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锁止结构的电子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9208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锁止结构的电子锁。包括锁壳、锁杆、锁杆座、传动凸轮和驱动机构,锁壳上开设锁孔;锁杆贯穿锁孔分布;锁杆座与锁壳滑动连接,传动凸轮通过传动轴装设于锁壳内;驱动机构驱动传动轴作往复旋转运动;锁杆座上设置斜面部,传动凸轮设有与斜面部相配合的触发凸部,斜面部的下端设有缺位槽口,在闭锁状态下,触发凸部的前端抵接在缺位槽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传动凸轮旋转,利用触发凸部与斜面部配合,使锁杆座和锁杆一起向壳体前端滑动,进行闭锁,并在闭锁状态下,触发凸部与缺位槽口抵接,使得锁杆和锁杆座均无法后退,即使锁杆具备了良好的保持力,可避免在充电过程中,发生充电插拔的现象。

An electronic lock with lock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锁止结构的电子锁
本技术涉及电子锁
,尤其是一种具有锁止结构的电子锁。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车辆(即:如电动车、电动汽车、油电混合车等利用电力作为动力或辅助动力的电动载具)的不断发展,新能源车辆的充电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在利用充电枪对车辆进行充电时,充电枪的一端是与充电桩相连的、另一端则是搭载于车辆上的,充电完毕后再将充电枪从车辆上卸下来或者同时使充电枪脱离充电桩和车辆,由于充电枪在充电过程中通过的电流较大、电压较高,如果发生带电插拔,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对设于车辆和充电桩之间的充电枪进行安全防护显得尤为重要。为防止带电拔插等安全问题的发生,一般会在充电枪上增设各种机械式锁件,然而传统的锁件却普遍存在稳定性差、锁止精度低、结构相对复杂、锁止效果差等问题;现有的电子锁缺乏稳定地锁止结构,使得锁杆不具备良好的保持力,充电枪充电过程中,特别是在人为误操作或遭受外力的情况下,锁杆容易因外力的强迫而向锁壳内侧移动,从而难免发生充电枪带电拔插的现象发生。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子锁提出改进方案,以为电子锁提供稳定地锁止结构,最大限度地防止带电拔插等安全问题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锁止结构的电子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锁止结构的电子锁,它包括:一锁壳,所述锁壳的侧壁上开设锁孔;一锁杆,所述锁杆贯穿锁孔分布;一锁杆座,所述锁杆座设置于锁壳内且与锁壳滑动连接,所述锁杆的内端与锁杆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锁杆座的滑动方向与锁杆的方向相同;一传动凸轮,所述传动凸轮通过一垂直于锁杆方向分布的传动轴装设于锁壳内;一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封装于锁壳内并用于驱动传动轴作往复旋转运动;所述锁杆座的靠近锁杆的一端设置有一向后下方倾斜分布的斜面部,所述传动凸轮装设于斜面部的后侧,所述传动凸轮的前端设置有与斜面部相配合的触发凸部,所述斜面部的下端开设有一缺位槽口,在闭锁状态下,触发凸部的前端抵接在缺位槽口处。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马达和齿轮传动组件,所述驱动马达封装于锁壳内并通过齿轮传动组件驱动传动轴进行往复旋转。优选地,所述电子锁还包括一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封装于锁壳内,锁杆座上设置有一用于与触发开关相抵的触发凸缘,在闭锁状态下,触发凸缘与触发开关相抵。优选地,所述锁杆座上且位于斜面部后端侧设置有沿前后分布的第一从动凸齿和第二从动凸齿,所述传动凸轮分布于第一从动凸齿和第二从动凸齿的下方,所述传动凸轮上且位于触发凸部的后侧设置有分布于第一从动凸齿和第二从动凸齿之间的第一主动摆齿,所述触发凸部在传动凸轮作往复旋转的过程中,分别与第一从动凸齿和第二从动凸齿相抵。优选地,所述传动凸轮上且位于第一主动摆齿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主动摆齿和第三主动摆齿,所述第二主动摆齿用于与第一从动凸齿相抵接,所述第三主动摆齿用于与第二从动凸齿相抵接。优选地,所述电子锁还包括套接于传动轴上且分布于传动凸轮一侧的解锁轮,所述传动凸轮靠近解锁轮的端面上向外延伸成型有一卡凸部,所述解锁轮上开设有与卡凸部对位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解锁轮上设有一解锁绳,所述解锁绳用于驱动解锁轮沿开锁方向旋转,在解锁轮沿开锁方向旋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卡槽通过卡凸部带动传动凸轮作同步旋转运动。优选地,所述解锁轮内嵌装有一卡簧,所述卡簧用于驱动解锁轮沿闭锁方向进行旋转以使第一卡槽与卡凸部分离。优选地,所述锁杆的后端设置有一呈“T”字型结构的卡接部,所述锁杆座上开设有一与卡接部对位配合的第二卡槽,所述锁杆通过一沿锁杆的径向方向贯穿锁杆分布的销轴锁固在锁杆座上。优选地,所述锁壳上且位于锁孔的周壁上开设有一个密封环槽,所述密封环槽内嵌装有第二密封圈,所述锁杆贯穿锁孔和第二密封圈后向前延伸分布。优选地,所述锁壳上嵌装有一第三密封圈,所述解锁绳的前端卡接在解锁轮上,所述解锁绳的后端贯穿第三密封圈后延伸分布于锁壳外侧。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技术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传动轴带动传动凸轮旋转,利用触发凸部与斜面部配合,使锁杆座和锁杆一起向壳体前端滑动,进行闭锁,在行程的末端(即闭锁状态下),利用触发凸部的前端抵接在缺位槽口处,从而使得锁杆和锁杆座均无法后退,即使锁杆具备了良好的保持力,特别是在充电过程中,即使因为误操作和强烈的外力作用下,由于触发凸部与缺位槽口的抵接关系,锁杆也不会后退,完全避免了充电插拔现象的发生。