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9921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保护膜结构,包括钢化膜以及PET膜,所述PET膜设置于所述钢化膜的上方并与所述钢化膜粘接,所述PET膜上设有充电孔和听筒孔,其中,所述充电孔与听筒孔用于定位,贴膜时,所述充电孔与移动终端的充电口位对齐,所述听筒孔与移动终端的听筒口位对齐以将所述钢化膜粘贴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保护膜结构通过在PET膜上设置充电孔与听筒孔,用于定位,解决了单靠手工拉耳定位不准确和要另备数据线才能定位的限制,靠PET膜就可解决以上两种缺点完成定位。即方便贴钢化膜时的定位,又能解决即使身边没有数据线的情况下,靠PET膜自身就可完成贴膜,且准确方便,成本低兼。

A protective membran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护膜结构
本技术涉及移动终端贴膜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保护膜结构。
技术介绍
因每个人使用移动终端(比如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时或多或少都会不小心刮伤摔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了防护移动终端屏幕不小心造成的刮伤破碎消费者都会进行贴钢化膜进行保护,多数消费者贴钢化膜时因手法问题不能很好定位准确,会贴歪贴斜影响美观及一部分功能。目前同类产品PET膜贴在钢化膜表面,两边带拉耳,靠人工拉耳对位。对位准确后将钢化膜贴上移动终端后将PET膜再揭掉,完成贴膜,或者拉耳上面开相关的孔利用和移动终端上的充电孔或听筒孔做参照对齐定位,定位时用数据线插入PET膜上的充电孔再插入移动终端将膜片的一端固定,然后用手再拉另端的耳朵进行贴膜。现有的贴膜方式用手工拉拉耳时不容易对位,容易对偏,影响美观,用数据线定位虽可解决定位问题,但贴膜时需要另配一根相应移动终端的数据线才能贴膜,在某种情况下用户身边不一定随时具备有数据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保护膜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护膜结构,包括钢化膜以及PET膜,所述PET膜设置于所述钢化膜的上方并与所述钢化膜粘接,所述PET膜上设有充电孔和听筒孔,其中,所述充电孔与听筒孔用于定位,贴膜时,所述充电孔与移动终端的充电口位对齐,所述听筒孔与移动终端的听筒口位对齐以将所述钢化膜粘贴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上。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PET膜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一端向外延伸有连接耳,另一端向外延伸有拉耳,所述连接耳设置有所述充电孔。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主体形状与所述钢化膜形状相吻合且尺寸相同,所述主体覆盖所述钢化膜,所述连接耳可弯折地与移动终端的背面粘接。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主体靠近所述拉耳的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听筒孔。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钢化膜上设有与所述听筒孔相对应的通孔。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保护膜结构通过在PET膜上设置充电孔与听筒孔,用于定位,解决了单靠手工拉耳定位不准确和要另备数据线才能定位的限制,靠PET膜就可解决以上两种缺点完成定位。即方便贴钢化膜时的定位,又能解决即使身边没有数据线的情况下,靠PET膜自身就可完成贴膜,且准确方便,成本低兼。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保护膜结构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保护膜结构的结构图。附图标记10钢化膜20PET膜21充电孔22听筒孔23主体24连接耳25拉耳11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PET膜又名耐高温聚酯薄膜。它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及尺寸稳定性、透明性、可回收性,可广泛的应用于磁记录、感光材料、电子、电气绝缘、工业用膜、包装装饰、屏幕保护、光学级镜面表面保护等领域。