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眩光的隧道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9401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眩光的隧道灯,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包括支架、电源、灯架、散热器、灯板以及透镜模组;所述灯架的两侧板转动安装在支架上,且该支架固定在隧道中的墙壁上,多个散热器并排固定于灯架的背面上,所述的电源固定安装于散热器后方;所述的灯板固定安装在灯架的正面上,透镜模组盖在灯板上,透镜模组上的出光位置上设置有通过磨砂处理形成的磨砂层;所述的灯板与隧道中的墙壁所呈的锐角为5°,所述灯板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模组的折射后,与隧道中的车流方向所呈的夹角为5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多余的杂光分散掉,同时通过隧道灯角度的结构设计,使射向驾驶员的光线更为柔和,不影响驾驶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眩光的隧道灯
本技术涉及照明装置
,更具体的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无眩光的隧道灯。
技术介绍
隧道灯应用于隧道、车间、大型仓库、场馆、冶金及各类厂区、工程施工等。随着我国道路交通建设的迅速发展,公路隧道的建设规模及数量也越来越大,隧道照明也由此出现了如节能、安全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LED光源技术的日渐成熟,国内照明行业也开展了LED在公路隧道照明中应用的研究和应用实践。LED隧道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道路照明,但是在现有技术中,隧道灯仍然存在着多种缺陷,其中,由于隧道灯的光线向四周发散,除去照明的光线外,会产生很多的杂光,产生眩光,对驾驶员会造成影响;同时,由于出射光线的角度问题,隧道灯的光线直射驾驶员后,影响驾驶员的安全驾驶,驾驶员从后视镜看到的光线并不柔和,也影响了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有效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眩光的隧道灯,该隧道灯通过透镜表面的磨砂处理,将多余的杂光分散掉,同时通过隧道灯角度的结构设计,使射向驾驶员的光线更为柔和,不影响驾驶安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眩光的隧道灯,安装于隧道中的墙壁上,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支架、电源、灯架、散热器、灯板以及透镜模组;所述灯架的两侧板转动安装在支架上,且该支架固定在隧道中的墙壁上,多个散热器并排固定于灯架的背面上,所述的电源固定安装于散热器后方;所述的灯板固定安装在灯架的正面上,透镜模组盖在灯板上,透镜模组上的出光位置上设置有通过磨砂处理形成的磨砂层;所述的灯板与隧道中的墙壁所呈的锐角为5°,所述灯板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模组的折射后,与隧道中的车流方向所呈的夹角为58°。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灯架上阵列排布有多个灯板,且每个灯板上设置有多个LED灯珠,透镜模组上对应于每一个LED灯珠的位置均设置有出光凸起,所述的磨砂层即位于出光凸起的外表面。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透镜模组和灯板之间还设置有呈环形的防水硅胶,螺丝依次穿过透镜模组、防水硅胶以及灯板,固定在灯架上。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支架由第一横板、第一竖板以及第二竖板构成;所述的第一横板通过螺丝固定在隧道中的墙壁上,所述的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分别垂直连接于第一横板的两端,所述灯架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竖板的顶端和第二竖板的顶端;所述第一竖板的长度略大于第二竖板的长度,使灯板与隧道的墙壁所呈的夹角为锐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透镜模组上的出光位置上设置有通过磨砂处理形成的磨砂层,该磨砂层实现了光线的二次出光,将实际道路照明的发光率提升到最高,多余的杂光通过表面透镜表面磨砂处理将多余的杂光分散掉,避免因发出的光对驾驶员造成影响;使得直射到驾驶员的光少且匀为柔和光线,同时透镜一部分采用磨砂处理,可使车辆离去时通过后视镜方向看到的光线柔和,不影响行车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无眩光的隧道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无眩光的隧道灯的具体实施例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揭示的一种无眩光的隧道灯,该隧道灯200安装在隧道100中的墙壁上,对隧道实现照明,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无眩光的隧道灯包括支架10、电源20、灯架30、散热器40、灯板50以及透镜模组60;所述灯架30的两侧板转动安装在支架10上,且该支架10固定在隧道中的墙壁上,对于支架10的具体结构,将在下文中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多个散热器40并排固定于灯架30的背面上,所述的电源20固定安装于散热器40后方,所述的灯板50固定安装在灯架30的正面上,灯板50散发的热量,通过灯架30的传递,通过散热器40实现散发;进一步的,透镜模组60盖在灯板50上,透镜模组60上的出光位置上设置有通过磨砂处理形成的磨砂层601,该磨砂层601实现了光线的二次出光,将实际道路照明的发光率提升到最高,多余的杂光通过表面透镜表面磨砂处理将多余的杂光分散掉,避免因发出的光对驾驶员造成影响。