基于此,结构紧凑合理,通过锁杆、锁杆座及传动凸轮的结构配合,使得整个电子锁具备了稳定地锁止结构,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一);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锁杆座和传动凸轮在闭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锁杆座和传动凸轮在闭锁状态下的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锁杆座和传动凸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在闭锁过程中的剖面示意图(一);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在闭锁过程中的剖面示意图(二);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在开锁过程中的剖面示意图(一);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在开锁过程中的剖面示意图(二);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传动凸轮和解锁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传动凸轮和解锁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传动凸轮和解锁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锁杆座和传动凸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至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锁止结构的电子锁,它包括:一锁壳1,锁壳1的侧壁上开设锁孔a,可根据需要将锁壳1设置为上壳11和下壳12的分体式结构,上壳11与下壳12间夹设有沿壳壁分布的第一密封圈13(如采用硅胶圈);一锁杆2,锁杆2贯穿锁孔a分布;一锁杆座3,锁杆座3设置于锁壳1内且与锁壳1滑动连接,可根据需要在锁壳1和锁杆座3上分别开设相配合的滑槽和滑轨(图中未标示),以实现锁杆座3与锁壳1之间的滑动连接,锁杆2的内端与锁杆座3的一端固定连接,锁杆座3的滑动方向与锁杆2的方向相同;一传动凸轮4,传动凸轮4通过一垂直于锁杆2方向分布的传动轴5装设于锁壳1内;一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封装于锁壳1内并用于驱动传动轴5作往复旋转运动;锁杆座3的靠近锁杆2的一端设置有一向后下方倾斜分布的斜面部31,传动凸轮4装设于斜面部31的后侧,传动凸轮4的前端设置有与斜面部31相配合的触发凸部41,斜面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锁止结构的电子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n一锁壳,所述锁壳的侧壁上开设锁孔;/n一锁杆,所述锁杆贯穿锁孔分布;/n一锁杆座,所述锁杆座设置于锁壳内且与锁壳滑动连接,所述锁杆的内端与锁杆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锁杆座的滑动方向与锁杆的方向相同;/n一传动凸轮,所述传动凸轮通过一垂直于锁杆方向分布的传动轴装设于锁壳内;/n一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封装于锁壳内并用于驱动传动轴作往复旋转运动;/n所述锁杆座的靠近锁杆的一端设置有一向后下方倾斜分布的斜面部,所述传动凸轮装设于斜面部的后侧,所述传动凸轮的前端设置有与斜面部相配合的触发凸部,所述斜面部的下端开设有一缺位槽口,在闭锁状态下,触发凸部的前端抵接在缺位槽口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锁止结构的电子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锁壳,所述锁壳的侧壁上开设锁孔;
一锁杆,所述锁杆贯穿锁孔分布;
一锁杆座,所述锁杆座设置于锁壳内且与锁壳滑动连接,所述锁杆的内端与锁杆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锁杆座的滑动方向与锁杆的方向相同;
一传动凸轮,所述传动凸轮通过一垂直于锁杆方向分布的传动轴装设于锁壳内;
一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封装于锁壳内并用于驱动传动轴作往复旋转运动;
所述锁杆座的靠近锁杆的一端设置有一向后下方倾斜分布的斜面部,所述传动凸轮装设于斜面部的后侧,所述传动凸轮的前端设置有与斜面部相配合的触发凸部,所述斜面部的下端开设有一缺位槽口,在闭锁状态下,触发凸部的前端抵接在缺位槽口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锁止结构的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马达和齿轮传动组件,所述驱动马达封装于锁壳内并通过齿轮传动组件驱动传动轴进行往复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锁止结构的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锁还包括一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封装于锁壳内,锁杆座上设置有一用于与触发开关相抵的触发凸缘,在闭锁状态下,触发凸缘与触发开关相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锁止结构的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杆座上且位于斜面部后端侧设置有沿前后分布的第一从动凸齿和第二从动凸齿,所述传动凸轮分布于第一从动凸齿和第二从动凸齿的下方,所述传动凸轮上且位于触发凸部的后侧设置有分布于第一从动凸齿和第二从动凸齿之间的第一主动摆齿,所述触发凸部在传动凸轮作往复旋转的过程中,分别与第一从动凸齿和第二从动凸齿相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海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东南伟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