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召辉专利>正文

一种土壤修复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0116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土壤修复治理方法,包括支撑架、放料箱和混料装置,所述的放料箱左侧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左端均匀设置有安装孔,放料箱下端安装有混料装置,混料装置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的土壤在修复治理过程中,土地翻耕效果差、土壤破碎不均匀,翻耕后的土壤扔存在板结的现象,而且不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导致土壤的肥沃程度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同时,现有的设备在对土壤进行播撒化肥肥料时,肥料播撒不均匀,容易出现土壤各区域内的肥料分配不均匀的现象,使得不同区域农作物生长不一,降低农作产量等难题。

A method of soil remedi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壤修复治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修复
,特别涉及一种土壤修复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土壤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然而这些年来,土壤的质量每况愈下,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漫灌、浅耕等不科学的耕作方式,使土地越来越板结,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效益相对低下的大环境下,农民与土壤之间情感疏离、投入减少,更把土壤置于被漠视的境地。目前,现有的土壤在修复治理过程中,通常存在以下缺陷:1、土地翻耕效果差、土壤破碎不均匀,翻耕后的土壤扔存在板结的现象,而且不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导致土壤的肥沃程度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2、现有的设备在对土壤进行播撒化肥肥料时,肥料播撒不均匀,容易出现土壤各区域内的肥料分配不均匀的现象,使得不同区域农作物生长不一,降低农作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的土壤在修复治理过程中,土地翻耕效果差、土壤破碎不均匀,翻耕后的土壤扔存在板结的现象,而且不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导致土壤的肥沃程度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同时,现有的设备在对土壤进行播撒化肥肥料时,肥料播撒不均匀,容易出现土壤各区域内的肥料分配不均匀的现象,使得不同区域农作物生长不一,降低农作产量等难题。(二)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土壤修复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土地选择:选择刚收获后且带有秸秆的土地;S2、秸秆破碎:对步骤S1中的秸秆进行破碎,破碎后的秸秆均匀铺设在土壤表层,且破碎后的秸秆长度小于5cm;S3、堆肥平铺:人工将植物残体以及混合人畜粪尿经堆制腐解而成的堆肥均匀平铺在土壤表面;S4、机械翻耕:通过农用翻耕机械对步骤S3中铺有堆肥的土壤进行翻耕;S5、肥料混匀:将支撑架安装在拖拉机后端,混料装置将肥料与土壤均匀混合。上述土壤修复治理方法在S1-S5步骤中的作业工序需由支撑架、放料箱和混料装置配合完成相应的处理操作。所述的放料箱左侧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左端均匀设置有安装孔,放料箱下端安装有混料装置,混料装置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的混料装置包括转动盘、连接架、转动轴、供料机构和混料机构,所述的放料箱下端对称安装有连接架,连接架之间通过轴承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上端外侧对称安装有转动盘,转动盘位于连接架外侧,转动轴上端内侧均匀安装有混料机构,相邻的混料机构之间设置有供料机构。供料机构安装在放料箱下端,且供料机构与放料箱连通,具体工作时,混料装置跟随拖拉机一起运动,转动盘与地面接触而转动,转动盘通过转动轴带动混料机构将肥料均匀与土壤掺和,避免出现土壤各区域内的肥料分配不均匀的现象,供料机构可以始终对混料机构进行供料。