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9332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阀,其包括一阀杆,所述阀杆包括阀轴、密封圈和阀芯,所述阀轴的一端与所述阀芯相连接,所述阀芯远离所述阀轴的一端设有圆锥头,所述阀轴的外侧面设有外螺纹;一阀体,所述阀体为筒状,所述阀体的侧面设有进气孔,所述阀体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阀杆插入所述阀体内,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所述阀体的内直径大于所述阀芯的外直径;一阀座,所述阀座为圆筒状,所述阀座远离所述阀体的一端设有出气口,所述阀座与所述阀体相连通,所述阀座的内直径小于所述阀芯的直径,当所述圆锥头与所述阀座相接触时,所述圆锥头与所述阀座为线接触。所述圆锥头与所述阀座之间为线接触,密封的效果更好。

A needle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阀
本技术涉及气体分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针阀。
技术介绍
针阀是一种微调阀,其阀杆上的阀芯为针形,可调节管路中气体的流量,是管路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针阀包括有阀体和阀杆。现有针阀的阀体由阀盖和阀座固定而成,阀盖和阀座连接处容易形成泄漏。针阀的阀杆上半段以螺纹与阀盖连接结合,通过转动螺纹调节阀芯和阀座接触面的分离,实现调节气体流量的大小,阀杆上的阀芯为60℃的小锥面,阀座也是60℃的小锥面,这种面对面的密封方式,其密封效果不理想,加工精度要求高,并且调节的气体流量变化大,不能满足微量调节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阀,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阀,其包括一阀杆,所述阀杆包括阀轴、密封圈和阀芯,所述阀轴的一端与所述阀芯相连接,所述阀芯远离所述阀轴的一端设有圆锥头,所述阀轴的外侧面设有外螺纹,所述密封圈套在所述阀轴外,且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外螺纹和所述阀芯之间;一阀体,所述阀体为筒状,所述阀体的侧面设有进气孔,所述阀体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阀杆插入所述阀体内,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所述阀体的内直径大于所述阀芯的外直径;一阀座,所述阀座为圆筒状,所述阀座远离所述阀体的一端设有出气口,所述阀座与所述阀体相连通,所述阀座的内直径小于所述阀芯的直径,当所述圆锥头与所述阀座相接触时,所述圆锥头与所述阀座为线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圆锥头的截面中远离所述阀芯的角的角度为30度。进一步地,所述阀轴远离所述阀芯的一端设有阀帽,所述阀帽外表面设有多条并列排布的磨纹。进一步地,所述阀体与所述阀座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阀体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相连通,所述第一段的内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段的内直径,所述第二段的内直径小于所述阀轴的直径,所述阀轴的直径大于所述阀芯的直径,所述第一段套在所述阀轴外,所述第二段套在所述阀芯外。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孔位于所述第一段上,当所述圆锥头与所述阀座相接触时,所述第二段的内表面与所述阀轴线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段的外表面设有固定螺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针阀不易泄露气体,所述圆锥头和所述阀座通过所述阀芯球面转动使得所述圆锥头与所述阀座小锥面相切,所述圆锥头与所述阀座之间为线接触,相对于面对面接触来说,密封的效果更好。附图说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中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针阀,其包括阀杆1、阀体2和阀座3。所述阀杆1包括阀轴11、密封圈12和阀芯13,所述阀轴11的一端与所述阀芯13相连接,所述阀芯13远离所述阀轴11的一端设有圆锥头14。