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用的接触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9822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配件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用的接触端子,包括用于与交流电机连接的接合柱、用于与电线连接的压接件以及互相插接的插接部和插入部,所述的插入部为可在受压情况下发生不可恢复的形变的插入部,所述的插接部上设有用于容纳在插入部受压变形后产生的形变体的容纳部,所述的插接部和插入部分设在接合柱和压接件的端部;使得接合柱与压接件的连接方式有别于常用的连接方式,固定性能得到了改善,不易断裂,具有安全性。

A contact terminal for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用的接触端子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是一种发动机用的接触端子。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是为汽车提供动力的装置,决定着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稳定性和环保性。发动机上的交流电机,既承担发动机的启动,又承担发动机运转后整车的发电。在本领域中,接触端子作为交流电机的连接点是常见的做法。目前,常用的接触端子存在固定不良、接触不良的严重缺点,固定不良可造成瞬间断电,甚至产品解体,接触不良则会影响电流的传递,还会产生发热过大,温度过高等问题,严重威胁汽车的安全性能。在本领域中,还不存在固定性能和接触性能较好的接触端子,目前常采用的接触端子是一体成型结构,由于固定不良、接触不良的问题,存在较大隐患,其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用的接触端子,解决接触端子的固定不良、接触不良的缺点,从而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发动机用的接触端子,包括用于与交流电机连接的接合柱和用于与电线连接的压接件,还包括互相插接的插接部和插入部,所述的插入部为可在受压情况下发生不可恢复的形变的插入部,所述的插接部上设有用于容纳在插入部受压变形后产生的形变体的容纳部;所述的插接部和插入部分设在接合柱和压接件的端部。在上述的发动机用的接触端子中,所述的插接部设置在压接件的端部;所述的插入部设置在接合柱的端部。在上述的发动机用的接触端子中,所述的接合柱和压接件的材质均为金属材质。在上述的发动机用的接触端子中,所述的插接部为非封闭式的环状结构,所述的环状结构设有开口,所述的容纳部为通孔或凹槽。在上述的发动机用的接触端子中,所述的压接件上设有扁平状的压接板,所述的压接板的一端设置在插接部或者插入部的底部的一侧上。在上述的发动机用的接触端子中,所述的压接件上设有用于缠绕线芯的L形结构以及用于压接线芯的U形结构,所述的L形结构靠近接合柱,所述的U形结构靠近压接件的前端。在上述的发动机用的接触端子中,所述的L形结构的长端垂直设置在压接板的一侧,所述的L形结构的短端朝向接合柱。在上述的发动机用的接触端子中,所述的U形结构的一端连接在压接板的一侧,所述的U形结构的另一端延伸至压接板的相对一侧,且与相对一侧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在上述的发动机用的接触端子中,所述的接合柱为圆柱体,所述的接合柱的前端设为半圆球形。在上述的发动机用的接触端子中,所述的压接件的前端设有多个的卡槽,所述的卡槽两个为一组,且以压接件的中轴线为对称中心相对布置。本技术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插入部和插接部,对插接部进行挤压弯曲,放置在插接部内部的插入部被完全包裹,产生过盈配合,继续对插接部进行挤压,插入部发生塑性形变,产生金属流动将容纳部填充,直至插入部通过通孔结构被挤出容纳部的外部,使得接合柱与压接件的连接方式有别于常用的连接方式,固定性能得到了改善,不易断裂,具有安全性。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插入部与插接部的位置,将同一特征结构接合一起,便于加工,可一体成型,使得对插入部和插接部在挤压变形时,因处于开放端,局部进行塑性成型的限制和效果,均比设置在中部或其他位置的效果更好;插接部和插入部各自分开设置在一端上,接合柱和压接件连接后,不会产生干涉,方便后续的工序装配。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接合柱和压接件的材质,利用金属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在常温下也可以进行塑性形变,内部的组织得到了细化、致密、均匀的效果,使得接合柱和压接件的综合性能得到了提高。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插接的结构,采用非封闭式的环状结构,在挤压弯曲容纳部时,可以均匀受力,避免产生应力集中,因设有开口,挤压后金属存有可活动的空间供其进行流动,相对完全密封的环状结构,挤压不均匀易产生韧性断裂,插接部的外形无法得到稳定控制,同时表面出现毛刺、疏松、缩孔等缺陷,将其力学性能降低,使得非封闭式的环状结构具有良好的包裹性能,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提高尺寸精度和连接强度。