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隔板的齿轮箱接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9841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动车接地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带隔板的齿轮箱接地装置,包括外盖组件、恒力弹簧组件、碳刷组件、碳刷支撑架组件,恒定弹簧组件由涡卷弹簧、碳刷压板和滚轮构成,碳刷压板下部为压杆,压杆下端与碳刷上端绝缘相抵,并为碳刷提供恒定弹力,外盖内腔下部横向设置有防尘隔板,防尘隔板设有可让压杆通过的伸出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齿轮箱接地装置碳刷磨耗产生的碳粉会通过碳刷孔进入铝盖内并覆盖在观察窗内壁上,导致透过观察窗无法看到弹簧组件的位置,从而无法有效判断碳刷剩余有效磨耗长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隔板的齿轮箱接地装置
本技术涉及动车接地装置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带隔板的齿轮箱接地装置。
技术介绍
动车组,全称动车组列车,是现代火车的一种类型,由至少两节带驱动力的车厢(简称动车)和若干节不带牵引力的车厢(简称拖车)共同组成。高速动车组由于具有运营时速高、运量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长距离运输中。其中,动车齿轮箱是保证高速动车组持续稳定运行的关键零部件,主要用于驱动转向架;具体工作方式是,高速动车组通过安装在转向架上的电机驱动齿轮箱,通过齿轮箱把动力传给车轴,车轴再把动力传给车轮。高铁动车组齿轮箱接地装置的主要作用是避免高铁车轴受到漏电流的电蚀,保证高铁动车组运行的安全性。现有的齿轮箱接地装置主要由外盖组件、恒力弹簧组件、碳刷组件、支撑架组件、支架板组件等几大部分组成。外盖组件主要由外盖、观察窗组成,外盖内部结构复杂,其内部安装有恒力弹簧组件。通过外盖上的观察窗可以观察恒力弹簧组件的位置,并由此判断碳刷的剩余有效磨耗长度。如果判断的剩余有效磨耗长度比实际长度大,可能导致碳刷在行车途中突然失效,接地装置导电能力丧失,进而对动车组的行车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如果判断的剩余有效磨耗长度比实际长度小,导致碳刷提前更换,不经济增加了设备使用成本。故正确判断碳刷的剩余有效磨耗长度非常必要。但在齿轮箱接地装置的使用过程中发现,碳刷磨耗产生的碳粉会通过碳刷孔进入外盖内并覆盖在观察窗内壁上,导致透过观察窗无法看到恒力弹簧组件的位置,在此情况下必须进行拆卸检查,取下外盖才能判断内部碳刷的有效磨耗长度。但拆卸检查费时费力,因此迫切需要改进设计,解决观察窗被碳粉覆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隔板的齿轮箱接地装置,解决了现有齿轮箱接地装置碳刷磨耗产生的碳粉会通过碳刷孔进入铝盖内并覆盖在观察窗内壁上,导致透过观察窗无法看到弹簧组件的位置,从而无法有效判断碳刷剩余有效磨耗长度的问题。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隔板的齿轮箱接地装置,包括外盖组件,外盖组件包括外盖和外盖两侧面所设观察窗,外盖开口向下与碳刷支撑架固定连接,碳刷支撑架设有两个碳刷导向孔,碳刷导向孔内均安装有可滑动的碳刷;外盖内腔设有两个导向滑槽,导向滑槽内均安装有可滑动的恒力弹簧组件;恒力弹簧组件由涡卷弹簧、碳刷压板和滚轮构成,碳刷压板上部由中间隔板和两侧侧边隔板分隔形成两个U形槽;U形槽内设置有滚轮,滚轮内孔插装有销轴且销轴两端转动安装在U形槽两侧侧边隔板之上;滚轮外圈与涡卷弹簧的内圈连接,涡卷弹簧外圈端部通过固定板与外盖固定连接;碳刷压板下部为压杆,压杆下端与碳刷上端绝缘相抵,并为碳刷提供恒定弹力;外盖内腔下部横向设置有防尘隔板,防尘隔板设有可让压杆通过的伸出孔。在本技术中,齿轮箱接地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齿轮箱接地装置安装在高铁动车组齿轮箱的端盖上,且齿轮箱接地装置通过其碳刷与安装在车轴上的集电环点接触,避免漏电流对车轴电蚀,延长车轴使用寿命。在齿轮箱接地装置工作过程中,由于碳刷与集电环接触摩擦,碳刷会不断磨损。碳刷磨损后,碳刷压板会在涡卷弹簧的作用下沿导向滑槽向下滑动,产生一个恒力下压碳刷使碳刷保持与集电环的良好接触,使得导电可靠、稳定。碳刷磨损产生的部分碳粉会沿碳刷导向孔进入外盖内腔,由于外盖内腔设有防尘隔板,防尘隔板会隔绝全部或大部分碳粉继续飘散进入外盖上部导向滑槽所处腔室内,避免碳粉遮挡观察窗内壁,保持观察窗的清晰。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导向滑槽下端在外盖内腔形成台阶端面,台阶端面四角设有用于连接固定板的螺纹孔。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防尘隔板四角设有与螺纹孔对应安装孔,防尘隔板上表面贴合固定板固定于台阶端面下方。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中间隔板一侧设有标志杆,标志杆指向观察窗。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标志杆端头涂有荧光标记。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标志杆前端贴近观察窗内壁。