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滤芯的二合一滤网模块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991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4:00
一种复合滤芯的二合一滤网模块化结构,包括PP棉、前置活性碳棒、第一导水件和第二导水件;PP棉套设于前置活性碳棒外侧;第一导水件覆盖在PP棉和/或前置活性碳棒顶部,第二导水件包括导水套筒和承托部,导水套筒套设于前置活性碳棒内侧,PP棉和/或前置活性碳棒支承于承托部上,PP棉和/或前置活性碳棒限位固定在第一导水件与承托部之间;第一导水件底部设有第一裙边,第一裙边套设于PP棉外侧;承托部上设有第二裙边,第二裙边套设于PP棉外侧;壳体与PP棉之间有第一水路,前置活性碳棒与导水套筒之间有第二水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整体性强、结构紧凑、体积最小化、结构稳固可靠、拆装方便快捷、通用性和实用性高、方便日后维护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滤芯的二合一滤网模块化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净水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滤芯的二合一滤网模块化结构。
技术介绍
市场上现有的净水器中,出现了将多个滤网整合成一体的复合滤芯,这种复合滤芯往往整合有PP棉、前置活性碳棒、后置活性碳棒和RO膜中的两种以上滤网,从而改变了传统一种滤网需要设置一个滤芯的结构,在保证净水效果的基础上,有效缩小净水器的体积;传统复合滤芯中,PP棉和前置活性碳棒经常被整合成一体,实现模块化设置;但传统的整合结构稳定性和水路的通畅性均较差,且不合理的结构导致其拆装麻烦。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6660700U于2017年11月24日公开了一种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其中滤芯组件包括:壳体,壳体呈上下延伸的柱状,壳体表面开设有第一过水口、第二过水口、第三过水口以及第四过水口,壳体内部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与第一过水口以及第二过水口连通,第二流道与第三过水口以及多数第四过水口连通;第一滤芯,设于第一流道内,第一过水口与第一滤芯之间形成第一流道的第一过水流道,第一滤芯与第二过水口之间形成第一流道的第二过水流道;第二滤芯,设于第二流道内,第三过水口与第二滤芯之间形成第二流道的第三过水流道,第二滤芯与第四过水口之间形成第二流道的第四过水流道;第一过水流道,第二过水流道,第三过水流道,第四过水流道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第一过水流道与第二过水流道相邻设置,第三过水流道与第四过水流道相邻设置净水系统包括反渗透滤芯,反渗透滤芯的原水进水端与第一流道的出水口对接,反渗透滤芯的纯水出水端与第二流道的进水口对接,或反渗透滤芯的原水进水端与第二流道的出水口对接,反渗透滤芯的纯水出水端与第一流道的进水口对接;增压泵,设于滤芯组件与反渗透滤芯的原水进水端之间。可见,该结构中,虽然第一滤芯(相当于PP棉)和第二滤芯(相当于前置活性碳棒)共同整合在同一滤芯中,但彼此为分离式设置,一方面没有达到模块化设置导致拆装工序繁琐复杂,另一方面整体的结构稳固性较差导致第一滤芯与第二滤芯之间容易松动,再有体积没有达到最小化设置。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复合滤芯的二合一滤网模块化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二合一滤网模块化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整体性强、结构紧凑、体积最小化、结构稳固可靠、拆装方便快捷、通用性和实用性高、方便日后维护、净水性能稳定可靠等特点。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复合滤芯的二合一滤网模块化结构,包括设置于壳体内腔的PP棉和前置活性碳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水件和第二导水件;所述PP棉紧密式套设于前置活性碳棒外侧;所述第一导水件覆盖在PP棉和/或前置活性碳棒顶部,第二导水件包括导水套筒和承托部,导水套筒间隔式套设于前置活性碳棒内侧,PP棉和/或前置活性碳棒支承于承托部上,PP棉和/或前置活性碳棒限位固定在第一导水件与承托部之间;所述第一导水件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裙边,第一裙边套设于PP棉外侧;所述承托部上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裙边,第二裙边套设于PP棉外侧;所述壳体与PP棉之间形成有第一水路,前置活性碳棒与导水套筒之间形成有第二水路。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顶盖,顶盖上设有连通原水进水口的第一环形腔、连通水泵出水口的第二环形腔和连通水泵进水口的第三环形腔;所述第一环形腔与第一水路连通,第二环形腔与第二水路连通。所述第一导水件顶部设有第一插套,第二环形腔内壁与第一插套外壁通过相应的密封圈相互密封配合;所述第三环形腔内壁与导水套筒外壁通过相应的密封圈相互密封配合。所述第一导水件和/或第二导水件一体注塑成型。本二合一滤网模块化结构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腔的后置活性碳棒、第三导水件、第四导水件和第五导水件;所述前置活性碳棒间隔式套设于后置活性碳棒外侧;所述第三导水件呈套筒状设置,且间隔式套设于导水套筒与后置活性碳棒之间;所述第四导水件覆盖在后置活性碳棒顶部,第五导水件覆盖在后置活性碳棒底部;所述导水套筒与第三导水件之间形成有第三水路,第三导水件与后置活性碳棒之间形成有第四水路,后置活性碳棒中空设置形成有第五水路。所述顶盖上还设有连通纯水出水口的中心腔,第一环形腔、第二环形腔、第三环形腔和中心腔由外往内依次排布;第三环形腔与第三水路连通,中心腔与第五水路连通。所述第四导水件顶部设有第二插套,中心腔内壁与第二插套外壁通过相应的密封圈相互密封配合。所述第四导水件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裙边,第三裙边套设于后置活性碳棒外侧,第三导水件内壁与第三裙边外壁通过相应的密封圈相互密封配合;所述第五导水件上设有向上延伸的第四裙边,第四裙边套设于后置活性碳棒外侧。所述第四裙边上设有连通第四水路的通水缺口。