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烟无卤陶瓷化聚烯烃绝缘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9755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线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烟无卤陶瓷化聚烯烃绝缘电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套管内设有若干支撑架,且支撑架上对应设有内圈,供线芯一一穿过并构成滑动连接,布线捆扎时,捆扎设施位于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之间,对套管进行了固定,但线芯相对自由能够在一定大小的拉力下抽动,某一根线芯故障时略微松开捆扎设施即可单独替换对应线芯。支撑架与套管之间相贴合并设有缓冲部对内部的线芯提供柔性缓冲保护,同时支撑架将各线芯撑开分离,使得线芯之间留有适当间隙易于散热,保障了传输速率,规避了安全风险,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烟无卤陶瓷化聚烯烃绝缘电缆
本技术属于电线电缆
,具体涉及一种低烟无卤陶瓷化聚烯烃绝缘电缆。
技术介绍
传统的PVC(聚氯乙烯)电线,在火灾发生时PVC混合物在受热后容易分解逸出大量有剧毒、有腐蚀性HCL(氯化氢)气体,并产生大量的剧毒浓烟,造成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并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尽量避免和减少火灾及火灾造成的二次伤害,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改变产品所用的外层材料和工艺,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比如采用无卤低烟线材,无卤低烟电线电缆的主要特征为所有的材料中不含卤素,且在燃烧时释放的烟雾量很少。目前低烟无卤线缆已经得到大量使用,但是无论作为电力电缆还是通信电缆,都会存在频繁弯折走线的情形,尤其是在机房、站房、控制中心等场所更是如此,并且线缆排布要求整齐美观,必然就会使用大量捆扎件,由此又会导致电缆中的线体抽动困难,一旦某一根线芯损坏则需要整根电缆报废。另外,布线体难免磕碰受压,普通电缆难以提供足够的柔性保护,此外,线缆内个线芯贴合紧密热量不易散发,影响传输效率的同时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电线电缆
,亟需一种布线捆扎之后内部线芯相对顺滑能够抽动和单独替换,线芯能够得到柔性缓冲保护,线芯之间留有适当间隙易于散热的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布线捆扎之后内部线芯相对顺滑能够抽动和单独替换,线芯能够得到柔性缓冲保护,线芯之间留有适当间隙易于散热的低烟无卤电绝缘缆。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烟无卤陶瓷化聚烯烃绝缘电缆,包括陶瓷化聚烯烃套管,所述套管中设有若干线芯,所述套管中沿长度方向设置若干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由连接杆相连的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所述各支撑盘包括供各线芯一一对应穿过并构成滑动连接的内圈,所述各内圈与位于支撑盘中部的支撑部相连,所述各支撑盘还包括与套管内壁贴合的外圈,所述各内圈均与外圈通过缓冲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线芯包括导体,所述导体外依次设置低烟无卤绝缘层、屏蔽层。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与内圈相连的连接臂为两个,所述两连接臂分别位于对应内圈圆心与支撑部中心连线的两侧并对称。进一步的,所述相邻内圈之间构成外切且相切处两内圈形成一体。进一步的,所述分别与内圈、外圈相连的缓冲臂为两个,且两缓冲臂分别位于对应内圈圆心与对应内外圈最近点连线的两侧并对称,所述缓冲臂呈弯曲状且分别与内圈、外圈顺滑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电缆在安装定位时,安装设施捆扎点位于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之间。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套管内设有若干支撑架,且支撑架上对应设有内圈,供线芯一一穿过并构成滑动连接,布线捆扎时,捆扎设施位于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之间,对套管进行了固定,但线芯相对自由能够在一定大小的拉力下抽动,某一根线芯故障时略微松开捆扎设施即可单独替换对应线芯。