所述的混料机构包括混料管、连接杆、安装架、挡料支链、翻料架和出料支链,所述的混料管位于转动轴外侧,混料管内部通过连接杆与转动轴固定连接,混料管上均匀设置有出料口,位于出料口处的混料管上安装有安装架,安装架上端为弧形结构,安装架中部设置有通槽,安装架内侧设置有挡料支链,安装架外侧安装有翻料架,翻料架内部安装有出料支链,出料支链位于通槽内,具体工作时,挡料支链可以对混料管内部的废料进行阻挡,当翻料架与土壤内部接触时,翻料架受力向内转动,翻料架挤压出料支链向上运动,出料支链带动挡料支链向内收缩,肥料经出料支链播撒到土壤内部。优选的,所述的供料机构包括固定管、连接管和转动管,所述的固定管安装在放料箱下端,固定管下端安装有连接管,连接管下端通过轴承安装有转动管,转动管位于转动轴外侧,且转动管安装在两个混料机构之间,转动管与混料机构相连通,具体工作时,固定管对放料箱与混料装置进行连通,使得肥料可以进入混料装置内部。优选的,所述翻料架包括固定架、锥形架和伸缩弹簧,所述的固定架安装在安装架下端,固定架截面呈U型结构,固定架内部对称设置有弧形槽,弧形槽内部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滑块,滑块与弧形槽之间设置有伸缩弹簧,固定架下端设置有锥形架,锥形架为弧形结构,锥形架内部设置有弧形通槽,锥形架上端一侧通过销轴与固定架连接,锥形架上端另一侧通过销轴与滑块连接,具体工作时,当锥形架与土壤内部接触时,锥形架受力发生向内转动,锥形架通过滑块在弧形槽内部滑动,伸缩弹簧处于压紧状态,当锥形架不受力时,伸缩弹簧带动锥形架复原。优选的,所述的出料支链包括进料管、弧形架、复位弹簧、滑动架和柔性管,所述的进料管上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通槽连接,进料管上端安装有弧形架,进料管下端安装有滑动架,位于滑动架与安装架之间的进料管上安装有复位弹簧,滑动架下端对称安装有梯形板,滑动架下端中部安装有柔性管,柔性管下端位于弧形通槽内,具体工作时,当翻料架与土壤接触时,锥形架向内转动挤压滑动架,滑动架受力向上运动,同时,弧形架带动挡料支链打开,使得肥料进入进料管内部。优选的,所述的挡料支链包括弧形槽、挡板和连接弹簧,所述的安装架上端对称设置有弧形槽,弧形槽内部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挡板,挡板与弧形槽之间安装有连接弹簧。优选的,所述的转动管内部对称设置有送料螺旋,送料螺旋安装在转动轴上,两个送料螺旋的螺旋方向相反,当转动轴转动时,带动两个送料螺旋转动,送料螺旋带动肥料进入混料机构内部。优选的,所述的弧形架呈八字形结构,弧形架外侧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挡板相连接。(三)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土壤修复治理方法,其采用堆肥与土壤进行均匀混合的方法,使用效果好,可以有效的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熟化土壤,培肥地力,同时,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通风、保水能力,促进农作物根系生长,利于农作物生长;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土壤修复治理方法,其混料装置可以有效的将化肥肥料与土壤均匀混合,避免出现土壤各区域内的肥料分配不均匀的现象,保证农作物可以均匀生长,同时出料支链可以防止肥料受颠簸时发生掉落,避免造成化肥浪费的现象发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支撑架、放料箱与混料装置之间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放料箱与混料装置之间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3的I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转动轴与混料机构之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安装架、挡料支链、翻料架与出料支链之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土壤修复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土地选择:选择刚收获后且带有秸秆的土地;S2、秸秆破碎:对步骤S1中的秸秆进行破碎,破碎后的秸秆均匀铺设在土壤表层,且破碎后的秸秆长度小于5cm;S3、堆肥平铺:人工将植物残体以及混合人畜粪尿经堆制腐解而成的堆肥均匀平铺在土壤表面;S4、机械翻耕:通过农用翻耕机械对步骤S3中铺有堆肥的土壤进行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壤修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土壤修复