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雾灯光形位置自动调整及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9564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前雾灯光形位置自动调整及检测设备,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设有底座,底座上设有定位块、回转气缸、多位置气缸、步进电机及驱动步进电机滑移的驱动件,定位块开设有定位槽,多位置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堵头,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调光杆,步进电机通过滑动组件与底座滑移配合;工作台内还设置有气密泄漏仪及相机,底座开设有贯穿孔,工作台上开设有与贯穿孔同轴的连通孔,相机的摄像头与连通孔、贯穿孔同轴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采用步进电机带动调光杆实现自动调整光形位置,同时进行光照强度和气密性进行检测,检测精度和效率较高、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采用滑块滑轨相配合,导向性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雾灯光形位置自动调整及检测设备
本技术涉及车灯检测设备
,特别涉及前雾灯光形位置自动调整及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前雾灯包括有灯本体1,灯本体1的侧壁设置有三个用于安装的凸耳11,灯本体1上还设置有调光部12,调光部12开设有调光孔121,调光孔121的插入口截面呈正六边形,当需要调光时,将调光杆伸入调光孔121内并周向旋转调光杆,即可对灯本体1进行调光;灯本体1侧壁还开设有气密口13。汽车前雾灯在生产制作过程中,需要对前雾灯的气密性、光照强度进行检测,并对光形位置进行调整,以保证光形最亮点的同一标准位置。传统的方法是靠人工手动调节的方式进行调整,转动调光杆,把光形调到指定的位置,但是无法同时对气密性和光照强度进行检测。由于传统的检测方法是通过人工进行,所以此种检测方法存在精度较低、效率较低、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前雾灯光形位置自动调整及检测设备,采用步进电机带动调光杆实现自动调整光形位置的方式,同时采用相机、气密泄漏仪和堵头配合分别进行光照强度及气密性进行检测,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前雾灯光形位置自动调整及检测设备,包括工作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2)上设置有底座(3),所述底座(3)上设置有定位块(31)、回转气缸(32)、多位置气缸(33)、步进电机(34)及驱动所述步进电机(34)滑移的驱动件,所述定位块(31)开设有定位槽(311),所述多位置气缸(33)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堵头(331),所述步进电机(34)的输出轴设置有调光杆(4),所述步进电机(34)通过滑动组件与所述底座(3)滑移配合;所述工作台(2)内还设置有气密泄漏仪(7)及相机(8),所述底座(3)开设有贯穿孔(36),所述工作台(2)上开设有与所述贯穿孔(36)同轴的连通孔,所述相机(...

【技术特征摘要】
1.前雾灯光形位置自动调整及检测设备,包括工作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2)上设置有底座(3),所述底座(3)上设置有定位块(31)、回转气缸(32)、多位置气缸(33)、步进电机(34)及驱动所述步进电机(34)滑移的驱动件,所述定位块(31)开设有定位槽(311),所述多位置气缸(33)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堵头(331),所述步进电机(34)的输出轴设置有调光杆(4),所述步进电机(34)通过滑动组件与所述底座(3)滑移配合;所述工作台(2)内还设置有气密泄漏仪(7)及相机(8),所述底座(3)开设有贯穿孔(36),所述工作台(2)上开设有与所述贯穿孔(36)同轴的连通孔,所述相机(8)的摄像头与所述连通孔、贯穿孔(36)同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雾灯光形位置自动调整及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3)上的滑轨(35),所述滑轨(35)上设置有与所述滑轨(35)滑动配合的滑块(341),所述步进电机(34)设置于所述滑块(34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雾灯光形位置自动调整及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气缸(5),所述驱动气缸(5)的活塞杆与所述滑块(341)之间通过浮动接头(51)相连接,所述驱动气缸(5)驱使所述滑块(341)沿所述滑轨(35)滑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雾灯光形位置自动调整及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上还设置有笔型气缸(6),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典刘子豪张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