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阀座轨道球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933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阀座轨道球阀,包括阀体和阀盖,阀盖位于阀体上方,且阀盖与阀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阀体内部中心处设置有球瓣,阀体内部位于球瓣下方处设置有衬套,衬套上方设置有支撑球体,球瓣底部中心处开设有球槽,支撑球体嵌设于球槽内部,阀盖内部中心处贯穿设置有阀杆,阀杆顶部延伸至阀盖外侧且连接有转轮,阀杆底部穿过限位板与球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阀门,该阀门中球瓣底部支撑结构采用支撑球体与球槽卡合,这种球形配合结构的契合性好,无论球体如何摆动始终不会改变其中心位置,球形配合为环面接触,接触面大,不易磨损,球形配合无死角,不产生积液结焦等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阀座轨道球阀
本技术属于阀门
,具体为一种双阀座轨道球阀。
技术介绍
阀门(valve)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功能,用于流体控制系统的阀门,从最简单的截止阀到极为复杂的自控系统中所用的各种阀门,其品种和规格相当繁多,阀门可用于控制空气、水、蒸汽、各种腐蚀性介质、泥浆、油品、液态金属和放射性介质等各种类型流体的流动,阀门根据材质还分为铸铁阀门,铸钢阀门,不锈钢阀门(201、304、316等),铬钼钢阀门,铬钼钒钢阀门,双相钢阀门,塑料阀门,非标订制阀门等;轨道式球阀又称强制密封球阀、升降杆球阀,现有的轨道式球阀底座结构为内圆柱形,球体的球端为扁圆形;球端置在底座内在球体摆动时形成转动机构,由于球端与底座配合为点接触,在使用时球瓣接触点在受力使用过程中易磨损,球底端磨损后造成球体中心与阀座中心偏移,导致阀门关不严,而扁圆形的球端与内圆柱形的底座配合,在关闭阀门既球体摆动倾斜时,两者的环面接触为线接触,线接触在受力使用过程中很容易磨损,同样产生球体中心与阀座中心偏移,导致阀门关不严,球端与底座配合还留有死角,死角易积液结焦或结晶抱死球端,导致阀门开关不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双阀座轨道球阀。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阀座轨道球阀,包括阀体和阀盖,所述阀盖位于所述阀体上方,且所述阀盖与所述阀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阀体内部中心处设置有球瓣,所述阀体内部位于所述球瓣下方两侧处设置有下阀座,所述阀体内部位于所述球瓣上方两侧处设置有上阀座,所述阀体内部位于所述球瓣下方处设置有衬套,所述衬套上方设置有支撑球体,所述球瓣底部中心处开设有球槽,所述支撑球体嵌设于所述球槽内部,所述阀体位于所述球瓣上方处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阀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所述阀盖内部中心处贯穿设置有阀杆,所述阀杆顶部延伸至所述阀盖外侧且连接有转轮,所述阀杆底部穿过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球瓣连接。其中,所述阀盖外侧中心线处设置有注脂阀。其中,所述阀杆底部设置有齿轮,所述球瓣顶部设置有齿槽,所述齿轮啮合连接在所述齿槽内。其中,所述球槽的内径与所述支撑球体的外径相一致。其中,所述阀盖顶部螺纹套接有封口盖。其中,所述球瓣的外径大于所述阀体的内径,所述球瓣上横向贯穿设置有通孔。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球瓣的底部支撑结构采用支撑球体与球槽卡合,这种球形配合结构的契合性好,无论球体如何摆动始终不会改变其中心位置,球形配合为环面接触,接触面大,不易磨损,球形配合无死角,不产生积液结焦等现象,消除了该阀门在使用时因为磨损导致关闭不严的现象。2、本技术中,该阀门的阀盖外侧中心线处设置有注脂阀,注脂阀用于向阀盖和阀杆之间充入润滑脂,降低阀盖和阀杆之间的磨损,该阀门的阀杆可以从阀盖上方抽出,防止人们非正常打开该阀门,增加了该阀门的安全性,该阀门中的阀盖顶部螺纹套接有封口盖,封口盖用于在阀杆取出时,对阀盖顶部进行封堵,可以防止异物进入阀盖内部影响阀体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简图;图2为本技术中球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限位板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转轮;2、注脂阀;3、阀盖;301、封口盖;4、阀杆;401、齿轮;5、限位板;6、上阀座;7、阀体;8、球瓣;9、支撑球体;10、下阀座;11、衬套;12、通孔;