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锣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9749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6:00
一种铜锣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前、后、左、右四个面,前、后、左、右四个面上均可拆卸连接有铜锣;所述框架下端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包括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上支撑杆套接有下支撑杆,下支撑杆的内径小于上支撑杆的内径,上支撑杆上固定一个弹簧按钮,弹簧按钮同时连接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螺纹连接有底盘;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同时演奏四面铜锣;不需要手持,具有牢固的固定装置,解放演奏者双手;所设计的固定装置使演奏过程中不会出现掉落等现象;三角形配件的设计使得固定时更易扭动螺帽,拆卸也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锣架
本技术属于乐器架
,特别涉及一种铜锣架。
技术介绍
铜锣属于民族打击类乐器,在中国传统乐队合奏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国内乐队表演所用的铜锣多为单个,由铜锣演奏者通过手持锣槌敲打发声,不仅在视觉上影响乐队整体美观,而且受到21世纪国内音乐的发展,打击类乐器的不断增多,单个手持铜锣越来越不能适用于舞台表演;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铜锣架,现有技术中还未有过类似本申请的将铜锣固定到架子上的铜锣架,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很好地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克服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缺陷,提供一种铜锣架,能够多个铜锣同时表演,不需要手持,增强表演的效果。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铜锣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前、后、左、右四个面,前、后、左、右四个面上均可拆卸连接有铜锣;所述框架下端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包括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上支撑杆套接有下支撑杆,下支撑杆的内径小于上支撑杆的内径,下支撑杆上固定一个弹簧按钮,上支撑杆上开设一列定位孔,通过弹簧按钮与定位孔的配合锁紧,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螺纹连接有底盘。优选的,所述铜锣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在框架上。优选的,所述螺母的两端设置有三角形抓手,所述三角形抓手为在螺母的两端沿螺母轴向方向设置直角三角形。优选的,所述直角三角形的大角为60度,小角为30度,大角朝上设置,小角30度所对应的短边与螺母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框架的形状为正方体。优选的,所述框架底端设有螺纹套。优选的,所述底盘中间设置有一个圆形螺丝内槽。优选的,所述框架的内部中空。优选的,所述底盘由金属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可以同时演奏四面铜锣;且新型铜锣具有牢固的固定装置,不需要演奏者手持;在美观方面,新型铜锣属于独立的乐器形制,演奏者可以在演奏过程中解放身体动作,不再需要手持铜锣;在创新和实用方面,新型铜锣采用钢架结构,彻底摆脱了传统只能由演奏者一手持锣槌、一手持铜锣的现象。演奏员可以在舞台上由一人同时控制四面铜锣,无疑大大增加演奏效果,铜锣在乐队中地位也可以得到提升。在安全和搬运方面,所设计的固定装置大多有螺丝等金属构成,在演奏过程中不会轻易出现铜锣掉落、松散等现象;三角形配件的设计使得固定时更易扭动螺帽,拆卸也方便;支撑杆可拆卸,方便搬运;圆形底盘也大大增加整体设计的稳定性能;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方便演奏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螺纹套与框架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底盘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支撑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铜锣连接示意图。1、框架;2、支撑杆;21、上支撑杆;22、下支撑杆;3、弹簧按钮;4、底盘;5、螺纹套;6、圆形螺丝内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铜锣架,专门用于打击类乐器铜锣表演,包括框架1,框架1为正方体形状,内部中空,包括前、后、左、右四个面,前、后、左、右四个面上均可拆卸连接有铜锣,这样设计可以同时演奏四面铜锣且不需要手持,优选使用螺栓螺母将铜锣固定到框架1上,所述螺母的两端设置有三角形抓手,所述三角形抓手为在螺母的两端沿螺母轴向方向设置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大角为60度,小角为30度,大角朝上设置,小角30度所对应的短边与螺母相连接;所述框架1下端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杆2,支撑杆2包括上支撑杆21和下支撑杆22,上支撑杆21套接有下支撑杆22,下支撑杆22的内径小于上支撑杆21的内径,下支撑杆22上固定一个弹簧按钮3,上支撑杆21上开设一列定位孔,通过弹簧按钮3与定位孔的配合锁紧,上支撑杆21和下支撑杆22固定连接,具体为:所述框架1底端设有螺纹套5,所述底盘4中间设置有一个圆形螺丝内槽6,支撑杆2的下端通过圆形螺丝内槽6螺纹连接有底盘4,底盘4由金属材料制成,固定牢固。主要构造是:一个正方体钢架结构装置四面(左、右、前、后)铜锣1,并用螺丝将铜锣固定。步骤为:通过一根螺丝条A穿入钢架结构装置和铜锣边上的一孔,上下分别由螺帽B将其旋转固定,保证铜锣能够牢牢固定。并且,在螺帽B两端加入三角形配件,可以在旋转时更加省力,增加效率(详细图解见图5)。支撑杆2方面,采用两节(上、下两节)支撑杆伸缩理念,下节支撑杆22上固定一个弹簧按钮3,上支撑杆21上开设一列定位孔,只要按下弹簧按钮3,上下拉动上支撑杆21,使弹簧按钮3与相应位置的定位孔锁紧即可调节支撑杆2的高度,待调节到合适位置即可进行演奏(详细图解见图4)。为了方便搬运,支撑杆2上下两端设置为可旋转拆卸装置。支撑杆2顶端连接的钢架结构,设计有一个拆卸装置,如螺纹套5,通过旋转可以进行拆卸,底盘4中间设计为一个圆形螺丝内槽6,支撑杆2通过旋转也可以牢牢固定在底盘4,并可以通过旋转进行拆卸(详细图解见图2和图3)。本申请的特殊之处在于,以往没有类似的铜锣装置,且通过各种螺丝进行固定可以达到相当稳定的效果,对于铜锣演奏者具有重要作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锣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包括前、后、左、右四个面,前、后、左、右四个面上均可拆卸连接有铜锣;所述框架(1)下端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杆(2),支撑杆(2)包括上支撑杆(21)和下支撑杆(22),上支撑杆(21)套接有下支撑杆(22),下支撑杆(22)的内径小于上支撑杆(21)的内径,下支撑杆(22)上固定一个弹簧按钮(3),上支撑杆(21)上开设一列定位孔,通过弹簧按钮(3)与定位孔的配合锁紧,上支撑杆(21)和下支撑杆(2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2)的下端螺纹连接有底盘(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锣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包括前、后、左、右四个面,前、后、左、右四个面上均可拆卸连接有铜锣;所述框架(1)下端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杆(2),支撑杆(2)包括上支撑杆(21)和下支撑杆(22),上支撑杆(21)套接有下支撑杆(22),下支撑杆(22)的内径小于上支撑杆(21)的内径,下支撑杆(22)上固定一个弹簧按钮(3),上支撑杆(21)上开设一列定位孔,通过弹簧按钮(3)与定位孔的配合锁紧,上支撑杆(21)和下支撑杆(2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2)的下端螺纹连接有底盘(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铜锣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在框架(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的两端设置有三角形抓手,所述三角形抓手为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寿玉李壮周晨胡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艺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