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压接板,以此作为连接电线的基础底板,使得电线与压接件的接触面积变大,电阻降低,散热加快温度降低,电线端口往下的部分电线可固定在压接板,防止对电线的拉扯造成电线端口处的脱离,具有实用性和安全性。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L形结构,L形结构为压接件上的卡位,电线的电芯缠绕在L形结构的长端上,进行缠绕固定连接,两侧均有定位阻挡,使得电线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大,电线的连接也更加牢固稳定。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U形结构,U形结构和压接板共同作用下,将放置在压接板与U形结构之间的电线夹紧固定,起到了一个固定连接效果,通过这种挤压得方式将电线端口以下的部分电线与压接板固定,简单快捷具有便捷性。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接合柱的结构,防止接合柱和交流电机的连接松动,通常采用过盈配合进行装配,圆柱体的外表面获得最大面积的接触,连接效果好,接合柱在其半圆球形的前端导向下,较为容易插入交流电机,降低装配难度。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压接件的卡槽,使得固定在压接件前端上的电线,通过缠绕在多个卡槽中,导向的同时进行固定缠绕连接,电线拉扯时,电线与卡槽的接触,将拉力传递到压接件上,防止电线被扯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发动机用的接触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发动机用的接触端子的部件分解图。附图标记:1、压接件;2、接合柱;3、压接板;4、插接部;5、插入部;6、通孔;7、L形结构;8、U形结构;9、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发动机用的接触端子,包括用于与交流电机连接的接合柱和用于与电线连接的压接件,还包括互相插接的插接部4和插入部5,所述的插入部5为可在受压情况下发生不可恢复的形变的插入部5,所述的插接部4上设有用于容纳在插入部5受压变形后产生的形变体的容纳部;其中,所述的插接部4和插入部5分设在接合柱和压接件的端部。究其原理为,对插接部4进行挤压弯曲,放置在插接部4内部的插入部5被完全包裹,产生过盈配合,继续对插接部4进行挤压,插入部5发生塑性形变,产生金属流动将容纳部填充,直至插入部5通过通孔6结构被挤出容纳部的外部,使得接合柱2与压接件1的连接方式有别于常用的连接方式,固定性能得到了改善,不易断裂,具有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插接部4设置在压接件的端部;所述的插入部5设置在接合柱的端部;插入部5与插接部4的位置,将同一特征结构接合一起,便于加工,可一体成型,使得对插入部5和插接部4在挤压变形时,因处于开放端,局部进行塑性成型的限制和效果,均比设置在中部或其他位置的效果更好;插接部4和插入部5各自分开设置在一端上,接合柱2和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用的接触端子,包括用于与交流电机连接的接合柱和用于与电线连接的压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互相插接的插接部和插入部,所述的插入部为可在受压情况下发生不可恢复的形变的插入部,所述的插接部上设有用于容纳在插入部受压变形后产生的形变体的容纳部;/n所述的插接部和插入部分设在接合柱和压接件的端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用的接触端子,包括用于与交流电机连接的接合柱和用于与电线连接的压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互相插接的插接部和插入部,所述的插入部为可在受压情况下发生不可恢复的形变的插入部,所述的插接部上设有用于容纳在插入部受压变形后产生的形变体的容纳部;
所述的插接部和插入部分设在接合柱和压接件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用的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接部设置在压接件的端部;所述的插入部设置在接合柱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用的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合柱和压接件的材质均为金属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用的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接部为非封闭式的环状结构,所述的环状结构设有开口,所述的容纳部为通孔或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用的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接件上设有扁平状的压接板,所述的压接板的一端设置在插接部或者插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长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奥图弹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