支撑架与套管之间相贴合并设有缓冲部对内部的线芯提供柔性缓冲保护,同时支撑架将各线芯撑开分离,使得线芯之间留有适当间隙易于散热,保障了传输速率,规避了安全风险,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缆的截面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架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支撑架的侧视图;图4位本技术套管与支撑架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图4所示,一种低烟无卤陶瓷化聚烯烃绝缘电缆,包括陶瓷化聚烯烃套管1,所述套管1中设有若干线芯2,所述套管1中沿长度方向设置若干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包括由连接杆33相连的第一支撑盘31和第二支撑盘32,所述各支撑盘包括供各线芯2一一对应穿过并构成滑动连接的内圈36,所述各内圈36与位于支撑盘中部的支撑部35相连,所述各支撑盘还包括与套管1内壁贴合的外圈37,所述各内圈36均与外圈37通过缓冲部38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缆在安装定位时,安装设施捆扎点位于第一支撑盘31和第二支撑盘32之间,即如图4所示的A处。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所述套管1内设有若干支撑架3,且支撑架3上对应设有内圈36,供线芯2一一穿过并构成滑动连接,布线捆扎时,捆扎设施位于第一支撑盘31和第二支撑盘32之间,对套管1进行了固定,但线芯2相对自由能够在一定大小的拉力下抽动,某一根线芯2故障时略微松开捆扎设施即可单独替换对应线芯2。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架3内部的线芯提供柔性缓冲保护,同时将各线芯撑开分离,使得线芯之间留有适当间隙易于散热,保障了传输速率,规避了安全风险,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35与内圈36相连的连接臂为两个,所述两连接臂分别位于对应内圈36圆心与支撑部35中心连线的两侧并对称。进一步的,所述相邻内圈36之间构成外切且相切处两内圈36形成一体。进一步的,所述分别与内圈36、外圈37相连的缓冲臂为两个,且两缓冲臂分别位于对应内圈36圆心与对应内外圈最近点连线的两侧并对称,所述缓冲臂呈弯曲状且分别与内圈36、外圈37顺滑相连。支撑部35与内圈36相连的连接臂错开内圈36圆心与支撑部35中心连线而分居两侧,相邻内圈36之间构成外切且相切处两内圈36形成一体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力学结构,使连接更加稳固。分别与内圈36、外圈37相连的缓冲臂错开对应内圈36圆心与对应内外圈最近点的连线并且呈弯曲状,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受力结构,提供更佳的柔性缓冲,其中的内外圈最近点即对应内圈与外圈最靠近的点。进一步的,所述线芯2包括导体21,所述导体21外依次设置低烟无卤绝缘层22、屏蔽层23。可以理解的是,线芯2的结构与材料与普通的低烟无卤绝缘电缆类似,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技术和选择,并且并不是本技术方案的核心改进点,因为很显然本技术的核心改进在于结构,所以这里就略作说明,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机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为本专利较佳的实施例,但本专利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烟无卤陶瓷化聚烯烃绝缘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化聚烯烃套管(1),所述套管(1)中设有若干线芯(2),所述套管(1)中沿长度方向设置若干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包括由连接杆(33)相连的第一支撑盘(31)和第二支撑盘(32),所述各支撑盘包括供各线芯(2)一一对应穿过并构成滑动连接的内圈(36),所述各内圈(36)与位于支撑盘中部的支撑部(35)相连,所述各支撑盘还包括与套管(1)内壁贴合的外圈(37),所述各内圈(36)均与外圈(37)通过缓冲部(38)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烟无卤陶瓷化聚烯烃绝缘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化聚烯烃套管(1),所述套管(1)中设有若干线芯(2),所述套管(1)中沿长度方向设置若干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包括由连接杆(33)相连的第一支撑盘(31)和第二支撑盘(32),所述各支撑盘包括供各线芯(2)一一对应穿过并构成滑动连接的内圈(36),所述各内圈(36)与位于支撑盘中部的支撑部(35)相连,所述各支撑盘还包括与套管(1)内壁贴合的外圈(37),所述各内圈(36)均与外圈(37)通过缓冲部(3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烟无卤陶瓷化聚烯烃绝缘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芯(2)包括导体(21),所述导体(21)外依次设置低烟无卤绝缘层(22)、屏蔽层(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烟无卤陶瓷化聚烯烃绝缘电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新杨忠兴吴荣毓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巨力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