13、球槽;14、齿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4,一种双阀座轨道球阀,包括阀体7和阀盖3,阀盖3位于阀体7上方,且阀盖3与阀体7之间通过螺栓连接,阀体7内部中心处设置有球瓣8,阀体7内部位于球瓣8下方两侧处设置有下阀座10,阀体7内部位于球瓣8上方两侧处设置有上阀座6,阀体7内部位于球瓣8下方处设置有衬套11,衬套11上方设置有支撑球体9,球瓣8底部中心处开设有球槽13,支撑球体9嵌设于球槽13内部,阀体7位于球瓣8上方处设置有限位板5,限位板5与阀体7之间通过螺栓固定,阀盖3内部中心处贯穿设置有阀杆4,阀杆4顶部延伸至阀盖3外侧且连接有转轮1,阀杆4底部穿过限位板5与球瓣8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球阀的底部支撑结构采用支撑球体9与球槽13卡合,这种球形配合结构的契合性好,无论球体如何摆动始终不会改变其中心位置,球形配合为环面接触,接触面大,不易磨损,球形配合无死角,不产生积液结焦等现象。阀盖3外侧中心线处设置有注脂阀2,注脂阀2用于向阀盖3和阀杆4之间充入润滑脂,降低阀盖3和阀杆4之间的磨损。阀杆4底部设置有齿轮401,球瓣8顶部设置有齿槽14,齿轮401啮合连接在齿槽14内,齿轮401的直径小于阀杆4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杆4可以从阀盖3上方抽出,防止人们非正常打开该阀门,增加了该阀门的安全性。球槽13的内径与支撑球体9的外径相一致。阀盖3顶部螺纹套接有封口盖301,封口盖301用于在阀杆4取出时,对阀盖3顶部进行封堵,防止异物进入阀盖3内部影响阀体7的使用。球瓣8的外径大于阀体7的内径,球瓣8上横向贯穿设置有通孔12。工作原理,参照图1-4,使用时,首先将封口盖301取下,将阀杆4从阀盖3顶部孔内插入阀体7内,直至阀杆4底部与球瓣8顶部的齿槽14向啮合,然后转动转轮1,转轮1转动时通过阀杆4带动球瓣8转动,当球瓣8上通孔12转动90°,此时通孔12与阀体7流径平行,该阀门打开,阀门中流体通过通孔12流出,再次转动转轮1,使球瓣8上通孔12转动90°,此时通孔12与阀体7流径垂直,该阀门关闭,再将阀杆4从阀盖3上方抽出,防止人们非正常打开该阀门,增加了该阀门的安全性,最后将封口盖301转动套接在阀盖3上,对阀盖3顶部进行封堵,防止异物进入阀盖3内部影响阀体7的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阀座轨道球阀,包括阀体(7)和阀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3)位于所述阀体(7)上方,且所述阀盖(3)与所述阀体(7)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阀体(7)内部中心处设置有球瓣(8),所述阀体(7)内部位于所述球瓣(8)下方两侧处设置有下阀座(10),所述阀体(7)内部位于所述球瓣(8)上方两侧处设置有上阀座(6),所述阀体(7)内部位于所述球瓣(8)下方处设置有衬套(11),所述衬套(11)上方设置有支撑球体(9),所述球瓣(8)底部中心处开设有球槽(13),所述支撑球体(9)嵌设于所述球槽(13)内部,所述阀体(7)位于所述球瓣(8)上方处设置有限位板(5),所述限位板(5)与所述阀体(7)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所述阀盖(3)内部中心处贯穿设置有阀杆(4),所述阀杆(4)顶部延伸至所述阀盖(3)外侧且连接有转轮(1),所述阀杆(4)底部穿过所述限位板(5)与所述球瓣(8)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阀座轨道球阀,包括阀体(7)和阀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3)位于所述阀体(7)上方,且所述阀盖(3)与所述阀体(7)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阀体(7)内部中心处设置有球瓣(8),所述阀体(7)内部位于所述球瓣(8)下方两侧处设置有下阀座(10),所述阀体(7)内部位于所述球瓣(8)上方两侧处设置有上阀座(6),所述阀体(7)内部位于所述球瓣(8)下方处设置有衬套(11),所述衬套(11)上方设置有支撑球体(9),所述球瓣(8)底部中心处开设有球槽(13),所述支撑球体(9)嵌设于所述球槽(13)内部,所述阀体(7)位于所述球瓣(8)上方处设置有限位板(5),所述限位板(5)与所述阀体(7)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所述阀盖(3)内部中心处贯穿设置有阀杆(4),所述阀杆(4)顶部延伸至所述阀盖(3)外侧且连接有转轮(1),所述阀杆(4)底部穿过所述限位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雄飞杨烽杨淀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信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