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保护膜结构,包括钢化膜10以及PET膜20,PET膜20设置于钢化膜10的上方并与钢化膜10粘接,PET膜20上设有充电孔21和听筒孔22,其中,充电孔21与听筒孔22用于定位,贴膜时,充电孔21与移动终端的充电口位对齐,听筒孔22与移动终端的听筒口位对齐以将钢化膜10粘贴于移动终端的屏幕上。通过设置在PET膜20上设置充电孔21与听筒孔22,用于定位,解决了单靠手工拉耳25定位不准确和要另备数据线才能定位的限制,靠PET膜20就可解决以上两种缺点完成定位。方便贴钢化膜10时的定位,又能解决即使身边没有数据线的情况下,靠PET膜20自身就可完成贴膜,且准确方便,成本低兼。具体地,如图1至图2所示,PET膜20包括主体23,主体23的一端向外延伸有连接耳24,另一端向外延伸有拉耳25,连接耳24设置有充电孔21。充电孔21与移动终端设有的充电口位对应设置,用于定位。拉耳25用于粘贴钢化膜10完成后,将PET膜20上钢化膜10上取下来。具体地,如图1至图2所示,主体23形状与钢化膜10形状相吻合且尺寸相同,主体23覆盖钢化膜10,连接耳24可弯折地与移动终端的背面粘接。具体地,如图1至图2所示,主体23靠近拉耳25的的一端设置有听筒孔22。具体地,如图1至图2所示,钢化膜10上设有与听筒孔22相对应的通孔11。通孔11与听筒孔22一样用于定位,对准移动终端上的听筒口位。具体地,如图1至图2所示,钢化膜10上带粘性,上面有防护的离型膜,当用粘性贴钢化膜10时将防护离型膜撕掉,然后粘到手机上,粘贴时只用PET膜20上冲裁的充电孔21与移动终端上的充电口位对齐,把充电这一端粘贴固定后,手拉PET膜20片另一端的拉耳25,将上面的听筒孔22与移动终端的听筒口位对齐,然后贴上钢化膜10,完成钢化膜10的贴膜。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方便,快捷,用户个人可操作,不需专业贴膜人员进行贴膜。具体地,此保护膜结构可运用于移动终端的贴膜上,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听筒口位和充电口位的设备上。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移动终端屏幕的贴膜方法,基于以上所述的一种保护膜结构,包括以下步骤:将钢化膜10上的防护离型膜撕掉;将充电孔21与移动终端的充电口位对齐,将充电这一端粘贴固定;手拉PET膜20上的拉耳25,将听筒孔22与移动终端的听筒口位对齐,然后贴上钢化膜10;通过拉耳25将PET膜20从移动终端上取下完成贴膜。具体地,此移动终端屏幕的贴膜方法可运用于移动终端的贴膜上,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听筒口位和充电口位的设备贴膜。此移动终端屏幕的贴膜方法简单,方便,快捷,用户个人可操作,不需专业贴膜人员进行贴膜。即方便贴钢化膜10时的定位,又能解决即使身边没有数据线的情况下,靠PET膜20自身就可完成贴膜,且准确方便,成本低兼。综上所述,本技术一种保护膜结构通过在PET膜上设置充电孔与听筒孔,用于定位,解决了单靠手工拉耳定位不准确和要另备数据线才能定位的限制,靠PET膜就可解决以上两种缺点完成定位。即方便贴钢化膜时的定位,又能解决即使身边没有数据线的情况下,靠PET膜自身就可完成贴膜,且准确方便,成本低兼。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技术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技术的保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护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化膜以及PET膜,所述PET膜设置于所述钢化膜的上方并与所述钢化膜粘接,所述PET膜上设有充电孔和听筒孔;/n其中,所述充电孔与听筒孔用于定位,贴膜时,所述充电孔与移动终端的充电口位对齐,所述听筒孔与移动终端的听筒口位对齐以将所述钢化膜粘贴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护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化膜以及PET膜,所述PET膜设置于所述钢化膜的上方并与所述钢化膜粘接,所述PET膜上设有充电孔和听筒孔;
其中,所述充电孔与听筒孔用于定位,贴膜时,所述充电孔与移动终端的充电口位对齐,所述听筒孔与移动终端的听筒口位对齐以将所述钢化膜粘贴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护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ET膜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一端向外延伸有连接耳,另一端向外延伸有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大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理德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