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剂沉淀物导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8969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药剂沉淀物导出装置,包括均呈圆形平板状的上封板和下封板,其中上封板的直径大于下封板的直径;所述上封板和下封板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中心孔,上封板的中心孔上端口处以焊接的形式同轴对接有圆直管状的外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配合药剂储放所采用的敞口圆罐使用,整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取罐体底部的沉淀物,使用相对较为方便。

A device for deriving chemical precipitat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药剂沉淀物导出装置
本技术涉及药剂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药剂沉淀物导出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药剂储放来说,目前常见的储放结构有敞口圆罐结构,一般该种储存结构用于盛放中药熬出的药剂或者其他不易挥发的低刺激型药剂,由于这种药剂多为原药剂,需要经过后期的处理后才可进行使用,但在储放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沉淀的情况,这种罐体多底部无开口,因此底部沉淀物的导出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一种药剂沉淀物导出装置,包括均呈圆形平板状的上封板和下封板,其中上封板的直径大于下封板的直径;所述上封板和下封板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中心孔,上封板的中心孔上端口处以焊接的形式同轴对接有圆直管状的外管;下封板的中心孔上端口处以焊接的形式同轴对接有圆直管状的内管;所述内管的外径等于外管的内径,且内管的长度大于外管的长度;所述内管和外管均呈两端开口状结构,且内管经过上封板的中心孔穿至外管内并贯穿外管;内管与外管之间呈滑动贴合设置,且上封板与下封板之间呈上下紧贴设置;所述下封板上开设有若干呈圆周向等距间隔分布的下封板通孔,上封板上开设有若干呈圆周向等距间隔分布的上封板通孔;下封板通孔与上封板通孔的结构大小相同并呈上下一一对应设置,相邻下封板通孔之间以及相邻的上封板通孔之间均设有结构规格大于封板通孔的封堵区;此时通过转动外管可以让上封板与下封板之间出现相对转动结构直至下封板通孔与上封板通孔之间呈现错位且不交叉时,上封板与下封板便可形成封闭结构;所述上封板的边沿位置固定有首尾相接状的环形充气圈,环形充气圈采用弹性硅胶材质制成,环形充气圈与上封板之间呈同轴设置;所述环形充气圈上开设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充气孔,充气孔对接有充气管,充气管的另一端接在橡胶球囊的出气口上,所述橡胶球囊的进气口上胶粘对接有用于单向进气的单向气阀,充气管上还串联接入有三通气阀,三通气阀用于实现橡胶球囊通过充气管向环形充气圈内充气,同时三通气阀亦可用于排气;当下封板通孔与上封板通孔之间呈上下叠加时,上封板与下封板可缓慢的移动至罐体底部,此时罐体内的溶液可以经下封板通孔与上封板通孔穿过,这样也减少了罐体内溶液的晃动,可以减少沉淀物的晃动,当下封板移动至罐体的底部时将环形充气圈内充气使其鼓胀,此时便可让环形充气圈鼓胀并与罐体的内表面贴紧并呈现出初步密封结构,而上封板与下封板之间的叠加密封同样可以营造出一定的密封效果,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罐体的底部沉淀物溶液与罐体内的主体澄清溶液之间是分隔开的,此时再通过内管的吸引作用将沉淀物溶液抽出即可,整体在一定程度上能将大部分的药剂沉淀物给抽出;实际上上封板和下封板的规格根据不同的储放罐体进行制作,通常罐体的内径略大于上封板的直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封板和下封板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整体易进行消毒。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管的上端口接有吸出装置,吸出装置采用泵吸组件或者采用手动活塞针管组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管和内管也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整体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配合药剂储放所采用的敞口圆罐使用,整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取罐体底部的沉淀物,使用相对较为方便。