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压泵壳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9281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抗压泵壳冷却装置,包括抗压板、左卡位块、进料管、泵壳、内胆、出气管、出料口、散热网架、上冷却网、右卡位块、下冷却网、循环水冷管、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压板上端左侧固定设有左卡位块,所述抗压板上端固定设有泵壳,所述泵壳左侧与进料管固定连接,所述泵壳正上端固定设有出气管。此抗压泵壳冷却系统工作后,内部设有多个固定结构,精准了冷却系统的承重和稳固,使其结构更为稳定了可靠,它既可以风冷也可以水冷,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同时进一步为其可以在泵壳使用中冷却提供了保障,使其产品质量更好,避免了原料的浪费,节约了空间。

A cooling device for pressure pump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压泵壳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泵壳冷却装置
,具体为一种抗压泵壳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冷却系统按照冷却介质不同可以分为风冷和水冷。如果把发动机中高温零件的热量直接散入大气而进行冷却的装置称为风冷系统。而把这些热量先传给冷却水,然后再散入大气而进行冷却的装置称为水冷系统。由于水冷系统冷却均匀,效果好,而且发动机运转噪音小,目前汽车发动机上广泛采用的是水冷系统。然而,目前在抗压泵壳冷却系统是通过在钢板基层上镀膜,喷涂,铺设泡沫,设置多个复合层等来解决抗压泵壳冷却系统不美观、隔热效果差、噪音大等问题,但是这些结构复杂,厚度太大,不便生产运输和施工,解决问题的效果也不理想。而且其规格大小不同,过大的隔热设备占据空间较大,存放不方便,而的不起作用,影响美观和操作,占的空间和时间较多,严重浪费了资源。传统冷却系统体积比较大,而且需要电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限制,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抗压泵壳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压泵壳冷却装置,以改进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设计合理,能够有效提高冷却性能,改善现有状况。为了改进上述问题,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体现:一种抗压泵壳冷却装置,包括抗压板、左卡位块、进料管、泵壳、内胆、出气管、出料口、散热网架、上冷却网、右卡位块、下冷却网、循环水冷管、气孔,所述抗压板上端左侧固定设有左卡位块,所述抗压板上端固定设有泵壳,所述泵壳左侧与进料管固定连接,所述泵壳正上端固定设有出气管,所述泵壳内部固定设有内胆,所述泵壳右侧与出料口固定连接,所述泵壳底端固定设有散热网架,所述抗压板面板上固定设有上冷却网,所述抗压板面板上固定设有下冷却网,所述泵壳右侧下端固定设有右卡位块,所述泵壳上固定设有气孔,所述左卡位块通过循环水冷管与右卡位块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气孔的数量具体为两个,所述抗压板、内胆的数量具体为一个。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循环水冷管为从侧面贯穿抗压板的皮质防冻水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抗压板为可降噪散热的蜜胺泡绵材料的铝合金金属网状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泵壳为可以承受一百度的高温和抗压一千千克重量的壳状空心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抗压泵壳冷却装置,包括抗压板、左卡位块、进料管、泵壳、内胆、出气管、出料口、散热网架、上冷却网、右卡位块、下冷却网、循环水冷管、气孔。1.此抗压泵壳冷却装置工作时,通过内部设有多个固定结构,精准了冷却系统的承重和稳固,使其结构更为稳定了可靠,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同时进一步为其可以在使用中冷却提供了保障。2.此抗压泵壳冷却装置工作后,通过在底端采用循环水冷管贯穿,抗压板可以减震降噪使其冷却系统稳定,而水冷管可以吸热,使其产品质量更好,避免了原料的浪费。3.此抗压泵壳冷却装置通过在结构中分为左右上下层结构,既可以风冷也可以水冷,最下面为支撑抗压层,结构更可靠,节约了空间。