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建良专利>正文

一种液控阀保护锁紧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929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控阀保护锁紧组件,包括设置于液压阀上的背帽及设置于背帽上的防尘套,背帽为一阶梯状的圆筒,背帽包括第一圆筒部及第二圆筒部,第二圆筒部设置于第一圆筒部上端,且第一圆筒部和第二圆筒部均设有内螺纹;防尘套为一端设有端盖的圆筒,其中靠近端盖的一端为第一端部、远离端盖的一端为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外侧均设有外螺纹;当锁紧时,防尘套的第一端部与第二圆筒部螺纹连接;当防尘保护时,防尘套的第二端部与第二圆筒部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液控阀保护锁紧组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成本低廉、操作程序简单易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A hydraulic control valve protection locking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控阀保护锁紧组件
本技术涉及油气田井口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液控阀保护锁紧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气田采气树上由于液动阀背帽使用条件限制,液动阀在开启或关闭时阀杆长期暴露在外,受风沙雨水侵蚀导致阀杆极易受损,导致在液动阀开启关闭时,加大对阀杆密封件产生磨损,造成阀杆密封面渗漏,液动阀内压力不稳定,液控柜内高压泵启动频繁、材料和维修成本增加。为此,亟需一种液控阀保护锁紧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下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一种液控阀保护锁紧组件,适用于气田带液控阀的采气树上保护阀杆、也可以正常当背帽用,本技术的液控阀保护组件能够有效保护阀杆、防止腐蚀。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液控阀保护锁紧组件,包括设置于液压阀上的背帽及设置于所述背帽上的防尘套,所述背帽为一阶梯状的圆筒,所述背帽包括第一圆筒部及第二圆筒部,所述第二圆筒部设置于第一圆筒部上端,且所述第一圆筒部和第二圆筒部均设有内螺纹;所述防尘套为一端设有端盖的圆筒,其中靠近所述端盖的一端为第一端部、远离所述端盖的一端为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外侧均设有外螺纹;当锁紧时,所述防尘套的第一端部与第二圆筒部螺纹连接;当防尘保护时,所述防尘套的第二端部与第二圆筒部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背帽的总长度为100mm,所述第一圆筒部的外径为80mm,所述第二圆筒部的外径为70mm,其长度为25mm;所述第一圆筒部的内螺纹为NPT2”3/4(8牙),所述第二圆筒部的内螺纹为M50×3。优选地,所述防尘套的总长度为130mm,所述防尘套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外螺纹为M50×3,且所述外螺纹的长度均为25mm;所述防尘套的内径为36mm、其深度为120mm。优选地,所述第一圆筒部与第二圆筒部一体成型。优选地,位于所述防尘套的外圆上、所述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为退刀槽。优选地,所述第一圆筒部的内螺纹末端设有退刀槽。优选地,所述第一圆筒部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液压阀配合固定。优选地,所述第二圆筒部的外侧轴向对称设有背帽锁紧面。优选地,所述防尘套的外侧中部轴向对称设有防尘套锁紧面。优选地,所述背帽外圆上的拐角处均设有倒角,所述倒角为1.5×4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液控阀保护锁紧组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成本低廉、操作程序简单易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使用本技术一种液控阀保护锁紧组件能解决沙漠腹地采气树频繁更换液控阀密封件的频次,减少液控阀密封件的损耗,降低购买阀门密封件费用成本。减少开关井次数,降低对气藏激动的频次,确保气井平稳生产,延长其开采周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述背帽的剖视结构图;图2为图1所述背帽的A向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防尘套的剖视结构图;图4为图3所述防尘套A-A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如附图1、2、3、4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液控阀保护锁紧组件,包括设置于液压阀上的背帽及设置于所述背帽上的防尘套,所述背帽为一阶梯状的圆筒,所述背帽包括第一圆筒部及第二圆筒部,所述第二圆筒部设置于第一圆筒部上端,且所述第一圆筒部和第二圆筒部均设有内螺纹;所述防尘套为一端设有端盖的圆筒,其中靠近所述端盖的一端为第一端部、远离所述端盖的一端为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外侧均设有外螺纹。其中,所述背帽的总长度为100mm,所述第一圆筒部的外径为80mm,所述第二圆筒部的外径为70mm,其长度为25mm;所述第一圆筒部的内螺纹为NPT2”3/4(8牙),所述第二圆筒部的内螺纹为M50×3。所述防尘套的总长度为130mm,所述防尘套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外螺纹为M50×3,且所述外螺纹的长度均为25mm;所述防尘套的内径为36mm、其深度为120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筒部与第二圆筒部一体成型。其中,位于所述防尘套的外圆上、所述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为退刀槽。所述第一圆筒部的内螺纹末端设有退刀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圆筒部的外侧轴向对称设有背帽锁紧面,所述防尘套的外侧中部轴向对称设有防尘套锁紧面。两个所述背帽锁紧面的距离为60mm,两个所述防尘套锁紧面的距离为46mm。在锁紧或松开时,扳手分别与背帽锁紧面、防尘套锁紧面接触进行操作。进一步地,所述背帽外圆上的拐角处均设有倒角,所述倒角为1.5×45°。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筒部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液压阀配合固定。本技术一种液控阀保护锁紧组件将液压阀设置在其内,能实现锁紧及防尘功能,具体地:当锁紧时,所述防尘套的第一端部(带端盖的一次)与第二圆筒部螺纹连接,完成锁紧;当防尘保护时,所述防尘套的第二端部与第二圆筒部螺纹连接,实现防尘,能够有效保护阀杆、防止腐蚀。以上所述,本技术所述一种液控阀保护锁紧组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成本低廉、操作程序简单易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控阀保护锁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液压阀上的背帽及设置于所述背帽上的防尘套,所述背帽为一阶梯状的圆筒,所述背帽包括第一圆筒部及第二圆筒部,所述第二圆筒部设置于第一圆筒部上端,且所述第一圆筒部和第二圆筒部均设有内螺纹;/n所述防尘套为一端设有端盖的圆筒,其中靠近所述端盖的一端为第一端部、远离所述端盖的一端为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外侧均设有外螺纹;/n当锁紧时,所述防尘套的第一端部与第二圆筒部螺纹连接;/n当防尘保护时,所述防尘套的第二端部与第二圆筒部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控阀保护锁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液压阀上的背帽及设置于所述背帽上的防尘套,所述背帽为一阶梯状的圆筒,所述背帽包括第一圆筒部及第二圆筒部,所述第二圆筒部设置于第一圆筒部上端,且所述第一圆筒部和第二圆筒部均设有内螺纹;
所述防尘套为一端设有端盖的圆筒,其中靠近所述端盖的一端为第一端部、远离所述端盖的一端为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外侧均设有外螺纹;
当锁紧时,所述防尘套的第一端部与第二圆筒部螺纹连接;
当防尘保护时,所述防尘套的第二端部与第二圆筒部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控阀保护锁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帽的总长度为100mm,所述第一圆筒部的外径为80mm,所述第二圆筒部的外径为70mm,其长度为25mm;所述第一圆筒部的内螺纹为NPT2”3/48牙,所述第二圆筒部的内螺纹为M5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控阀保护锁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套的总长度为130mm,所述防尘套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外螺纹为M50×3,且所述外螺纹的长度均为25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建良袁逸军金光明张童景阿迪力江·库尔班周浪韩睿付冬萍刘熠
申请(专利权)人:于建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