本技术通过第一、第二导水件能有效的将PP棉和前置活性碳棒整合成一整体,实现模块化设置;其中PP棉紧密式套设于前置活性碳棒外侧,相应的导水件分别能有效定位固定PP棉和前置活性碳棒的位置,确保彼此之间的有畅通的水路,结构紧凑使水路路径大大缩短,提高出水效率;由于实现模块化设置,所以开模成本降低,且通用性和实用性提高,而且方便日后维护,维护成本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复合滤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复合滤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复合滤芯的爆炸图。图4为图2中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图2中B-B方向的局部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顶盖的截面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导水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导水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三导水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四导水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五导水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11,本复合滤芯的二合一滤网模块化结构,包括设置于壳体14内腔的PP棉7、前置活性碳棒6、第一导水件2和第二导水件8;PP棉7紧密式套设于前置活性碳棒6外侧;第一导水件2覆盖在PP棉7和前置活性碳棒6顶部,第二导水件8包括导水套筒8.1和设置于导水套筒8.1底部的承托部8.2,导水套筒8.1间隔式套设于前置活性碳棒6内侧,PP棉7和前置活性碳棒6底部分别支承于承托部8.2顶部,PP棉7和前置活性碳棒6分别限位固定在第一导水件2与承托部8.2之间;第一导水件2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裙边2.2,第一裙边2.2套设于PP棉7外侧;承托部8.2上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裙边8.3,第二裙边8.3套设于PP棉7外侧;壳体14与PP棉7之间形成有第一水路d1,前置活性碳棒6与导水套筒8.1之间形成有第二水路d2。就上述结构而言,水体依次经过第一水路d1、PP棉7、前置活性碳棒6和第二水路d2。进一步说,壳体14顶部设置有顶盖1,顶盖1上设有连通原水进水口1.1的第一环形腔1.5、连通水泵出水口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滤芯的二合一滤网模块化结构,包括设置于壳体(14)内腔的PP棉(7)和前置活性碳棒(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水件(2)和第二导水件(8);所述PP棉(7)紧密式套设于前置活性碳棒(6)外侧;所述第一导水件(2)覆盖在PP棉(7)和/或前置活性碳棒(6)顶部,第二导水件(8)包括导水套筒(8.1)和承托部(8.2),导水套筒(8.1)间隔式套设于前置活性碳棒(6)内侧,PP棉(7)和/或前置活性碳棒(6)支承于承托部(8.2)上,PP棉(7)和/或前置活性碳棒(6)限位固定在第一导水件(2)与承托部(8.2)之间;所述第一导水件(2)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裙边(2.2),第一裙边(2.2)套设于PP棉(7)外侧;所述承托部(8.2)上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裙边(8.3),第二裙边(8.3)套设于PP棉(7)外侧;所述壳体(14)与PP棉(7)之间形成有第一水路(d1),前置活性碳棒(6)与导水套筒(8.1)之间形成有第二水路(d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滤芯的二合一滤网模块化结构,包括设置于壳体(14)内腔的PP棉(7)和前置活性碳棒(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水件(2)和第二导水件(8);所述PP棉(7)紧密式套设于前置活性碳棒(6)外侧;所述第一导水件(2)覆盖在PP棉(7)和/或前置活性碳棒(6)顶部,第二导水件(8)包括导水套筒(8.1)和承托部(8.2),导水套筒(8.1)间隔式套设于前置活性碳棒(6)内侧,PP棉(7)和/或前置活性碳棒(6)支承于承托部(8.2)上,PP棉(7)和/或前置活性碳棒(6)限位固定在第一导水件(2)与承托部(8.2)之间;所述第一导水件(2)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裙边(2.2),第一裙边(2.2)套设于PP棉(7)外侧;所述承托部(8.2)上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裙边(8.3),第二裙边(8.3)套设于PP棉(7)外侧;所述壳体(14)与PP棉(7)之间形成有第一水路(d1),前置活性碳棒(6)与导水套筒(8.1)之间形成有第二水路(d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滤芯的二合一滤网模块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4)顶部设置有顶盖(1),顶盖(1)上设有连通原水进水口(1.1)的第一环形腔(1.5)、连通水泵出水口(1.2)的第二环形腔(1.6)和连通水泵进水口(1.3)的第三环形腔(1.7);所述第一环形腔(1.5)与第一水路(d1)连通,第二环形腔(1.6)与第二水路(d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复合滤芯的二合一滤网模块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水件(2)顶部设有第一插套(2.1),第二环形腔(1.6)内壁与第一插套(2.1)外壁通过相应的密封圈相互密封配合;所述第三环形腔(1.7)内壁与导水套筒(8.1)外壁通过相应的密封圈相互密封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复合滤芯的二合一滤网模块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水件(2)和/或第二导水件(8)一体注塑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兴亿黄剑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盈沣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