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循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976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水循环设备,包括机架,机架内部中空形成容纳腔,容纳腔设置有过滤桶以及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过滤桶内设置有隔板,隔板上设置有通孔且将过滤桶分隔成上过滤腔和下储水腔,上过滤腔内包括能以自身轴线为转动轴转动的转动内芯以及过滤介质。将待处理污水从进水口导入,进入转动内芯,转动内芯在驱动电机的动力作用下转动绕轴心自转;随着转动内芯的转动,待处理污水在向心力作用下从转动内芯侧壁上的通孔处向外兹出,转速越大,经过过滤介质的距离越大,过滤效果越好;过滤完毕后的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从不同通孔中流出水源洁净程度不同;之后可利用水泵将下储水腔中的水再次打入至转动内芯中进行下一轮的过滤处理。

A kind of water circula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循环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环保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水循环设备。
技术介绍
水循环,又名水净化是指从原水中除去污染物的净化过程,其目的是以特定的程序达到把水净化的效果,并用水作不同的用途。水净化的方式较多,如过滤法、蒸馏、电解等,具体使用哪一种处理方式主要取决于污水的来源以及处理后污水的去向,但是由于污水中或多或少都含有一些大型或小型杂质等,因而在净水过程中,通常会先利用过滤的方式先去除部分杂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过滤装置通常包括若干个子过滤装置,这些子过滤装置成串联状态,且多为水平串联,因而占地面积较大,也不便于管理维护。因而在此,我们提供一种一体式的水循环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循环设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水循环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内部中空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设置有过滤桶以及与过滤桶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过滤桶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通孔,所述隔板将过滤桶分隔成上过滤腔和下储水腔,所述上过滤腔内包括能以自身轴线为转动轴转动的转动内芯以及过滤介质,还包括用于驱动转动内芯的驱动装置。作为优选,所述机架包括底板、横梁、角立柱和板体,所述角立柱垂直固定在横梁和底板之间,所述板体设置在底板、横梁之间且与角立柱固定连接;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双开门面板。作为优选,所述过滤介质采用活性炭。作为优选,所述过滤介质的过滤径从转动内芯向外逐步递减。作为优选,所述出水孔设置有多个。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口处设置有单向阀。作为优选,所述转动内芯内部中空与下储水腔连通且表面设置有若干出水孔,以及将水从下储水腔抽入至转动内芯中的水泵。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采用驱动电机。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时,将待处理污水从进水口导入,进入转动内芯,转动内芯在驱动电机的动力作用下转动绕轴心自转;随着钻洞内芯的转动,待处理污水在向心力作用下从转动内芯侧壁上的通孔处向外兹出,通过调节转动速度,待处理污水受到的向心力作用不同,因而向外兹出的距离不同,转速越大,兹出距离越大,经过过滤介质的距离越大,过滤效果越好;当过滤完毕后的水在重力作用下在过滤介质中向下流动,并从最近的通孔中流出,了在下储水腔中根据通孔所在位置增设挡板,将下储水腔分隔成若干子腔,从不同通孔中流出并积累在不同子腔中的水源洁净程度不同;之后可利用水泵将下储水腔中的水再次打入至转动内芯中进行下一轮的过滤处理;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若干过滤池串联的过滤方式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使过滤不光在水平或竖直方向上进行,而是同时进行水平过滤和竖直过滤,且为待过滤液体提高主动力,增加过滤速度和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过滤桶结构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爆炸图。图中,1、机架;11、横梁;12、角立柱;13、板体;14、底板;15、双开门面板;2、容纳腔;21、过滤桶;211、进水口;212、出水口;213、单向阀;23、隔板;231、通孔;24、上过滤腔;25、下储水腔;31、转动内芯;32、过滤介质;33、水泵;34、出水孔;4、驱动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一种水循环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主要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置有容纳腔2,容纳腔2设置有过滤桶21,还设置有与过滤桶21连通的进水口211和出水口212,待处理污水从进水口211进入,经过滤桶21过滤之后从出水口212流出,且在进水口211处设置有单向阀213。如图2所示,过滤桶21内水平设置有隔板23,隔板23将过滤桶21分隔成上过滤腔24和下储水腔25,隔板23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通孔231,通孔231设置有若干;水可从通孔231处从上过滤腔24进入下储水腔25。过滤腔24内包括能以自身轴线为转动轴转动的转动内芯31以及过滤介质32,还包括用于驱动转动内芯31的驱动装置。如图2所示,过滤介质32采用活性炭,且过滤介质32的过滤径从转动内芯31向外逐步递减。如图2所示,驱动装置采用驱动电机4,设置在进水口211处。如图2所示,转动内芯31内部中空,且表面设置有若干出水孔34,从进入进水口211中的水能进入至转动内芯31中,随着转动内芯31转动,其中的水在向心力的作用下从通孔231处甩出转动内芯31并进入过滤介质32。且转动内芯31还与下储水腔25连通,还包括能将水从下储水腔25抽入至转动内芯31中的水泵33,水泵33一端伸入进下储水腔25中,用于进水,出水口设置在有至少两个,对称设置在转动内芯31表面且避开出水孔34处。如图1和图3所示,机架1包括底板14、横梁11、角立柱12和板体13,底板14和横梁11平行设置,角立柱12垂直设置在横梁11和底板14之间完成整体框架的固定架设,板体13设置在底板14、横梁11之间且与角立柱12固定连接,完成整个机体的固定;机架1上还设置有双开门面板15。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待处理污水从进水口211导入,进入转动内芯31,转动内芯31在驱动电机4的动力作用下转动绕轴心自转;随着转动环内芯31的转动,待处理污水在向心力作用下从转动内芯31侧壁上的通孔231处向外兹出,通过调节转动速度,待处理污水受到的向心力作用不同,因而向外兹出的距离不同,转速越大,兹出距离越大,经过过滤介质32的距离越大,过滤效果越好;当过滤完毕后的水在重力作用下在过滤介质32中向下流动,并从最近的通孔231中流出,从不同通孔231中流出并积累在不同子腔中的水源洁净程度不同;之后可利用水泵33将下储水腔25中的水再次打入至转动内芯31中进行下一轮的过滤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循环设备,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内部中空形成容纳腔(2),所述容纳腔(2)设置有过滤桶(21)以及与过滤桶(21)连通的进水口(211)和出水口(212),所述过滤桶(21)内设置有隔板(23),所述隔板(23)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通孔(231),所述隔板(23)将过滤桶(21)分隔成上过滤腔(24)和下储水腔(25),所述上过滤腔(24)内包括能以自身轴线为转动轴转动的转动内芯(31)以及过滤介质(32),还包括用于驱动转动内芯(31)的驱动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循环设备,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内部中空形成容纳腔(2),所述容纳腔(2)设置有过滤桶(21)以及与过滤桶(21)连通的进水口(211)和出水口(212),所述过滤桶(21)内设置有隔板(23),所述隔板(23)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通孔(231),所述隔板(23)将过滤桶(21)分隔成上过滤腔(24)和下储水腔(25),所述上过滤腔(24)内包括能以自身轴线为转动轴转动的转动内芯(31)以及过滤介质(32),还包括用于驱动转动内芯(31)的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包括底板(14)、横梁(11)、角立柱(12)和板体(13),所述角立柱(12)垂直固定在横梁(11)和底板(14)之间,所述板体(13)设置在底板(14)、横梁(11)之间且与角立柱(12)固定连接;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双开门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俊王辉王秋芳刘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博联罗伊斯苏州工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