如图2、图3所示,所述的灯板50与隧道中的墙壁所呈的锐角为5°,并且,灯板50是朝向车流的方向倾斜,由于灯板50的倾斜和透镜模组60的存在,所述灯板50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模组60的折射后,与隧道中的车流方向所呈的夹角为58°;这种结构的设计,使得直射到驾驶员的光少且匀为柔和光线,同时透镜一部分采用磨砂处理,可使车辆离去时通过后视镜方向看到的光线柔和,不影响行车安全。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的灯架30上阵列排布有多个灯板50,且每个灯板50上设置有多个LED灯珠,透镜模组60上对应于每一个LED灯珠的位置均设置有出光凸起602,所述的磨砂层601即位于出光凸起602的外表面;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出光凸起602由相连的两个弧形凸起构成,且其中一个弧形凸起的坡度大于另一个弧形凸起的坡度,灯板50呈倾斜状态,坡度较小的弧形凸起位于灯板50上相对位置较低的一端,通过这种结构,对LED灯珠发出的光线的角度进行调整,使LED灯珠发出的光线与隧道中车流方向的夹角为58°,这种出光角度能够最优的避免对驾驶员形成直射。为了提高防水性能,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透镜模组60和灯板50之间还设置有呈环形的防水硅胶70,螺丝80依次穿过透镜模组60、防水硅胶70以及灯板50,固定在灯架30上。对于所述的支架10,本技术提供了一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的支架10由第一横板101、第一竖板102以及第二竖板103构成;所述的第一横板101通过螺丝固定在隧道中的墙壁上,所述的第一竖板102和第二竖板103分别垂直连接于第一横板101的两端,所述灯架30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竖板102的顶端和第二竖板103的顶端;所述第一竖板102的长度略大于第二竖板103的长度,使灯板50与隧道的墙壁所呈的夹角为锐角,应当理解的是,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隧道的墙壁与车流方向平行,因此灯板50与车流方向的夹角和灯板50与墙壁所呈的夹角相同。由于两个夹角的存在,能够最大程度的使得直射到驾驶员的光少且匀为柔和光线。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及修改,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眩光的隧道灯,安装于隧道中的墙壁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电源、灯架、散热器、灯板以及透镜模组;/n所述灯架的两侧板转动安装在支架上,且该支架固定在隧道中的墙壁上,多个散热器并排固定于灯架的背面上,所述的电源固定安装于散热器后方;/n所述的灯板固定安装在灯架的正面上,透镜模组盖在灯板上,透镜模组上的出光位置上设置有通过磨砂处理形成的磨砂层;所述的灯板与隧道中的墙壁所呈的锐角为5°,所述灯板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模组的折射后,与隧道中的车流方向所呈的夹角为5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眩光的隧道灯,安装于隧道中的墙壁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电源、灯架、散热器、灯板以及透镜模组;
所述灯架的两侧板转动安装在支架上,且该支架固定在隧道中的墙壁上,多个散热器并排固定于灯架的背面上,所述的电源固定安装于散热器后方;
所述的灯板固定安装在灯架的正面上,透镜模组盖在灯板上,透镜模组上的出光位置上设置有通过磨砂处理形成的磨砂层;所述的灯板与隧道中的墙壁所呈的锐角为5°,所述灯板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模组的折射后,与隧道中的车流方向所呈的夹角为5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眩光的隧道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灯架上阵列排布有多个灯板,且每个灯板上设置有多个LED灯珠,透镜模组上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华沈永健余磊赵文龙邓军谭国发唐春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铭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