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土地选择:选择刚收获后且带有秸秆的土地;/nS2、秸秆破碎:对步骤S1中的秸秆进行破碎,破碎后的秸秆均匀铺设在土壤表层,且破碎后的秸秆长度小于5cm;/nS3、堆肥平铺:人工将植物残体以及混合人畜粪尿经堆制腐解而成的堆肥均匀平铺在土壤表面;/nS4、机械翻耕:通过农用翻耕机械对步骤S3中铺有堆肥的土壤进行翻耕;/nS5、肥料混匀:将支撑架安装在拖拉机后端,混料装置将化肥肥料与土壤均匀混合;/n上述土壤修复治理方法在S1-S5步骤中的作业工序需由支撑架(1)、放料箱(2)和混料装置(3)配合完成相应的处理操作,其中:/n所述的放料箱(2)左侧安装有支撑架(1),支撑架(1)左端均匀设置有安装孔,放料箱(2)下端安装有混料装置(3),混料装置(3)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n所述的混料装置(3)包括转动盘(31)、连接架(32)、转动轴(33)、供料机构(34)和混料机构(35),所述的放料箱(2)下端对称安装有连接架(32),连接架(32)之间通过轴承安装有转动轴(33),转动轴(33)上端外侧对称安装有转动盘(31),转动盘(31)位于连接架(32)外侧,转动轴(33)上端内侧均匀安装有混料机构(35),相邻的混料机构(35)之间设置有供料机构(34)。供料机构(34)安装在放料箱(2)下端,且供料机构(34)与放料箱(2)连通;/n所述的混料机构(35)包括混料管(351)、连接杆(352)、安装架(353)、挡料支链(354)、翻料架(355)和出料支链(356),所述的混料管(351)位于转动轴(33)外侧,混料管(351)内部通过连接杆(352)与转动轴(33)固定连接,混料管(351)上均匀设置有出料口,位于出料口处的混料管(351)上安装有安装架(353),安装架(353)上端为弧形结构,安装架(353)中部设置有通槽,安装架(353)内侧设置有挡料支链(354),安装架(353)外侧安装有翻料架(355),翻料架(355)内部安装有出料支链(356),出料支链(356)位于通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修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土壤修复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土地选择:选择刚收获后且带有秸秆的土地;
S2、秸秆破碎:对步骤S1中的秸秆进行破碎,破碎后的秸秆均匀铺设在土壤表层,且破碎后的秸秆长度小于5cm;
S3、堆肥平铺:人工将植物残体以及混合人畜粪尿经堆制腐解而成的堆肥均匀平铺在土壤表面;
S4、机械翻耕:通过农用翻耕机械对步骤S3中铺有堆肥的土壤进行翻耕;
S5、肥料混匀:将支撑架安装在拖拉机后端,混料装置将化肥肥料与土壤均匀混合;
上述土壤修复治理方法在S1-S5步骤中的作业工序需由支撑架(1)、放料箱(2)和混料装置(3)配合完成相应的处理操作,其中:
所述的放料箱(2)左侧安装有支撑架(1),支撑架(1)左端均匀设置有安装孔,放料箱(2)下端安装有混料装置(3),混料装置(3)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
所述的混料装置(3)包括转动盘(31)、连接架(32)、转动轴(33)、供料机构(34)和混料机构(35),所述的放料箱(2)下端对称安装有连接架(32),连接架(32)之间通过轴承安装有转动轴(33),转动轴(33)上端外侧对称安装有转动盘(31),转动盘(31)位于连接架(32)外侧,转动轴(33)上端内侧均匀安装有混料机构(35),相邻的混料机构(35)之间设置有供料机构(34)。供料机构(34)安装在放料箱(2)下端,且供料机构(34)与放料箱(2)连通;
所述的混料机构(35)包括混料管(351)、连接杆(352)、安装架(353)、挡料支链(354)、翻料架(355)和出料支链(356),所述的混料管(351)位于转动轴(33)外侧,混料管(351)内部通过连接杆(352)与转动轴(33)固定连接,混料管(351)上均匀设置有出料口,位于出料口处的混料管(351)上安装有安装架(353),安装架(353)上端为弧形结构,安装架(353)中部设置有通槽,安装架(353)内侧设置有挡料支链(354),安装架(353)外侧安装有翻料架(355),翻料架(355)内部安装有出料支链(356),出料支链(356)位于通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修复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料机构(34)包括固定管(341)、连接管(342)和转动管(343),所述的固定管(341)安装在放料箱(2)下端,固定管(341)下端安装有连接管(342),连接管(342)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召辉刘梦茹
申请(专利权)人:郭召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