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高强度安全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056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高强度安全帽,包括内帽、外帽和衬垫,所述外帽卡接在所述内帽上方,所述内帽顶部为镂空结构,所述衬垫位于所述内帽内部,所述内帽的外边缘处设置有托箍,所述内帽内壁下方处设置有内弧板,所述托箍通过销钉固定在所述内弧板内侧,所述外帽下方边缘处等距开设有多个卡槽,所述内帽外表面位于所述卡槽处设置有立板,所述立板卡接在所述卡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安全帽,该安全帽采用组合式结构,分别有内帽、外帽、顶帽和衬垫组成,内帽与外帽之间设置第一弹簧,外帽与顶帽之间设置第二弹簧,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作用使得该安全帽的缓冲性能极高,从而使高安全帽的防护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高强度安全帽
本技术属于安全帽
,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用高强度安全帽。
技术介绍
安全帽是用来保护头顶而戴的钢制或类似原料制的浅圆顶帽子,防止冲击物伤害头部的防护用品,由帽壳、帽衬、下颊带和后箍组成,帽壳呈半球形,坚固、光滑并有一定弹性,打击物的冲击和穿刺动能主要由帽壳承受,帽壳和帽衬之间留有一定空间,可缓冲、分散瞬时冲击力,从而避免或减轻对头部的直接伤害,冲击吸性性能、耐穿刺性能、侧向刚性、电绝缘性、阻燃性是对安全帽的基本技术性能的要求;现有的安全帽大多是一体式结构,当安全帽在受到冲击力时,只有通过衬垫上的托箍进行缓冲,这样极容易导致托箍的断裂,且缓冲效果差,从而导致安全帽的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高强度安全帽。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施工用高强度安全帽,包括内帽、外帽和衬垫,所述外帽卡接在所述内帽上方,所述内帽顶部为镂空结构,所述衬垫位于所述内帽内部,所述内帽的外边缘处设置有托箍,所述内帽内壁下方处设置有内弧板,所述托箍通过销钉固定在所述内弧板内侧,所述外帽下方边缘处等距开设有多个卡槽,所述内帽外表面位于所述卡槽处设置有立板,所述立板卡接在所述卡槽内。其中,所述内帽顶部处内侧设置有顶帽,顶帽包括加强部、支撑部和防护部,所述防护部位于所述支撑部下表面,所述加强部位于所述支撑部外边缘处,所述加强部卡接在所述内帽的顶部,所述加强部下方通过支杆连接在所述内帽内壁上方处,所述支撑部上表面等距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顶部连接在所述外帽内壁。其中,所述内帽的外壁与所述外帽的内壁相互贴合。其中,所述内弧板共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内弧板两两之间间距相等,所述托箍共设置有多个,且托箍的数量与所述内弧板数量相一致。其中,所述立板一侧与所述卡槽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其中,所述加强部的边缘处开设有凹槽。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该安全帽采用组合式结构,分别有内帽、外帽、顶帽和衬垫组成,其中内帽顶部为镂空结构,外帽套子内帽顶部,且其内壁与内帽外壁贴合,外帽边缘处通过第一弹簧连接在内帽外壁的立板上,而顶帽固定在内帽顶部镂空处,与外帽之间通过第二弹簧连接,这种结构的设置使得当外帽在受到冲击时,外帽受力向下滑动,在滑动的过程中,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受力压缩,对冲击力进行消减,且在消减的同时,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将受到的冲击力分散传输至内帽边缘处和顶帽的表面,最后被分散的冲击力才会作用到人体上,此时的冲击力已经被极大削弱,对人体的伤害也降到最低,极大地增加了该安全帽的安全性和防护效果,同时由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作用可以极大地降低衬垫上托箍的压力,防止托箍断裂。2、本技术中,衬垫上的托箍通过销钉固定在内帽内壁的内弧板上,这样使得衬垫的安装和拆卸只需要对销钉进行拆装即可完成,从而使得衬垫的安装和拆卸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简图;图2为本技术中外帽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顶帽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顶帽俯视图。