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228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融合器。该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融合器本体包括插入端和与插入端相对的固定端,固定端上形成有贯穿固定端的至少两个第一锁定孔,固定端的位于两个第一锁定孔之间的区域形成有第二锁定孔;位于各第一锁定孔内的锁定钉;以及位于第二锁定孔内的锁片。其中,锁片具有初始位置和锁定位置,锁片能够从初始位置旋转至锁定位置,在初始位置处,锁片与各锁定钉之间互不遮挡,而在锁定位置处,锁片能够同时遮挡并压紧两个锁定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融合器固定性更好,融合性更佳,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术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融合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融合器。
技术介绍
融合器是用来进行脊柱内固定的外科植入物。它可与脊柱后路棒、连接板及脊柱前路板等组合使用,主要用于脊柱椎间盘突出或退变,颈、胸、腰椎假关节,椎间隙变窄、复位不理想的退变性脊柱滑脱或峡部裂滑脱,脊柱肿瘤、椎体骨折、创伤后的后突畸形退变等颈椎、胸椎、腰椎、骶锥的椎体、椎间融合和翻修时使用。然而,现有的融合器主要由peek树脂(聚醚醚酮)材料制成,该材料相比于金属材料显影效果差,虽然在融合器内增加了易于显影的钛合金部件,但由于钛合金部件较小,导致融合器的显影能力依然较差,这样会造成手术定位效果不佳,增加手术的难度。另外,由于现有的融合器主要由peek树脂材料制成,其中间部位设计内腔进行植骨,该处的peek材料与骨质无法进行融合,于是便影响了融合效率,最终使手术效果不理想。此外,现有的融合器由于融合效果不佳,导致其固定性不佳,因此融合器手术多采用前路骨板辅助手术,以防止术后融合器的活动和脱出的风险,然而这样的做法会增大患者脊柱前路正常的生理切迹,造成术后患者活动困难,手术效果不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融合器本体,所述融合器本体包括插入端和与所述插入端相对的固定端,所述固定端上形成有贯穿所述固定端的至少两个第一锁定孔,所述固定端的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锁定孔之间的区域形成有第二锁定孔,/n位于各所述第一锁定孔内的锁定钉,以及/n位于所述第二锁定孔内的锁片,/n其中,所述锁片具有初始位置和锁定位置,所述锁片能够从所述初始位置旋转至所述锁定位置,在所述初始位置处,所述锁片与各所述锁定钉之间互不遮挡,而在所述锁定位置处,所述锁片能够同时遮挡并压紧两个所述锁定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融合器本体,所述融合器本体包括插入端和与所述插入端相对的固定端,所述固定端上形成有贯穿所述固定端的至少两个第一锁定孔,所述固定端的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锁定孔之间的区域形成有第二锁定孔,
位于各所述第一锁定孔内的锁定钉,以及
位于所述第二锁定孔内的锁片,
其中,所述锁片具有初始位置和锁定位置,所述锁片能够从所述初始位置旋转至所述锁定位置,在所述初始位置处,所述锁片与各所述锁定钉之间互不遮挡,而在所述锁定位置处,所述锁片能够同时遮挡并压紧两个所述锁定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片包括压片部和与所述压片部相连且用于与所述第二锁定孔转动配合的旋拧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部的朝向所述固定端的一面形成有凸台,所述第二锁定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锁定孔之间的区域的中间位置,所述固定端的位于所述第二锁定孔的上方的区域形成有内凹的第一卡位槽,所述第一卡位槽的逆时针侧形成有第一导入槽,在所述锁片自所述初始位置旋转至所述锁定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凸台能够沿所述第一导入槽旋转至所述第一卡位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入槽包括位于其底部的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的高度沿顺时针方向逐渐增加,以使所述第一导向面的靠近所述第一卡位槽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卡位槽的开口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的位于所述第二锁定孔的下方的区域还形成有内凹的第二卡位槽,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春宝刘建国卢洪磊卢东胜张文明陈春美尚晖王建超张金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