体上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腔室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腔室底部设有导流孔,所述第二腔室一侧设有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腔清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模块包括喷嘴、控制阀、弹簧、导流管、活塞、固定座、钢珠和连接管;
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腔室内底部,所述控制阀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
所述连接管设有第三腔室,所述第三腔室顶部开设有出水口,底部开设有入水口;
所述钢珠设置在所述入水口处;
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第三腔室内靠近所述钢珠一侧,并与所述第三腔室内壁密封连接;
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控制阀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从所述出水口伸入所述第三腔室,并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且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还穿过位于所述第三腔室内的所述活塞,并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家辉张海贤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利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