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碳刷支撑架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架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解决了现有齿轮箱接地装置碳刷磨耗产生的碳粉会通过碳刷孔进入铝盖内并覆盖在观察窗内壁上,导致透过观察窗无法看到弹簧组件的位置,从而无法有效判断碳刷剩余有效磨耗长度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导向滑槽下端在外盖内腔形成台阶端面,台阶端面四角设有用于连接固定板的螺纹孔,方便在外盖内腔安装固定板。(3)本技术通过防尘隔板四角设有与螺纹孔对应安装孔,防尘隔板上表面贴合固定板固定于台阶端面下方,直接利用台阶端面上已经设置的螺纹孔安装防尘隔板,安装方便.适应性强。(4)本技术通过中间隔板一侧设有标志杆,标志杆指向观察窗。标志杆作为标志物,通过观察窗观察标志杆便可方便的判断碳刷的剩余有效磨耗长度。(5)本技术通过标志杆端头涂有荧光标记,方便观察标志杆位置。(6)本技术通过标志杆前端贴近观察窗内壁,使标志杆能更容易被观察到,且能够减小观察误差。(7)本技术通过碳刷支撑架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架板,支架板可用于固定安装电缆,防止电缆振动、干涉其他部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轴测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图。图3为图2中A-A面剖视图。图4为防尘隔板俯视图。图5为恒力弹簧组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碳刷压板与滚轮结构示意图。图7为滚轮安装示意图。图8为外盖结构示意图。图9为防尘隔板与外盖安装示意图。其中,1支架板,2外盖,3观察窗,4碳刷支撑架,5碳刷,6碳刷压板,601中间隔板,602侧边隔板,603压杆,604标志杆,7固定板,8防尘隔板,801安装孔,802伸出孔,9涡卷弹簧,10销轴,11滚轮,12台阶端面,13导向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1:参见图1~9,一种带隔板的齿轮箱接地装置,包括外盖2组件,外盖2组件包括外盖2和外盖2两侧面所设观察窗3,外盖2开口向下与碳刷支撑架4固定连接,碳刷支撑架4设有两个碳刷5导向孔,碳刷5导向孔内均安装有可滑动的碳刷5;外盖2内腔设有两个导向滑槽13,导向滑槽13内均安装有可滑动的恒力弹簧组件;恒力弹簧组件由涡卷弹簧9、碳刷压板6和滚轮11构成,碳刷压板6上部由中间隔板601和两侧侧边隔板602分隔形成两个U形槽;U形槽内设置有滚轮11,滚轮11内孔插装有销轴10且销轴10两端转动安装在U形槽两侧侧边隔板602之上;滚轮11外圈与涡卷弹簧9的内圈连接,涡卷弹簧9外圈端部通过固定板7与外盖2固定连接;碳刷压板6下部为压杆603,压杆603下端与碳刷5上端绝缘相抵,并为碳刷5提供恒定弹力;外盖2内腔下部横向设置有防尘隔板8,防尘隔板8设有可让压杆603通过的伸出孔802。在本实施例中,齿轮箱接地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齿轮箱接地装置安装在高铁动车组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隔板的齿轮箱接地装置,包括外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组件包括外盖(2)和外盖(2)两侧面所设观察窗(3),所述外盖(2)开口向下与碳刷支撑架(4)固定连接,所述碳刷支撑架(4)设有两个碳刷导向孔,所述碳刷导向孔内均安装有可滑动的碳刷(5);所述外盖(2)内腔设有两个导向滑槽(13),所述导向滑槽内(13)均安装有可滑动的恒力弹簧组件;所述恒力弹簧组件由涡卷弹簧(9)、碳刷压板(6)和滚轮(11)构成,所述碳刷压板(6)上部由中间隔板(601)和两侧侧边隔板(602)分隔形成两个U形槽;所述U形槽内设置有滚轮(11),所述滚轮(11)内孔插装有销轴(10)且销轴(10)两端转动安装在U形槽两侧侧边隔板(602)之上;所述滚轮(11)外圈与涡卷弹簧(9)的内圈连接,所述涡卷弹簧(9)外圈端部通过固定板(7)与外盖(2)固定连接;所述碳刷压板(6)下部为压杆(603),所述压杆(603)下端与碳刷(5)上端绝缘相抵,并为碳刷(5)提供恒定弹力;所述外盖(2)内腔下部横向设置有防尘隔板(8),所述防尘隔板(8)设有可让压杆(603)通过的伸出孔(8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隔板的齿轮箱接地装置,包括外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组件包括外盖(2)和外盖(2)两侧面所设观察窗(3),所述外盖(2)开口向下与碳刷支撑架(4)固定连接,所述碳刷支撑架(4)设有两个碳刷导向孔,所述碳刷导向孔内均安装有可滑动的碳刷(5);所述外盖(2)内腔设有两个导向滑槽(13),所述导向滑槽内(13)均安装有可滑动的恒力弹簧组件;所述恒力弹簧组件由涡卷弹簧(9)、碳刷压板(6)和滚轮(11)构成,所述碳刷压板(6)上部由中间隔板(601)和两侧侧边隔板(602)分隔形成两个U形槽;所述U形槽内设置有滚轮(11),所述滚轮(11)内孔插装有销轴(10)且销轴(10)两端转动安装在U形槽两侧侧边隔板(602)之上;所述滚轮(11)外圈与涡卷弹簧(9)的内圈连接,所述涡卷弹簧(9)外圈端部通过固定板(7)与外盖(2)固定连接;所述碳刷压板(6)下部为压杆(603),所述压杆(603)下端与碳刷(5)上端绝缘相抵,并为碳刷(5)提供恒定弹力;所述外盖(2)内腔下部横向设置有防尘隔板(8),所述防尘隔板(8)设有可让压杆(603)通过的伸出孔(8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马小峰王伟番张卫国白建枝金元强马冬冬吴鹏李二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和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