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图中:1-上封板、2-下封板、3-外管、4-内管、5-吸出装置、6-环形充气圈、7-充气管、8-橡胶球囊、9-三通气阀、10-单向气阀、11-上封板通孔、12-下封板通孔、13-中心孔、14-充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药剂沉淀物导出装置,包括均呈圆形平板状的上封板1和下封板2,其中上封板1的直径大于下封板2的直径;所述上封板1和下封板2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中心孔13,上封板1的中心孔上端口处以焊接的形式同轴对接有圆直管状的外管3;下封板2的中心孔上端口处以焊接的形式同轴对接有圆直管状的内管4;所述内管4的外径等于外管3的内径,且内管4的长度大于外管3的长度;所述内管4和外管3均呈两端开口状结构,且内管4经过上封板1的中心孔穿至外管3内并贯穿外管3;内管4与外管3之间呈滑动贴合设置,且上封板1与下封板2之间呈上下紧贴设置;所述下封板2上开设有若干呈圆周向等距间隔分布的下封板通孔12,上封板1上开设有若干呈圆周向等距间隔分布的上封板通孔11;下封板通孔12与上封板通孔11的结构大小相同并呈上下一一对应设置,相邻下封板通孔12之间以及相邻的上封板通孔11之间均设有结构规格大于封板通孔的封堵区;此时通过转动外管3可以让上封板1与下封板2之间出现相对转动结构直至下封板通孔12与上封板通孔11之间呈现错位且不交叉时,上封板1与下封板2便可形成封闭结构;所述上封板1的边沿位置固定有首尾相接状的环形充气圈6,环形充气圈6采用弹性硅胶材质制成,环形充气圈6与上封板1之间呈同轴设置;所述环形充气圈6上开设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充气孔14,充气孔14对接有充气管7,充气管7的另一端接在橡胶球囊8的出气口上,所述橡胶球囊8的进气口上胶粘对接有用于单向进气的单向气阀10,充气管7上还串联接入有三通气阀9,三通气阀9用于实现橡胶球囊8通过充气管7向环形充气圈6内充气,同时三通气阀9亦可用于排气;当下封板通孔12与上封板通孔11之间呈上下叠加时,上封板1与下封板2可缓慢的移动至罐体底部,此时罐体内的溶液可以经下封板通孔12与上封板通孔11穿过,这样也减少了罐体内溶液的晃动,可以减少沉淀物的晃动,当下封板2移动至罐体的底部时将环形充气圈6内充气使其鼓胀,此时便可让环形充气圈6鼓胀并与罐体的内表面贴紧并呈现出初步密封结构,而上封板1与下封板2之间的叠加密封同样可以营造出一定的密封效果,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罐体的底部沉淀物溶液与罐体内的主体澄清溶液之间是分隔开的,此时再通过内管4的吸引作用将沉淀物溶液抽出即可,整体在一定程度上能将大部分的药剂沉淀物给抽出;实际上上封板1和下封板2的规格根据不同的储放罐体进行制作,通常罐体的内径略大于上封板1的直径。所述上封板1和下封板2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整体易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药剂沉淀物导出装置,包括均呈圆形平板状的上封板和下封板,其特征在于,其中上封板的直径大于下封板的直径;所述上封板和下封板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中心孔,上封板的中心孔上端口处以焊接的形式同轴对接有圆直管状的外管;下封板的中心孔上端口处以焊接的形式同轴对接有圆直管状的内管;所述内管的外径等于外管的内径,且内管的长度大于外管的长度;所述内管和外管均呈两端开口状结构,且内管经过上封板的中心孔穿至外管内并贯穿外管;内管与外管之间呈滑动贴合设置,且上封板与下封板之间呈上下紧贴设置;所述下封板上开设有若干呈圆周向等距间隔分布的下封板通孔,上封板上开设有若干呈圆周向等距间隔分布的上封板通孔;下封板通孔与上封板通孔的结构大小相同并呈上下一一对应设置,相邻下封板通孔之间以及相邻的上封板通孔之间均设有结构规格大于封板通孔的封堵区;所述上封板的边沿位置固定有首尾相接状的环形充气圈,环形充气圈采用弹性硅胶材质制成,环形充气圈与上封板之间呈同轴设置;所述环形充气圈上开设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充气孔,充气孔对接有充气管,充气管的另一端接在橡胶球囊的出气口上,所述橡胶球囊的进气口上胶粘对接有用于单向进气的单向气阀,充气管上还串联接入有三通气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剂沉淀物导出装置,包括均呈圆形平板状的上封板和下封板,其特征在于,其中上封板的直径大于下封板的直径;所述上封板和下封板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中心孔,上封板的中心孔上端口处以焊接的形式同轴对接有圆直管状的外管;下封板的中心孔上端口处以焊接的形式同轴对接有圆直管状的内管;所述内管的外径等于外管的内径,且内管的长度大于外管的长度;所述内管和外管均呈两端开口状结构,且内管经过上封板的中心孔穿至外管内并贯穿外管;内管与外管之间呈滑动贴合设置,且上封板与下封板之间呈上下紧贴设置;所述下封板上开设有若干呈圆周向等距间隔分布的下封板通孔,上封板上开设有若干呈圆周向等距间隔分布的上封板通孔;下封板通孔与上封板通孔的结构大小相同并呈上下一一对应设置,相邻下封板通孔之间以及相邻的上封板通孔之间均设有结构规格大于封板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岚李雪陈建平成日青郭慧卿齐和日玛王来兵塔娜杜艳青李冰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