本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之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抗压泵壳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抗压板,2、左卡位块,3、进料管,4、泵壳,5、内胆,6、出气管,7、出料口,8、散热网架,9、上冷却网,10、右卡位块,11、下冷却网,12、循环水冷管,13、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抗压泵壳冷却装置,包括抗压板1、左卡位块2、进料管3、泵壳4、内胆5、出气管6、出料口7、散热网架8、上冷却网9、右卡位块10、下冷却网11、循环水冷管12、气孔13,所述抗压板1上端左侧固定设有左卡位块2,所述抗压板1上端固定设有泵壳4,所述泵壳4左侧与进料管3固定连接,所述泵壳4正上端固定设有出气管6,所述泵壳4内部固定设有内胆5,所述泵壳4右侧与出料口7固定连接,所述泵壳4底端固定设有散热网架8,所述抗压板1面板上固定设有上冷却网9,所述抗压板1面板上固定设有下冷却网11,所述泵壳4右侧下端固定设有右卡位块10,所述泵壳4上固定设有气孔13,所述左卡位块2通过循环水冷管12与右卡位块10固定连接。工作原理:在使用本方案时,抗压泵壳冷却装置主体是抗压板1和泵壳4,其结构整体形成固定长方体三层箱体结构,使用前可以先检查各个机械结构完好程度,在对其进行安装使用,最上面设有左卡位块2、右卡位块10、循环水冷管12,出了可以通过循环水冷管12给泵壳4降温,其外部的散热网架8就可以降温散发热量,而抗压板1可以减震降噪使其冷却系统稳定,同时出气管6、气孔13也可以在其工作时释放气体,减少压力,节约了空间,也更稳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气孔13的数量具体为两个,所述抗压板1、内胆5的数量具体为一个。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循环水冷管12为从侧面贯穿抗压板1的皮质防冻水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抗压板1为可降噪散热的蜜胺泡绵材料的铝合金金属网状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泵壳4为可以承受一百度的高温和抗压一千千克重量的壳状空心体。本技术的主要突出特点:此抗压泵壳冷却装置工作时,通过内部设有多个固定结构,精准了冷却系统的承重和稳固,使其结构更为稳定了可靠,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同时进一步为其可以在使用中冷却提供了保障。此抗压泵壳冷却装置工作后,通过在底端采用循环水冷管12贯穿,抗压板1可以减震降噪使其冷却系统稳定,而水冷管可以吸热,使其产品质量更好,避免了原料的浪费。此抗压泵壳冷却装置通过在结构中分为左右上下层结构,既可以风冷也可以水冷,最下面为支撑抗压层,结构更可靠,节约了空间。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压泵壳冷却装置,包括抗压板(1)、左卡位块(2)、进料管(3)、泵壳(4)、内胆(5)、出气管(6)、出料口(7)、散热网架(8)、上冷却网(9)、右卡位块(10)、下冷却网(11)、循环水冷管(12)、气孔(13),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压板(1)上端左侧固定设有左卡位块(2),所述抗压板(1)上端固定设有泵壳(4),所述泵壳(4)左侧与进料管(3)固定连接,所述泵壳(4)正上端固定设有出气管(6),所述泵壳(4)内部固定设有内胆(5),所述泵壳(4)右侧与出料口(7)固定连接,所述泵壳(4)底端固定设有散热网架(8),所述抗压板(1)面板上固定设有上冷却网(9),所述抗压板(1)面板上固定设有下冷却网(11),所述泵壳(4)右侧下端固定设有右卡位块(10),所述泵壳(4)上固定设有气孔(13),所述左卡位块(2)通过循环水冷管(12)与右卡位块(10)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压泵壳冷却装置,包括抗压板(1)、左卡位块(2)、进料管(3)、泵壳(4)、内胆(5)、出气管(6)、出料口(7)、散热网架(8)、上冷却网(9)、右卡位块(10)、下冷却网(11)、循环水冷管(12)、气孔(13),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压板(1)上端左侧固定设有左卡位块(2),所述抗压板(1)上端固定设有泵壳(4),所述泵壳(4)左侧与进料管(3)固定连接,所述泵壳(4)正上端固定设有出气管(6),所述泵壳(4)内部固定设有内胆(5),所述泵壳(4)右侧与出料口(7)固定连接,所述泵壳(4)底端固定设有散热网架(8),所述抗压板(1)面板上固定设有上冷却网(9),所述抗压板(1)面板上固定设有下冷却网(11),所述泵壳(4)右侧下端固定设有右卡位块(10),所述泵壳(4)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雪
申请(专利权)人:江油立航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