所述阀体2为筒状,所述阀体2的侧面设有进气孔24,所述阀轴11的外侧面设有外螺纹16和一圈环形槽17,所述环形槽17位于所述外螺纹16和所述阀芯13之间,所述密封圈12套在所述环形槽17中,所述密封圈12位于所述外螺纹16和所述阀芯13之间,所述密封圈12分别与所述阀轴11和所述阀体2的内表面相紧贴,使得从所述进气孔24进来的气体无法往所述阀帽15的方向流动。所述阀体2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21,所述阀杆1插入所述阀体2内,所述内螺纹21与所述外螺纹16相配合,所述阀体2的内直径大于所述阀芯13的外直径。所述阀轴11远离所述阀芯13的一端设有阀帽15,所述阀帽15外表面设有多条并列排布的磨纹,方便用户握住所述阀帽15进行旋转,从而控制所述阀杆1进出所述阀体2。所述阀体2与所述阀座3一体成型,所述阀座3为圆筒状,所述阀座3远离所述阀体2的一端设有出气口31,所述阀座3与所述阀体2相连通,所述阀座3的内直径小于所述阀芯13的直径,当所述圆锥头14与所述阀座3相接触时,所述圆锥头14与所述阀座3为线接触。本技术的针阀不易泄露气体,所述圆锥头14和所述阀座3通过所述阀芯13球面转动使得所述圆锥头14与所述阀座3小锥面相切,所述圆锥头14与所述阀座3之间为线接触,相对于面对面接触来说,密封的效果更好。所述圆锥头14的截面中远离所述阀芯13的角的角度为30度,方便所述圆锥头14与所述阀座3相接触。所述阀体2包括第一段22和第二段23,所述第一段22与所述第二段23相连通,所述第一段22的内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段23的内直径,所述第二段23的内直径小于所述阀轴11的直径,所述阀轴11的直径大于所述阀芯13的直径,所述第一段22套在所述阀轴11外,所述第二段23套在所述阀芯13外。所述进气孔24位于所述第一段22上,当所述圆锥头14与所述阀座3相接触时,所述第二段23的内表面与所述阀轴11线接触,除了所述圆锥头14和所述阀座3相互配合可以封住所述出气口31出气外,所述第二段23的内表面与所述阀轴11线接触从而封住从所述进气孔24进来的气体进入所述第二段23和所述阀芯13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段23的外表面设有固定螺纹231,所述固定螺纹231用于与外部设备相螺接。所述第一段22于外表面设有一圈限位环221,所述限位环221与所述第一段22一体成型,当所述固定螺纹231与外部设备相螺接时,所述限位环221用于限制所述阀体2过度伸入外部设备内。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阀,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阀杆,所述阀杆包括阀轴、密封圈和阀芯,所述阀轴的一端与所述阀芯相连接,所述阀芯远离所述阀轴的一端设有圆锥头,所述阀轴的外侧面设有外螺纹,所述密封圈套在所述阀轴外,且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外螺纹和所述阀芯之间;/n一阀体,所述阀体为筒状,所述阀体的侧面设有进气孔,所述阀体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阀杆插入所述阀体内,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所述阀体的内直径大于所述阀芯的外直径;/n一阀座,所述阀座为圆筒状,所述阀座远离所述阀体的一端设有出气口,所述阀座与所述阀体相连通,所述阀座的内直径小于所述阀芯的直径,当所述圆锥头与所述阀座相接触时,所述圆锥头与所述阀座为线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阀杆,所述阀杆包括阀轴、密封圈和阀芯,所述阀轴的一端与所述阀芯相连接,所述阀芯远离所述阀轴的一端设有圆锥头,所述阀轴的外侧面设有外螺纹,所述密封圈套在所述阀轴外,且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外螺纹和所述阀芯之间;
一阀体,所述阀体为筒状,所述阀体的侧面设有进气孔,所述阀体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阀杆插入所述阀体内,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所述阀体的内直径大于所述阀芯的外直径;
一阀座,所述阀座为圆筒状,所述阀座远离所述阀体的一端设有出气口,所述阀座与所述阀体相连通,所述阀座的内直径小于所述阀芯的直径,当所述圆锥头与所述阀座相接触时,所述圆锥头与所述阀座为线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头的截面中远离所述阀芯的角度为30度。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可昌徐世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