图中标记:1、内帽;101、内弧板;102、立板;2、外帽;201、卡槽;3、顶帽;301、支杆;302、加强部;303、安装孔;304、支撑部;305、防护部;4、衬垫;401、托箍;5、销钉;6、第一弹簧;7、第二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4,一种建筑施工用高强度安全帽,包括内帽1、外帽2和衬垫4,外帽2卡接在内帽1上方,内帽1顶部为镂空结构,衬垫4位于内帽1内部,内帽1的外边缘处设置有托箍401,内帽1内壁下方处设置有内弧板101,托箍401通过销钉5固定在内弧板101内侧,外帽2下方边缘处等距开设有多个卡槽201,内帽1外表面位于卡槽201处设置有立板102,立板102卡接在卡槽201内,内帽1的外壁与外帽2的内壁相互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衬垫4与外帽2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可缓冲、分散瞬时冲击力,从而避免或减轻对头部的直接伤害,且通过销钉5的拆装可以做到对衬垫4的拆装,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衬垫4的安装和拆卸方便内帽1顶部处内侧设置有顶帽3,顶帽3包括加强部302、支撑部304和防护部305,防护部305位于支撑部304下表面,加强部302位于支撑部304外边缘处,加强部302卡接在内帽1的顶部,加强部302下方通过支杆301连接在内帽1内壁上方处,支撑部304上表面等距开设有多个安装孔303,安装孔303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7,第二弹簧7顶部连接在外帽2内壁,加强部302的边缘处开设有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帽3存在于内帽1和外帽2之间,这样的结构设置极大地增加了内帽1和外帽2的间隙,提高缓冲区域,增加该安全帽的缓冲强度,且由于顶帽3与外帽2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7,通过第二弹簧7之间的弹力作用,使得外帽2在受到冲击时,冲击力会首先散布到顶帽3上,降低对人体头部的冲击,进一步加强了该安全帽的保护力度,而凹槽的设置使得顶帽3与内帽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内弧板101共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内弧板101两两之间间距相等,托箍401共设置有多个,且托箍401的数量与内弧板101数量相一致,这样在该安全帽受到冲击时,冲击力会被分散到头部各个部位,防止局部冲击力过大导致头部损伤。立板102一侧与卡槽201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弹簧6的弹力作用使得外帽2在受到冲击时,冲击力会在第一时间被分散到内帽1边缘处,降低冲击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工作原理,参照图1-4,安装时,首先将衬垫4上的各个托箍401分别对应内帽1内侧设置的各个内弧板101,再通过销钉5将其固定即可,安装和拆卸方便,当外帽2在受到冲击时,外帽2受力向下滑动,在滑动的过程中,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受力压缩,对冲击力进行消减,且在消减的同时,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将受到的冲击力分散传输至内帽1边缘处和顶帽3的表面,最后被分散的冲击力才会作用到人体上,此时的冲击力已经被极大削弱,对人体的伤害也降到最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用高强度安全帽,包括内帽(1)、外帽(2)和衬垫(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帽(2)卡接在所述内帽(1)上方,所述内帽(1)顶部为镂空结构,所述衬垫(4)位于所述内帽(1)内部,所述内帽(1)的外边缘处设置有托箍(401),所述内帽(1)内壁下方处设置有内弧板(101),所述托箍(401)通过销钉(5)固定在所述内弧板(101)内侧,所述外帽(2)下方边缘处等距开设有多个卡槽(201),所述内帽(1)外表面位于所述卡槽(201)处设置有立板(102),所述立板(102)卡接在所述卡槽(20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高强度安全帽,包括内帽(1)、外帽(2)和衬垫(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帽(2)卡接在所述内帽(1)上方,所述内帽(1)顶部为镂空结构,所述衬垫(4)位于所述内帽(1)内部,所述内帽(1)的外边缘处设置有托箍(401),所述内帽(1)内壁下方处设置有内弧板(101),所述托箍(401)通过销钉(5)固定在所述内弧板(101)内侧,所述外帽(2)下方边缘处等距开设有多个卡槽(201),所述内帽(1)外表面位于所述卡槽(201)处设置有立板(102),所述立板(102)卡接在所述卡槽(201)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高强度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帽(1)顶部处内侧设置有顶帽(3),顶帽(3)包括加强部(302)、支撑部(304)和防护部(305),所述防护部(305)位于所述支撑部(304)下表面,所述加强部(302)位于所述支撑部(304)外边缘处,所述加强部(302)卡接在所述内帽(1)的顶部,所述加强部(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继文杨振福李柏生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普达防护用品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